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本人選取修養(yǎng)道德、明義利方面的內(nèi)容,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文化滋養(yǎng)。 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韓愈、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魯迅 1、老子 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后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禍莫過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均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德經(jīng)第五十七章)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卷34) 2、孔子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孔子)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季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 3、莊子 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莊子 讓王篇》 養(yǎ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 ——《莊子 逍遙游》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 山木》 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 ——《莊子 秋水》 4、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 5、荀子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公生明,偏生暗。端愨(que謹慎)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 ——《不茍》 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無行過矣?!秳駥W》 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則下易直矣。(《荀子 正論》) 6、韓非子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夭死;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nèi)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薄n非子 《解老》 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茍慎其道,天下可有。——韓非子 《韓非子》 7、董仲舒 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圣人為天下興利也?! ?br>至廉而威。 氣之清者為精,人之清者為賢,治身者以積精為寶,治國者以積賢為道?! ?/span>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yǎng)其體,義以養(yǎng)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體莫貴于心,故養(yǎng)莫重于義。 8、王充 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 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胸中不學,猶手中無錢也。 9、王弼 1、物無妄然,必有其理。 2、故物,茍不以求離其本,不以欲渝其真,雖入軍而不害,陸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則貴也,信矣。 10、何晏 圣人之情,應物而不累于物也。 11、韓愈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nèi)不愧心?!杜c孟尚書書》 足乎已無待于外物之謂德。 ——(原 道) 其責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 (原 毀) 大丈夫文武忠孝 ,求士為國,不私于家。 —— (送石處士序) 12、周敦頤 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君子乾乾不息于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后至?!锻〞?/span> “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被蛟弧昂沃^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同通書 公第37》)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 13、程顥 1、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2、至公無私,大同無我。雖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間,而與天地無異也。 3、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者。 4、惟其與萬物同流,便能與天地同流。 5、理者,天下之公,不可私有也。 6、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7、“德不孤,必有鄰”,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8、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則誠。 9、視民如傷,顥常愧此四字。 10、一命之仕,茍存心于愛物,與人必有所濟。 11、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遷? 12、浩然之氣,天地之正氣,大則無所不在,剛則無所屈,以直道順理而養(yǎng),則充塞于天地之間。 13、克己則私心去,自然能復禮。 14、節(jié)嗜欲,定心氣。 14、程頤 1、圣人致公,心盡天地萬物之理,各當其分。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 2、圣人以大公無私治天下。 3、治天下國家,必本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國家者無之。 4、政在修己,身正則官治。 5、有欲則不剛,剛者不屈于欲。 6、富,人之所欲也,茍與義可求,雖屈己可也。如義不可求,守貧賤以守其志也。非樂以貧賤,義不可取也。 7、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臨人則人化。 8、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 9、天下之治,正家為先。治家之道,以正身為本。 10、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則家道正矣。 11、凡學之道,正其心、養(yǎng)其性而已。 12、學本是修德,有德乃有言。 13、德善日積,則福祿日臻。 14、將以治人,必先治己。 15、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朝廷百官,而至于天下,此其序也。 15、朱熹 圣人之道,進則救民,退則修己,其心一而已。 修德之實在乎去人欲,存天理?!痘掴窒壬煳墓肪?7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 仁義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朱子,188) 善與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為私也。(朱熹222) 16、陸九淵 1、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 2、明父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節(jié),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黨,以交朋友。 3、家之興替,在于禮義,不在于富貴貧賤。 4、聞善而慕,知過而懼。 5、理乃天下之公理,心乃天下之公心,圣賢所以為圣賢者,不容私而已。(陸九淵《與唐司法》199頁) 17、王陽明 1、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2、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 3、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4、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5、謙虛其心,宏大其量。 6、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 7、攻吾短者是吾師。 8、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 18、李贄 1、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2、 能下人,故其心虛;其心虛,故所廣?。凰鶑V取,故其人愈高。 3、凡有聰明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 4、物不經(jīng)鍛煉,終難成器。人不得切琢,終不成人。 5、克己者,無己也。無己可克,故曰克己。 19、黃宗義 1、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于民之憂樂。 2、學則可以守身,可以治民,可以立教。 3、學則智,不學則愚;學則治,不學則亂。自古圣賢,盛德大業(yè),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 4、利害之端,常伏于思慮之所不到;疑間之萌,常開于堤防之所不及。 5、奪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利,是謂國賊。 6、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20、顧炎武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3、不受曰廉,不污曰潔。蓋無廉則無所不取,無恥則無所不為。不廉其源皆生于無恥也。 21、王夫子 1、論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2、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 3、質(zhì)以忠信為美,德以好學為極。 4、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5、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 22、康有為 1、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2、取日新以圖自強,去因循以厲天下。 3、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 4、開誠心,布大度。 5、仁也以博愛為本。 6、蒙養(yǎng)之時,以德育為先。 23、梁啟超 1、人須有盡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的樂趣。 2、磊磊落落,獨往獨來,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3、人人獨善其身者謂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謂之公德,二者皆人生之不可缺之具也。 4、國人無一旁觀者,國雖小而興。國人盡是旁觀者,國雖大必亡。 5、君子以自強不息,知其不可而為之。 6、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24、孫中山 1、天下為公。 2、國家之本,在于人民。 3、惟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4、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 5、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 25、魯迅 1、我們自古就有埋頭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5、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6、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