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用來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jù)用來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用來解決“怎樣來證明”的問題。要想搞清議論文的論證過程,首先得搞清楚它的論證結構。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模式”或者說“總的結構模式”為:提出問題(引論)一分析問題(本論)一解決問題(結論),我們常將其稱為“三段式”。 立論和駁論是針對全文論證結構而言的(立論,就是文章開篇便提出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駁論是駁斥對方觀點是錯誤、荒謬的,從而證明自身觀點是正確的)。所以,在議論文的實際寫作中,根據(jù)是立論還是駁論,可以以此為基礎,在結構上進行變化和調(diào)整。 議論文有五種結構模式(初中階段涉獵的主要是前三種,對于后兩種不做過多解釋): 1.并列式。并列中心論點的幾個方面,往往有分論點。 2.遞進式(層進式)。層層深入,步步發(fā)展,起承轉(zhuǎn)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意順序條理) 3.對比式(對照式)。把兩種觀點加以對比,通過二者對比,突出論證其中一方面的正確性。 4.引議聯(lián)結式(啟感式)。這種結構由“引”、“議”、“聯(lián)”、“結”四步構成?!皢ⅰ笔菃⑹荆笆歉邢?,一般用于材料式議論文的寫作。 5.聯(lián)對結合式。即“對比式”和“啟感式”的有機結合。 前三種是針對議論文主體部分經(jīng)常才用的結構模式,要重點領會并辨別應用。后兩種是變式結構,今后會慢慢遇到并學習。 若從縱橫角度來看,議論文結構可分為兩大類: A.縱式: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遞進式結構) ①“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后,循序漸進地進行論證,把道理逐漸展開,最后歸納總結。 ②“起承轉(zhuǎn)合”式;開頭破題,“引”出論述問題;接著“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zhuǎn)”是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最后歸結,就是“合”。 B.橫式:并列展開的論述結構(并列式結構) ①“總一分一總”式:先提出論點,然后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后總結歸納。 ②“總一分”式:先提出論點,然后從幾個方面論證。 ③“分一總”式:對所要論述的問題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后綜合歸納出結論。 這兩大類當中,初中課本中大都是并列式結構,還有少部分遞進式結構。中考議論文的論證結構上考題較少,但為了更好地學習議論文,明析論證思路,弄清楚論證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于論證結構的考核,經(jīng)常與論證思路伴隨在一起??碱}形式一般為: “作者是如何證明論點的?”或“本文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答題策略: ①先抓住語言標志,辨識議論文的結構方式。即看一下全文或段落是總分總結構、分總結構或總分結構。 ②按照第一步分析出的結構特點,對文本或段落進行劃分,歸納出段落或?qū)哟蔚亩我?層意)及論述要點。 ③有條理的論述論證思路。論述時使用一些加強層次感的詞語,如首先、其次、接著、最后等,把歸納出的段意(層意)或論述要點串聯(lián)起來。 答題模板: 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jù),然后對……論據(jù)進行了……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 例如: 《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圍繞“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題從多層面展開論述。首先從四個圖形,提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論題;其次論述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要素,進而闡明每個人都具有創(chuàng)造力;最后得出結論,擁有創(chuàng)造力需要具備三個關鍵性的要素。逐層論述,由分到總,思路清晰。 分析議論文的結構,不僅要弄明白段落層次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還要注意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以體現(xiàn)論證結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