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yīng)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方劑學》、《中醫(yī)方劑與治法》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還得跟你說說耳鳴。 很多人覺得,耳鳴,那就是腎虛唄! 我跟你講,耳鳴的原因,不僅僅是“虛”,還可能是因為“堵”! 來,我給你說個真實的醫(yī)案故事。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年26歲,醫(yī)案記載姓唐。 大概在5個月之前,他在出了一身汗之后外出。 可能是被風吹著了,回到家,他就感覺渾身不自在。發(fā)熱,惡寒,外帶耳鳴。 但很快,他發(fā)熱惡寒之感就消失了。唯獨這個耳鳴,始終不見好轉(zhuǎn)。 怎么就耳鳴了呢?被風吹,還能吹出耳鳴? 這時候,有人就說了,應(yīng)該是腎虛。腎,開竅于耳嘛!雖然患者才26歲,但誰能說他一定不腎虛呢? 于是,患者遵囑服用六味地黃湯、杞菊地黃丸等等。干嘛呀?補腎??! 但是,用了一堆,效果不好。 后來,小伙子到醫(yī)院檢查。醫(yī)院診斷為“神經(jīng)性耳鳴”,治療效果還是不佳。 怎么辦?最后決定,正兒八經(jīng)找中醫(yī),四診合參,好好看看吧。 刻診,見患者脈象滑數(shù),舌苔黃膩。細問得知,患者尿黃、大便不暢、口中苦膩,嗓子眼里痰很多,動不動覺得胸悶、胃脹,有欲嘔之感。 耳鳴什么時候加重呢?患者體會,就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因為有這個毛病,他常常心煩。越是心煩,耳鳴越嚴重。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醫(yī)家就給開了一張方子。 這方子,見不到任何補腎益氣養(yǎng)血之品,只是簡簡單單五味藥。但見—— 大黃、蟬蛻、石菖蒲各15克,姜黃、僵蠶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結(jié)果怎么樣?所有這些,連服11劑以后,耳鳴現(xiàn)象消除,諸癥完全消失。包括心煩、欲嘔、胃脹、尿黃、便干等,都不見了。 這就是醫(yī)案的基本經(jīng)過。它最初刊載于1992年的《浙江中醫(yī)》雜志。 這里的道理,我跟你好好說說。我覺得,它能幫助很多人。 其實,這小伙子耳鳴,根本不是腎虛所致。 你從頭看到腳,從里看到外,根本看不到除了耳鳴之外的,任何腎虛證的表現(xiàn)。腎虛證什么表現(xiàn)?文老師中醫(yī)課里講過,你去聽聽。 其實,這小伙子的耳鳴,源于痰熱壅滯。痰,加上火,就成了他的耳鳴。 他的痰火,是怎么來的呢? 首先,你看,此人最初發(fā)病源于外受風邪。惡寒、發(fā)熱、耳鳴等現(xiàn)象,一起出現(xiàn)。 風邪,怎么引起耳鳴的? 中醫(yī)有一個觀點,是風邪郁閉耳竅。《諸病源候論》里,管這個叫做“風聾”。風邪,把正常的氣機給郁滯了,于是耳竅被堵住,就出現(xiàn)耳鳴。 這個時候怎么辦?得疏風達邪。行氣疏風,氣機運行恢復,就好辦了。 但很遺憾,當時患者用的是滋陰補腎之法。這一來,就出現(xiàn)了不良后果。即所補益的東西,在氣機郁滯的條件下,形成了痰濁。痰濁蘊積,氣滯日久,這就形成了火。 于是,大招來了——痰火交織、郁閉耳竅,患者的耳鳴就越來越厲害了。 你看患者就診時的表現(xiàn),無不是痰火交織之象。脈象滑數(shù),為痰熱。苔黃膩,為痰熱。尿黃,便干,為熱邪傷津。口中口膩,為痰熱上泛。痰多欲嘔、胸悶脘痞,那是痰熱中阻,脾胃升降失司。患者情志不舒的時候,氣機更加不暢,于是加劇痰熱的形成,所以耳鳴加劇。 這個時候怎么辦?對癥下藥:行氣、疏風、去火、去痰。 來,看看當時醫(yī)家用的配伍—— 大黃、蟬蛻、石菖蒲各15克,姜黃、僵蠶各10克。 這個配伍,是古方升降散的加減。文老師以前對這個方子,也是說過的。 升降散原方,出自《溫病條辨》。其中,蟬蛻3克,僵蠶6克,姜黃9克,大黃12克。 這個配伍,名字叫升降散,可見其有很好的升降氣機、通達三焦之能。但是依我看,它的功能就集中在祛風、去火、祛痰這三方面。其中,蟬蛻祛風清熱,僵蠶祛風化痰,大黃清熱通便,姜黃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你看看,祛風、去火、祛痰,這三件事兒,是不是都能辦了? 在這個基礎(chǔ)上,醫(yī)案里配一個石菖蒲。石菖蒲,可以開竅、化痰。如此,患者耳鳴的病根兒,不就被徹底拔除了嗎? 這就是利用升降散治療耳鳴的案例。 其實,這個升降散,能用地方還有很多。痰火郁閉三焦之證,它都可以治。蟬蛻和僵蠶祛風清熱化痰,主升。姜黃和大黃,行血泄熱理氣趨下,主降。一升一降,凡是能堵塞三焦的東西,一個不落地被清除了。你說患者的身體,會不會清朗舒適?肯定會啊。 當然,耳鳴這個病,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源于虛,有的源于痰火。醫(yī)案里患者的癥狀,很普遍,有一定代表意義。深受耳鳴之苦的人,應(yīng)該仔細看看,體會一下。非專業(yè)讀者,務(wù)必在中醫(y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yīng)用。專業(yè)的讀者朋友,您也用心記下來。這算是臨床的一個妙招,很有價值。 |
|
來自: 人老顛東 > 《中醫(y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