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是四大名著《水滸傳》中性格最為突出的人物之一,他同武松一樣,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水滸人物。 但凡讀過《水滸傳》的讀者,無不為魯智深那豪情萬丈、義薄云天的行為所感動。與武松奢殺的性格不同,魯智深是一位嫉惡如仇的好漢,堪稱是《水滸傳》中最為“仗義”的一位人物。 明末清初的文學(xué)批判大家金圣嘆曾按高低上下四個等級,品論了三十個水滸人物,其中第一個“上上級人物”是武松,第二個便是魯智深。 在《水滸傳》中,每一位梁山好漢都有一到兩個綽號,比如武松的綽號是“行者”,他的綽號也很好理解,因為他在孫二娘的店里穿了一身頭陀的裝扮,張青、孫二娘夫妻看了武松的模樣后,喝彩道:“果然好個行者!”武松自此也以行者的裝扮行走江湖。 那么,魯智深的綽號為什么會是“花和尚”呢? 我們都知道,由于魯智深在“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后,經(jīng)趙員外的介紹,到五臺山上出家當(dāng)了和尚,以躲避官差的追捕。 智真長老在給魯智深剃度后,并說偈語“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弊源?,魯達開始也被叫做了魯智深。 可是,魯智深的綽號為什么會在和尚兩個字面前加了一個“花”字呢?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花和尚”應(yīng)該是喜歡沾花惹草的花心好色和尚。但是,在《水滸傳》全書中,魯智深可是一位完全對女人沒興趣的好漢,他只對酒、肉情有獨鐘,難道喜歡酒肉就是“花和尚”了嗎?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也對魯智深為何會被人稱做“花和尚”做過解釋,在第七回《花和尚單打二龍山,青面獸雙奪寶珠寺》一章中,魯智深和楊志經(jīng)過大戰(zhàn)一番后,互相通報姓名時,魯智深這樣做的自我介紹: “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帳前軍官魯提轄的便是。為因三拳打死了鎮(zhèn)關(guān)西,卻去五臺山凈發(fā)為僧。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 按照施耐庵的解釋,這是因為魯智深的身上有一背的刺青花繡,所以才被人稱做“花和尚”。 可是,這種解釋也有點勉強,因為刺青不是魯智深一人所有,別人的身上也有刺青,怎么沒見別人的綽號里夾帶“花”呢? 其實,魯智深在《水滸傳》里的綽號是“花和尚”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水滸傳》成書之前的南宋無名氏所作的《大宋宣和遺事》里,魯智深的綽號已經(jīng)是“花和尚”了。 由于魯智深的綽號“花和尚”早已被《水滸傳》的藍本《大宋宣和遺事》所認(rèn)定,因此,施耐庵沒有進行改動,而是照搬而來,把魯智深的綽號定為“花和尚”。 補充一下:“宣和”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的最后一個年號,該書由講述歷代帝王荒淫誤國開始,一直寫到宋高宗趙構(gòu)定都臨安、建立南宋為止,其中加插了北宋奸臣把持朝政致使生靈涂炭的故事,為寫梁山英雄聚義做了對照。因此,《大宋宣和遺事》也成為施耐庵寫《水滸傳》的藍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