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The Wandering Earth 導演: 郭帆 編劇: 龔格爾、嚴東旭 、郭帆 、葉俊策 、楊治學 、吳荑 、葉濡暢 主演: 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 類型:科幻、冒險 制片國家: 中國 最初,我覺得《流浪地球》更應該叫《地球長征》。因為沒有家園、沒有方向的旅行叫流浪,有目標、有同伴的跋涉叫長征。不過,以2500年、一百代人的時間尺度考量,那些注定到不了終點的星際難民,的確是在流浪。 01 主題不僅是希望 電影時長120分鐘,劇本從流浪地球的旅程中選取了一個故事支點:防止地球突破木星剛體洛希極限。電影的主題標簽是: 希望 “希望”有兩層意義。在群體層面,當地球被木星引力捕獲,救援行動屢屢受挫,陷入絕境時,中國宇航員、青年技術勞工和國際救援隊伍用智慧和勇氣拯救了地球,帶給了人類新的希望。在個體層面,孤兒韓朵朵被姥爺韓子昂收養(yǎng),一路上得到哥哥劉啟的保護,讓人們看到災難中重建家園的希望。但從貫穿故事的線索看,我們還能發(fā)現一個內核: 父子情 下面我們根據劇情開展分析。 02 故事鉤子 電影開場的時間設定是2058年。導演給出了一個故事鉤子: 宇航員劉培強放棄了妻子韓朵朵的救治,把地下城入住卡牌給了岳父,決定離開四歲的兒子劉啟。 重要臺詞: 木星就像一個大氣球,90%都是氫氣。 這是下文地球危機解除的靈感來源。 這個故事鉤子賦予了主人公劉啟一個情感內核:他對父親和姥爺的怨恨。因為在他看來,母親韓朵朵的死是父親和姥爺的合謀。 03 3分鐘背景材料 畫面在CNN、RBS1、NHK、POCCИЯ、CCTV13等國電視臺間切換,電影依托劉慈欣《流浪地球》原著,給出了一個宏大的世界圖景: 太陽極速老化,將不斷膨脹直至吞沒地球。因此聯合政府在東半球和赤道安裝了10000臺發(fā)動機,先使地球停轉,然后驅動地球逃逸太陽系,前往4.2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 然后,鏡頭轉向空間站進入休眠艙的劉培強。 閃回鏡頭:“往后你只要數三二一,抬頭,就看到爸爸了?!?/p> 全景鏡頭(伴隨多種語言的“再見太陽系”):發(fā)動機驅使地球離開太陽系。 這組鏡頭將父親對兒子的不舍,人類和太陽系的揮手作別,渺小的人類親情和宏大的地球流浪交織在一起,很有感染力。 04 故事主體第一階段 時間設定是2075年2月15(春節(jié)),地球處于逃逸時代,此時已經有25億人死亡。 場景:劉啟的房間。 電視屏幕播放CUCTV(China Underground Center TV)新聞:航天英雄即將歸來。 電視放出三位航天英雄的照片,從左至右:劉慈欣、劉培強、郭京飛。 劉啟立刻關了電視。 鏡頭轉向G3逃生氣囊球結構圖(此處為下文許多情節(jié)做了鋪墊)。 接著鏡頭轉向三口之家合影,其中父親頭像被戳了一個洞。 這些細節(jié)展現的是劉啟對父親的恨。因為恨,所以他不愿見到父親,這是他離開北京地下城的動力。而帶走妹妹,是因為妹妹韓朵朵是他唯一的情感寄托,韓朵朵是劉啟母親的名字。 教室里老師講授朱自清《春》的片段。 這并非是對中國教育停滯不前的諷刺。請注意教室電視屏幕上顯示的字樣:黃金時代體驗課堂。黃金時代,指的是人類熱愛太陽的時代,那時四季輪回,春天是希望的象征。而逃逸時代的地球已經沒有了春天,所以韓朵朵并不相信所謂的“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韓朵朵的人物設定 電影中,韓朵朵到地面的動機被解釋成想到地面玩兩天,這并不恰當。據說原來的情節(jié)是韓朵朵打算到地面尋找父母的尸骸。刪改之后,韓朵朵的人物形象被削弱成了不愛學習、沒有頭腦、貪圖享樂的初中生。國外災難片或科幻片中兒童角色的功能往往是襯托環(huán)境的險惡,引起觀眾的憐憫,象征某種價值,激發(fā)主人公英雄行為等。但導演似乎不滿足于兒童角色的功能定位,還要呈現人物的成長弧??上н^程中又缺少心路歷程的鋪墊,導致人物干擾了整體氛圍。所以韓朵朵的角色值得商榷。 人物離開舒適區(qū),開啟新挑戰(zhàn) 兄妹二人到達地表,開著姥爺駕駛的373號車前往濟寧(導演郭帆老家)。與此同時,空間站劉培強完成了工作交接。 