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楓行旅世界 ?
極物君語:
明日二月二,龍?zhí)ь^。
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正月過后第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又稱龍頭節(jié)、春耕節(jié)、春龍節(jié)。吃好二月二,整年都有精神頭。
俗話說:“龍?zhí)ь^,抬起一年好兆頭?!?/span>
古人熱愛仰望星空,希望能從中找到完美的規(guī)律,來指導(dǎo)自己腳踏實地的耕作。他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分成二十八星宿,按方位分成四組: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而仲春時,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龍嶄露頭角,這時大地陽氣始發(fā),春雨降臨,人們便知這是春耕的信號。
圖片|凌云志 ?
在民間,人們會在二月二這天想方設(shè)法把龍喚醒,好讓龍及時興云布雨、降服百蟲,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
即便如今,我們很多人不再從事農(nóng)耕,也不再靠二月二指導(dǎo)生活,但人們還是會在今天剃龍頭,剃出精神頭;吃龍食,討個好兆頭。
今天極物君就帶你趣吃中國二月二的八大“龍食”,讓你吃出鴻運、風(fēng)生水起。
吃過豬頭,鴻運當(dāng)頭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豬頭即其中之一。
人們會在臘月宰羊殺豬,為過年做準備,到了二月年貨幾乎吃完了,但豬頭還得保留下來,在二月二這天供奉龍王。
吃過豬頭肉,就寓意吃了“龍頭”,沾了“龍氣”。
圖片1|行攝南埜 ?
圖片2|松陽碧山君 ?
笑嘻嘻、眼睛瞇成一條縫的豬頭,處處都是寶。
豬頭肉,有皮有肉,肥中有瘦、瘦中帶肥;豬耳朵則是兩層皮夾著一層脆骨,皮韌骨脆;
豬拱嘴、豬口條則清爽利口,讓人銷魂;豬腦清蒸,更可謂“嫩過豆腐,鮮過龍髓”。
圖片|天福號 ?
北方愛用鹵,把豬頭肉切成薄片,卷進薄餅里吃;淮揚的扒燒豬頭肉,則講究火候,“火到豬頭爛,功到自然成?!?/span>
但要說最會吃豬頭肉的,還是酒鬼?!皶缘木乒砜釔巯硎苎劬?周邊地區(qū)’,據(jù)說有一種異香。我大著膽子嘗過,果然不同凡響,那股香味與上等皮蛋相仿?!?/span>
圖片1|椛小姐 ?
圖片2|楓行旅世界 ?
吃過龍眼,心明眼亮
圓圓鼓鼓的餛飩因狀似龍的眼睛,也成為了二月二中國人愛吃的吉祥龍食。
“肚皮鼓,兩頭翹,像偃月,似元寶。實墩墩,香噴噴,團團坐,熱鬧鬧”,在菜市場尋來老母雞和豬棒骨熬湯,還有新鮮的芥菜,和鮮肉一起裹成敦實的大餛飩,是上海人對春三月至高無上的尊重。
圖片|剪愛 ?
南京人則愛huò一碗(喝)小餛飩。一個個做得像小金魚一般,皮薄餡小,在乍暖還寒的春日里就著熱乎乎的湯頭和一勺辣油,咕嘟咕嘟滑進胃里,那叫一個舒坦。
在二月二這天,無論是廣東人心中的白月光云吞,還是福州人“無燕不成席”的肉燕、四川人摯愛的紅油抄手……餛飩莫問出處,吃了它,就能吃掉混沌世界。
餃子吃了,才有盼頭
南吃餛飩,北吃餃子。餃子形似耳朵,吃餃子自然就有了“咬龍耳”的好兆頭。
做生意的人,怎么少得了一碗肉菜餃子,有肉有菜,肉菜就是“有財”,新的一年財源滾滾。
圖片1|十八度灰妮妮 ?
薄薄一片,裹住福氣
春餅,圓圓薄薄一片攤在手上,酷像龍鱗。
在手掌上攤開一張春餅,夾上一些細蔥絲、黃瓜絲、蘿卜絲,再卷入醬肉、肘子、熏雞、醬鴨,沾上一點甜面醬或黃豆醬,就是讓北方人能惦記一整個春天的“龍食”。
圖片|怡家家居?
