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多家人,不止一次跟我說:你不在的時候,核桃(我四歲半的兒子)真的很乖。一點都不鬧??陕犜捔?。
言下之意就是,我在的時候,核桃就各種鬧騰,作,不聽話。
確實,有時候我下班回家,明明兩個人玩得蠻開心,怎么的,就開始哭(一般是我不答應(yīng)和他打架),然后好像啟動了什么開關(guān),他能一直哭一直哭??薜睦碛筛鞣N各樣??薜梦倚臒┮鈦y,情緒上頭,想著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
以前我會覺得特別疲憊,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的多數(shù)時候,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種黏糊,被吃定的感覺。他能一直叫“媽媽,媽媽”,叫到我都想大叫一聲:能不能讓我靜靜?
只要我坐著,動不動就爬在我身上,然后就不走了。睡覺的時候,總是把我抱得緊緊的。我先生經(jīng)常說,看我們倆睡著的時候,頭和身體都是緊緊貼在一起。
孩子以一種很過度的方式,把我緊緊綁著。
有一天,我實在覺得很煩躁,就開始想這到底怎么了。為什么核桃對我是這樣呢?為什么不能清清爽爽做一對相處起來我很愉悅的母子?
我想起了幾件事情:
其實我對核桃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容器,就像是一個心理咨詢的過程。當(dāng)這個來訪者在外頭壓制了自己的太多真實想法和感受,去融入外界適應(yīng)他人時,他需要有一個空間和時間,讓他的真實內(nèi)在有機會呈現(xiàn)。
當(dāng)他在心理咨詢室時,他就可以和心理咨詢師毫無顧忌毫無保留地傾訴一番,憤怒,哭泣,恐懼,都可以完完全全地呈現(xiàn)。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來訪者會有一個階段會把咨詢師投射成理想中的媽媽,能承載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懼,承載自己在現(xiàn)實中不能呈現(xiàn)的那一面。
而現(xiàn)在,孩子就是在我身上做這個事。他期待媽媽能承載得了他為了應(yīng)付外界所壓制的真實感受,他需要在媽媽這個容器里盡情地釋放。他期待媽媽是他理想中的媽媽。
在這個安全的媽媽面前,他極盡“矯情”“任性”“不懂事”,他就是要釋放。一個是補償之前乖巧克制懂事,一個也許也在檢驗著媽媽,到底能不能承載住我,到底這個容器的底限在哪里。
等我想明白了這一些,對于核桃的各種情緒,我變得更穩(wěn)定了。
一般我就讓他好好哭好好鬧。就當(dāng)我在給孩子做心理咨詢了。費用,我自己給自己吧。哈哈。等到鬧到我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我也會告訴他,媽媽現(xiàn)在感覺很累了,受不了了。你也差不多就好了吧。核桃會哭得更兇,但我堅決不給他“做咨詢”了。于是他會要求我抱一抱,我抱著他,一段時間后他就會安靜下來。
他釋放了一段時間的情緒,也知道了媽媽的底線在哪里。然后他又開始玩自己的了。
實際上,我們可以用“能量守恒”的方式來理解孩子的行為。
當(dāng)他在外界壓抑自己時,壓抑的能量就需要有一個出口釋放;他找到最安全的人,好好釋放這些壓抑的能量,那么身心系統(tǒng)又恢復(fù)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
但是,如果孩子找不到一個釋放的地方,甚至家里的環(huán)境更多是讓自己壓抑的,不能釋放的,那么,要么孩子就會在外面釋放能量,比如打架或者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要么,孩子就會抑郁,整個都動不了,因為能量全部都卡住了。
所以,如果孩子還愿意在父母面前釋放情緒,這還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很好的出口。每一次接住這些情緒,孩子就自然為“一個社會化的適應(yīng)性的孩子”準(zhǔn)備好了空間。他自然會懂得禮貌,懂得照顧他人,顧及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