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顏淵、季路侍①。 子曰:“盍②各言爾志?”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③,與朋友共,敝④之而無憾。” 顏淵曰:“愿無伐⑤善,無施⑥勞?!?/p>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p>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p> 注釋
譯文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 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抱怨?!?/p> 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p> 子路說:“我們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p> 孔子說:“我愿老年人能夠安心,朋友之間可以互相信任,年輕人得到關(guān)愛。” 文言知識說“伐”:“伐”的古字形像戈刃架在人頸上,本義是“砍頭”。 “伐”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文化常識儒家四圣 儒家學說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后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即便是到了現(xiàn)在,儒家思想也在影響著我們。 有很多思想家為儒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四位被后人尊稱為“圣”,合稱“儒家四圣”,為歷代儒客所尊崇。 至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去世后,弟子們把孔子的言論整理成《論語》,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孔子被后人尊為孔圣人、至圣、大成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復圣顏回 顏回(公元前521—前481年),名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 顏回十三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位列七十二賢之首。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一生沒有做過官,而是窮居陋巷。顏回嚴格按照孔子關(guān)于“仁”、“禮”的要求,所以孔子對顏回非常喜愛,稱贊最多。以至于顏回早喪之后,孔子悲呼:“噫!天喪予!天喪予!” 宗圣曾子 曾參(公元前505—前435年),名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晚年的弟子。 曾子性情沉靜,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鬃优R終將孫子孔伋托付于曾參,后來孔伋師從曾參。 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亞圣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 孟子師從孔伋的學生,全面地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后來人們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融合為一體,號稱孔孟之道,成為了儒家思想學說的核心。 出處《論語·公冶長》 啟發(fā)與借鑒子路性情剛直,好勇尚武,顏回則以德行著稱,二人的志向都是希望自己要變成什么樣子,要做到什么。而孔子則心懷天下,所想的是天下人要變成什么樣子,描述了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 每個人的學識、閱歷不同,志向自然也會不一樣。隨著個人的成長,志向也會為之改變,但都應該建立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之上。 (本文完) |
|
來自: 心理咨詢診所 > 《文言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