電影用了一個后期合成的28秒長鏡頭(和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中的28秒長音相映成趣)從373號車過渡到空間站,形象展現了海拔11000米發(fā)動機的恢宏氣勢,也暗示了父子之間存在著的某種紐帶。但是長鏡頭運用的時機有待商榷。因為電影故事是在空間站和地球兩個空間展開的,如果在講述過程中頻繁地在兩個空間切換,會打亂敘事節(jié)奏。這個長鏡頭其實可以作為故事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自然過渡,即安排在派出所塌陷,姥爺帶著眾人駕車出逃的時候。當然,馬卡洛夫贈給劉培強一瓶伏特加等細節(jié)的時間需要相應調整。 誰是主角? 故事第一階段中最出彩的演員是飾演姥爺韓子昂的吳孟達。有的觀眾甚至沒想到他已經那么老了。據說制片人龔格爾第一個想到的主要演員就是他,因為吳孟達曾是喜劇演員龔格爾的模仿對象。這層關系也讓韓子昂賄賂監(jiān)獄長(制片人龔格爾飾演)的橋段有了更豐富的喜劇內涵。韓子昂為了救出違章駕駛被關押的劉啟韓朵朵送了禮,但還是被關進牢房無奈地聽著2018年的《海草歌》,這里的諷刺意味不言而喻。 至此電影大約用去了30分鐘,主體第一階段告一段落。這部分會讓觀眾有一點疑惑:誰是主角?屈楚蕭,吳孟達,吳京還是趙今麥?電影的人物重心一直在變。也許導演要傳遞的信息是:宏大背景下,誰都是滄海一粟。在這種情況下,導演可以選擇不塑造圓形人物,利用科幻電影宏大敘事刻畫人類尺度上的細節(jié)。但本片的故事架構落在了37小時4分12秒內逃逸木星這一節(jié)點上,因此勢必要有主要角色。其實,電影的主角就是父子,所以導演對姥爺和韓朵朵這條支線的處理是值得商榷的。 05 故事主體第二階段 故事的第二階段由突發(fā)危機開啟。 地球上,由于木星引力激增,地殼塌陷,4771臺發(fā)動機停機。聯合政府啟動飽和式救援。從濟寧派出所逃出的劉啟一家和tim所坐的373號車被杭州一號CN171-11救援隊緊急征用運送火石。途徑上海時,救援隊員剛子和姥爺韓子昂死在了上海中心大廈。車子抵達杭州,杭州地下城被巖漿摧毀,周倩摧毀火石,救援失敗。 空間站上,三號緊急預案啟動0.42秒后,AI莫斯判斷救援失敗,啟動“火種”計劃。馬卡洛夫犧牲自己讓劉培強進入總控室。 何為科幻? 從電影劇本整體布局看,這一階段問題最大。不難發(fā)現,此處的故事是任務驅動式布局(第三階段同樣如此)。核心思想可以用“不許逃跑,讓我們一起拯救地球”來概括。所以會有觀眾覺得電影缺乏某種人文內核,或是思想深度。對照《星際穿越》,從科幻電影的價值來看,電影對這樣一些問題的探討還不夠:高科技和地球災難對人類的價值信念、社會倫理、國家政權、經濟文化會帶來怎樣的沖擊?人類文明的呈現方式會有怎樣的可能?其實正如有的觀眾所說,聯合政府的飽和式救援就是很不錯的切入點。我們不妨遐想,流浪地球計劃實施中,西方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還存在嗎?極權主義、政治狂人會死灰復燃嗎?紅色共產主義會成為人類政治的最終選擇嗎?沒有群體對“不許逃跑,讓我們一起拯救地球”做出反抗嗎?如果電影對此能有更多呈現,也許能超越災難片的格局,而成為科幻經典。 為何出戲? 從核心人物間的關系刻畫看,這個階段的筆墨是中斷的。雖然劉啟和劉培強在期間發(fā)生了一次沖突,但這個沖突只是第一階段中劉啟情感的外顯,既沒有加深矛盾,也沒有減弱矛盾,劉培強和韓子昂都沒有為解決這個問題采取行動。雖然韓子昂去世時留有遺言: “當哥哥的要保護好妹妹,帶朵朵回家。” 但從劇情看劉啟并沒有聽到這句話。按照商業(yè)片劇本的邏緝,主體第二階段的關鍵點在于讓核心人物的內心覺醒。在劉啟、韓朵朵被迫完成CN171-11救援隊任務時,需要有一系列事件刺激他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姥爺韓子昂的功能應該是導師,他扮演的是劉啟和韓朵朵成長過程中的領路人。但是劇本跳過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劉啟好像自然而然就把拯救地球當成了自己的任務,另一主角劉培強更是毫無內心掙扎(甚至沒有遭受強力阻礙)地阻止了莫斯叛逃。正因為劇本缺乏人物間的深層次互動以及人物內心活動的剖析,導致韓子昂的死亡只是喚起了劉啟和韓朵朵本能層面的悲痛。劉啟那句“我知道錯了,你快上來啊,老東西?!狈炊鴷尣糠钟^眾出戲。 06 故事主體第三階段 危機走向頂點。