約翰·米爾頓有言: “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span>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淪為情緒的奴隸。 這樣的狀態(tài),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專注,然后將重心回歸生活和事業(yè)上。 但是,一個人要想達成這樣的狀態(tài),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煉成的。 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隨時可以控制自己。 1:強者和弱者 如果非要找到強者和弱者的區(qū)別,那么可以說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這樣的不同點。 首先,強者懂得控制自己,能夠及時地保持冷靜。 這種控制情緒的能力,并非是說有就有的,也不是說學就可以學的。 其次,強者在面對負能量的時候,會將其視為一種挑戰(zhàn),而不是一種壓力。。 弱者則剛好相反,一旦對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就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然后就恨不得自閉起來。 其實,在很多時候,情緒不好并非全然來自外界,而是源自自我的格局不夠。 格局不夠,有什么可以湊合的? 顯然什么都無法來湊,也就是說,需要我們真正拿出足夠的心思和心力去發(fā)展自己的格局。 人活著,非但要懂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導自己的想法,同時也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 因為只有保持了穩(wěn)定的情緒,才能在生活里活出自信,也才能真正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實力。 格局,就是由實力來做支撐的。 而實力,也是判定一個人是否是強者的標準。 曾國藩說: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span> 只有做到了專注,才能成就專業(yè)。 一個人想要成為強者,既要做到自律,不可分心,也不能見異思遷。 吃著碗里的,還看著鍋里的人,注定人生如同浮萍,心無法安定,便一事無成。 2:成為情緒的主人 人只有做難的事情,人生才有所成就。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吃懶做還喜歡睡懶覺,這些事情都不難做到吧? 反之,固定一天在什么時間段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間斷。 這樣的事情呢?還是一樣可以隨便做到嗎? 誠然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人都會為這樣苛刻而乏味的計劃而望而卻步。 但是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很清楚,容易做的事情,帶不來什么好的收效,反而自己還會為之付出巨大的代價。 必然,養(yǎng)成了懶惰的習慣,習慣了好高騖遠,也習慣了急功近利,最終一無所成。 這樣的人,通常會因為遭受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和困境,從而產生了負能量,滋生了負面情緒,導致了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性子養(yǎng)成。 反之,向來自律做事,有目標、有步驟、有規(guī)劃地執(zhí)行目標的人。 他們能夠通過個人持續(xù)不斷地付出和堅持,在正向的健康發(fā)展過程里,越來越有自信。 毫無疑問,這些人從好習慣里嘗到了甜頭,自然也就更愿意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變得更為自律,也更喜歡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心態(tài)。 正如拿破侖說的那樣: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span> 一個人,只有懂得如何控制自身的能量、情緒和思想,這個世界才是你的。 反之,那些容易被情緒左右的人,生活里非但沒有任何的希望,他們對自己也沒有任何的期待。 3:穩(wěn)住心態(tài) 一個人但凡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別的,就是學會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自然在生活里,在工作上能夠保持著一種穩(wěn)定的輸出。 相反,一個始終無法穩(wěn)住心態(tài)的人,則容易大動肝火,動不動就急躁、毛躁、暴躁。 荀子有云: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span> 真正聰明的人,凡事知道一個度,隨時保持一種穩(wěn)定的心態(tài)。 人活于世,在于懂得控制心態(tài),控制情緒、控制狀態(tài)。 如此,我們才能在生活里,在工作上,盡可能地保持著一種冷靜的狀態(tài)。 有了客觀且穩(wěn)定的情緒,生活才能淡定且從容,自信而曼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