在山西,二月二這天人們則會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燙得滾燙酥脆的外皮,孩子小心翼翼地用手撕下一角送進嘴里,露出笑顏的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正在做著“揭龍皮”的壯舉。
到了天津衛(wèi),天津人除了吃烙餅,他們還把煎燜子,叫作“煎龍鱗”。
用綠豆粉做的燜子,銀白漂亮,方正似龍鱗。用火把兩面煎出“黃嘎兒”來,算是督促“懶龍”,要認真治水,帶來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好生活。
圖片|是玥不是月?
子孫滿堂,人丁興旺
尋常的米飯,在二月二這天也變成了寓意美好的“龍食”。蒸好的米飯光潤剔透,粒粒分明,形若龍子。吃過它,中國人子孫滿堂,人丁興旺的美好愿望便能被春龍聽見。
“吃了芥菜飯不生癩痢頭”,對溫州人來說,吃芥菜飯則有更多一層的期盼。
用五花肉丁熬出豬油后撈起,倒入蒸好的糯米飯,再重新倒入五花肉丁、蝦皮和本地獨有的溫州芥菜丁猛炒出鍋,一碗芥菜飯,飯松菜嫩,整座溫州城的煙火氣都回來了。
因為芥菜本身味苦,用來做飯代表年已經(jīng)過完了,大家要吃苦耐勞,迎接新的一年。
圖片|一栗?
順順溜溜,順心如意
二月二,北方吃龍須面,叫“扶龍須”。
三毛曾在《沙漠中的中國飯店》里將粉絲比作“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晾在竹竿上絲絲縷縷的龍須面,則像天上垂下的三千紗幔。
除了制面師傅日復(fù)一日專注地搓條、盤面、掛面,從天而降的龍須面,還需要土地、風(fēng)和光的自然之力共同制作。陰天不做面,因為濕度影響了面條的延展性,唯有和煦的風(fēng)和怡人的光照,才能讓龍須活靈活現(xiàn)。
圖片|采風(fēng)人 ?
細如發(fā)絲的龍須面,下滾水如銀龍入海,入口在齒間彈跳,柔韌又有生命力。吃過龍須面,這一年總能順順溜溜、順心如意。
麻花麻花,樂開了花
在“二月二”吃麻花叫“啃龍骨”。
將兩團面團盤卷成花,溜進滾燙的油鍋,油脂在面團四周熱烈蓬勃地簇擁著,最終產(chǎn)生了香甜的美拉德反應(yīng)。咔嚓一口,能直接促成你的多巴胺分泌。
圖片|《早餐中國》?
在西安回民街,麻花酥脆,泡到熱乎乎的油茶里,軟綿有韌勁兒。一碗面香和油香,提起了西安人春日清早的精氣神。
圖片|《早餐中國》?
江南人則喜歡將熬好的紅糖薄薄的澆淋在酥脆的小麻花上,穿上一層喜慶小糖衣,甜而不膩,吃完人人心里都樂開了花。
吃過米糕,步步走高
在北方,人們也愛吃炸油糕慶祝,謂之“食龍膽”。
大同人常說:“大同有兩寶,烏金和黃糕,大同人不擔(dān)膘,有了黃米就吃糕”,在大同人眼里,黃米比小米的地位要高。除了春節(jié)用來制作米糕,端午也會把它當(dāng)江米用,做成黃米粽。
圖片|哇塞劉昕陽 ?
任何帶餡兒的甜糕,到了大同人手里,歸屬都是炸了吃。做炸油糕,把黃小米磨成黃米面,揉成金黃的外皮,再往里面裹進紅豆餡,炸出來的油糕表面有像泡泡一樣的孔洞,外在酥脆,內(nèi)里綿軟。
圖片|烈日松餅 ?
陜北人則叫它軟糜子油糕,在糕團里裹進白糖,在油鍋里炸得色澤金黃、軟糯酥脆,是舊時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的粗糧小吃。吃過米糕步步高,這是來自黃土地的饋贈。
馬未都先生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一定會有自己的圖騰崇拜。”
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的龍?zhí)ь^,后又成為了中國人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的節(jié)日。
祭拜龍神,是中國心懷敬畏之心,和大地、風(fēng)和雨的通力協(xié)作。
吃龍食,既是人們依照大地四時之序而食,也是對大地物產(chǎn)的心懷感恩。
圖片|暴走姐妹花 ?
龍頭,是中國人的精神頭。抬起頭,就能看見光。
明日二月二,愿你從頭開“食”,生活一年順到頭。
圖片|風(fēng)一樣的嬸子 ?
參考:
拎只豬頭好過年丨沈嘉祿
晉人的黃米“底色”丨王瑢
文字為極物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