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五學堂 2021-10-25 04:29 二、平 人 脈 息 【原文】 《素問·平人氣象論》;黃帝問曰;平人何如? 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1】,脈五動,閏以太息【2】,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調(diào)病人【3】,醫(yī)不病。故為病人平息以調(diào)之為法。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速乍數(shù)曰死。 【注釋】 【1】 呼吸定息∶指兩次呼吸之間的間歇。張景岳注∶"出氣為呼,入氣為吸.一呼一吸.總名一息……呼吸定息,謂一息既盡,而換息未起之際也。" 「2】閏以太息∶平人除正常呼吸節(jié)律外,偶有一次呼氣時間較長,稱"太息",由于太息僅是偶然出現(xiàn)。有似歷法之閏月,故稱"閏以太息"。 3常以不病調(diào)(diao)病人;以健康人的脈象及呼吸來衡量病人的脈息。調(diào),計算。"不病"。指健康人,即本文所言之"平人"。 【語譯】 黃帝問道∶正常人的脈象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人一次呼氣脈跳動兩次。一次吸脈也跳動兩次,有時在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時間內(nèi),脈又跳動一次。這樣一息便是互次。此外,人們呼吸偶爾有一次長呼氣,脈又會跳動一次,這都是平人的脈象。平人即無病之人,通常以正常無病之人的呼吸為標準,來測候患者的脈搏次數(shù)。醫(yī)生無病,就可以月白的呼吸來計算患者脈搏的至數(shù),這是診脈的法則。 如果一呼與一吸脈各跳動一次,脈象過遲,是正氣不足的反映。如果一呼與一吸脈各跳動三次而且急疾,又兼見尺膚部發(fā)熱,是溫病的表現(xiàn);如數(shù)而急疾,但又兼滑利之象,而且尺膚不執(zhí)。乃為感受風邪而發(fā)生的病變。如脈澀。是為瘦證。人一呼脈跳動四次(一息八車)以。是 陽熱亢極的死脈;脈氣斷絕不至,是元氣已絕;脈來忽遲忽數(shù),為氣血 已亂,亦都是死脈。 【經(jīng)文分析】 1."以不病調(diào)病人"的診脈原理及平息調(diào)脈法 經(jīng)文提出"常以不病調(diào)病人"的診脈原理,即以正常人的脈息為標準診察脈象。推斷病情。這實際上亦是各種診病方法的基本原理,對干各種診病方法所獲得的征候,必須以 正常生理表現(xiàn)為參照標準。以半斷其為病與不病。以及病情性質(zhì)。如望面色。以正常人鄉(xiāng)黃隱隱,白中透紅而光潤有澤為正常,異于此者即為病態(tài)等,均是。 平息調(diào)脈即基于"以不病調(diào)病人"而提出的診脈方法。醫(yī)生作為健康人,其呼吸至數(shù)可以作為標準來衡量患者脈搏,但診脈之前必須調(diào)自己的呼吸氣息,使之符合正常標準。才能診察出患者脈搏的遲數(shù)及其節(jié)律均勻與否,這就是"平息調(diào)脈"法。這一方法既解決山代缺乏計時器械的難題,又使醫(yī)者在平息過程中得以靜心凝神,專注致志。故在現(xiàn)代計時器械精準并普及的條件下,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診病意義和作用。 2.平人脈息 本段指出正常人的脈息是"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認為正常脈象的頻率是一息四至,偶有五至(在"太息"或者"呼吸定息"較長時).若以平人每分鐘呼吸17~18 次計,則正常脈率為每分鐘 68~72 次,與正常人的心跳頻率正好相等。經(jīng)文并按照這一正常脈息,診斷遲(緩)、數(shù)(疾)脈及其主脈。其中"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即息二至,為遲脈,主脈氣衰少,無力推動血行;"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即一息六至.為數(shù)脈,主熱。其兼躁象者為溫病,兼滑象者主風,因風為陽邪,性動善行,故鼓舞脈氣而使其兼帶滑利之象;若兼澀象者,則為氣血瘀滯,主風濕熱痹。若"一呼脈四動以上"則一息已逾八至,為陽熱亢極,陰精耗絕,陰陽行將離決,故主死證。若脈絕不至,則氣機已絕,脈乍疏(遲)乍數(shù),為脈氣散亂,若后世所言之屋漏脈,亦均為死證之脈。 3."以不病調(diào)病人"的診脈舉例 本段經(jīng)文根據(jù)脈律來判斷平、病、死脈,具體舉例如表 5-1。 【臨床運用】 后世將脈象按其率、律、位、勢分辨為二十八脈。其中按脈率(律)命名者即有遲、數(shù)、緩、疾、促、結(jié)、代、動等多種,可見辨清脈率遲速及其節(jié)律和勻與否,是診脈斷病的重要內(nèi)容。后世亦有六脈為綱之說,遲、數(shù)即其中之二?!峨y經(jīng)·九難》更認為"數(shù)者腑也,遲者臟也。數(shù)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可見遲數(shù)不僅是易于掌握的脈象,也是辨臟腑寒熱陰陽之綱領(lǐng),故為持脈時必須注重診察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