3小時候后,地球將突破木星剛體洛希極限(木星與地球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潮汐作用會使地球解體分散)。眾人在援救杭州失敗后發(fā)現救援蘇拉威西的車上有“火石”,于是前往蘇拉威西補給站救援。 劉啟想起了兒時父親的話,于是解決危機的方法應運而生:木星氫氣與地球大氣混合后可以點燃,利用其沖擊波推開地球。聯合政府緊急技術觀察員李一一將任務分解為三方面:修改發(fā)動機程序,推動撞針手動解鎖,將“火石”放進點火閘。 這時,劇本設計了三處困難:程序進度卡在了99%,撞針無法推動,點火閘門無法合攏。劇本從客觀上排除了個人英雄主義,預示只有集體力量才能拯救地球。部分觀眾對電影的世界觀表示不適。因為從意識形態(tài)批評的角度看,電影宣揚放棄小我成就大我的價值觀,帶有極權主義的影子——反而是那個說著白米飯和味增湯而自殺的日本人表現出了某種復雜的人性。不過回到父子情這一內核的話,電影的價值觀依然有調整的余地。 07 故事次高潮的處理 在缺乏支援的節(jié)點上,韓朵朵利用全球廣播做了最后請求。許多觀眾覺得這段臺詞冗長而無力,尤其出現在電影接近高潮部分。我們不必討論講話的內容是否符合初中女生的身份。如果拿這段情節(jié)與《獨立日》中的總統(tǒng)講話作對照,就會發(fā)現這段話的功能是宣揚電影的主題。既然是宣揚主題,那就不應該用懇求的口吻,而應該用鼓動號召的口氣。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理解這段臺詞的問題所在了。 韓朵朵的講話得到了各國救援隊的響應。據說救援隊抵達的順序參照了汶川地震時國際救援的順序: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古巴、意大利、德國……但是雅加達、新加坡、蘇拉威西三處火焰高度相對于超過70000公里的地木距離都還相差5000公里。救援的受挫把地球危機推向了頂點。 08 故事最后20分鐘高潮的處理 劉培強要引爆領航員空間站的30萬噸燃料,而AI莫斯表示反對。電影在此要呈現理性與情感的矛盾。引爆意味著“火種”計劃的破產,莫斯不允許劉培強冒這樣的風險。 對照《2001太空漫步》,本片對人工智能的探討有些淺嘗輒止。好在莫斯說出了“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這樣的臺詞,使得場景呈現出了一點趣味。正如有的觀眾所說,劉培強如果沒有和韓朵朵取得聯系,他將以為劉啟和韓子昂都已不在人世,從而選擇作為最后的人類踏上星際旅行。但是現在他又燃起了希望,同時也獲得了一次用生命與兒子和解的機會。因此,劉培強的選擇恰恰是超越感性的理智——在正確的道路和容易的道路前選擇前者,從而對莫斯的調侃形成反諷。 有的觀眾認為遠離木星的逃生艙不可能在一分鐘內回來。這里電影給出了解釋,因為劉培強換擋到了“前進三”。此處借鑒了《三體》中章北海“自然選擇,前進四”的情節(jié)。臺詞“三二一,抬頭,就看到爸爸了?!闭諔饲拔?,再次提示觀眾本片的情感內核是父子情。隨著父親的犧牲,劉啟對父親的恨消除了。沖擊波7分13秒后到達地球,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繼續(xù)流浪。電影設置的雙重問題得以解決,故事進入尾聲。 09 尾聲:中國科幻電影還在流浪 3年后,劉啟成為重型車初級駕駛員。貫穿全片的提示語第四次響起:“北京第三區(qū)交通委: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眲⒛樕狭糁敃r為拯救妹妹墜落后形成的傷疤。 劉啟這個角色在全片中語言都很粗俗,這可能借鑒了原著的一些想法,因為在地球危機的年代,沒有人關心文學藝術——還有愛情。 這無疑是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可圈可點的一部佳作,但只是中國科幻電影插下的一面紅旗。受資金、技術、片長、劇本構思等等因素的影響,《流浪地球》還沒有把劉慈欣科幻的精髓完全表達出來。面對星辰大海,從“偽科幻時代”到“軟科幻時代”再到“硬科幻時代”,中國科幻電影將有漫長的流浪歲月,不,應該是漫漫長征! 公眾號ID:jlzxzwxp 鐘樓語文 為學生立心, 為教師立命, 為語文繼絕學, 為教育開太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