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之所以能傳承千百年,生生不息,不僅僅是因為其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非常之接地氣,還因為其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寓意豐富,言簡意賅。 古往今來,坊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話,它們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幾乎涵蓋了人們?nèi)粘Ia(chǎn)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無所不包,無所不攬。 古人常說:“天人合一”,這是一種非常崇高的理念,用于環(huán)境保護當中,便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相輔相成,這不不僅體現(xiàn)在古人改造自然環(huán)境的方式上,還體現(xiàn)在古人對待自然生物的態(tài)度上。 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便是最好的例子——“兩鳥進家門,不富也添喜”,這句俗話是什么意思?所說的兩鳥,又是指代哪兩種鳥類呢? 舊時生活在農(nóng)村,人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見各種各樣的鳥類,有的被賦予不同的寓意,例如喜鵲。喜鵲名字中就帶有一個“喜”字,民間稱喜鵲為報喜鳥,清朝乾隆皇帝就曾為喜鵲題詩一首:“喜鵲聲 當然,有些鳥類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不常見了,在舊時的農(nóng)村,人們抬頭望上天空,偶爾會看到空中有鷹在盤旋,場面非常肅殺,當時很多人們會誤以為是老鷹或者蒼鷹,其實老鷹或者蒼鷹并沒有飛這么低,那是一種叫“鷂鷹”的小型猛禽,比鷹小很多,以農(nóng)村的蛇鼠、鳥蟲等小型生物為食。 言歸正傳,這句俗話所說的兩種鳥類,更為常見,分別是燕子和麻雀。 首先說燕子。絕大多數(shù)鳥類是與人類保持非常謹慎的距離,不敢與人類多親近半步,而燕子是鳥類中的另類,它反其道而行,直接將巢穴筑在人們的屋檐之下。真是“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燕子與人們最為親近,它們對人類的這種信任,讓人們不會去傷害它,而是去尊重它。 為何說燕子進家門,不富也添喜呢? 燕子有著諸多吉祥的寓意,燕子歸來,代表著春回大地,是生機和希望的象征。燕子雙飛雙宿,勞燕雙飛,是矢志不渝愛情的象征。 燕子的作息與古代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非常接近,陸游就曾在詩中寫道:“初見梁間 宋朝詩人許介軒為燕子題詩,道:“柳影芹香二月春,一巢才定即棲身。不應它處無華屋,自是難忘舊主人。”,傳說,燕子歸來后,會回到原來的屋檐,繼續(xù)筑巢,這是燕子不忘本的象征。 燕子身上不僅集合了世人的諸多美好品質(zhì),而且燕子還是一種益鳥,古時人們堂前屋后會種植一些作物,若有燕子筑巢,能夠有效減少作物蟲害。 其次再說說麻雀。 麻雀是農(nóng)村非常常見的一種鳥類,人們常見的這種麻雀,為“樹麻雀”,曾幾何時,麻雀被“污名化”,被歸為“四害”,人們表面上看到麻雀會來偷食糧食,實際上麻雀是一種益鳥,它消滅害蟲的功勞更大,很多情況下,麻雀偷食糧食,是在特定的季節(jié),鄉(xiāng)野的蟲兒少了的情況下。 古時候,有些地方會有“麻雀飯”的習俗,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人們會跑去田野給麻雀撒食物。 同樣,麻雀有著諸多美好的寓意,因為麻雀的雀字,與升官加爵的“爵”字同樣,麻雀的啼叫聲,是“節(jié)節(jié)~節(jié)節(jié)~”,因此,麻雀也寓意升官發(fā)財,節(jié)節(jié)高升。古籍中就曾記載道:“雀者爵命之祥,其鳴即復也,我其復官也。” 雖然在文學作品中,麻雀沒有“鴻鵠之志”,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也象征著富足、安穩(wěn)。 麻雀是諸多鳥類中,最具有好奇心的鳥類之一,它們也是少數(shù)懂得分享食物的鳥類之一,當一只麻雀死去,它的同伴會哀鳴啼叫,宛如在唱挽歌,久久不肯離去,因此,麻雀是團結(jié)、友愛和忠誠的象征。 每當嚴冬臘月,天寒地凍,絕大多數(shù)鳥類都遷徙避寒,而麻雀不畏嚴寒,仍然出來尋找食物,象征著一種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