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弘化禪寺歸來,口占贈智維師》有感 友人閑暇,于東方山訪高僧,頗感歡喜,遂贈智維師詩一首,借梅花一支。常人之樂,而樂在其中也。吾感觸良深,故作此文。 詩曰“嶺云常有意,俗世久無詩。半日山中客,借僧梅一支”。 詩人開篇描繪出一幅深山幽靜的美景,山川之深邃,無欲則剛,他不管興亡事,而是靜靜地看著期待著世人能有所思考,能有所醒悟,詩人其實在設(shè)下伏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山外的生活無疑是世俗的,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誰也不愿意停下匆匆的腳步,抬頭看看巍峨的嶺,看看藍藍的天,看看雪白的云。我不禁想起“言師采藥去,云深不知處”的隱者,隱者厭惡塵世,完全離開了那一片不屬于自己的天空。再譬如陶彭澤“誤入塵網(wǎng)中”,厭倦了逢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所以他歸田園居。 人生在世,難免困惑。所以我時常羨慕那些有一個做學(xué)問的,抑或有一個高僧朋友的人,在自己有迷茫或不解的時候,可以在這些朋友那里品茗談禪,或者就靜靜地坐一晌午,就如蘇東坡和佛印,享盡人生大徹大悟的道理。詩人是豁然開朗的人,他想停下來看看這個美好,他離開世俗的洪流,去訪問山中好友,因為那里有一片“檻外之地”。這片地可能是弘一法師的“無上清涼”,也可能是佛家的“放下便是”。靜坐山中半日,看云卷云舒,聞潺潺溪流,聽高僧參禪,正所謂,“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一切的煩心雜念都可以在這里消失的無影無蹤。 塵世已久無清香,我今來借他一縷。離開時,向友人借梅花一支,將山中的超然脫俗帶回俗世,讓世間多一些清新,少一些功名利奔忙。此時,詩中所含的韻味躍然紙上。 人世間諸多的煩惱,只不過是欲望太多,庸人自擾罷了。長長的人生路,看多了世俗的紛擾,應(yīng)該找一種方式去滌蕩心靈的執(zhí)念,適時地放空自己。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始終懷著空杯和敬畏的信念,去感悟豐富多彩的人生,才不至于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迷失自己。鳳海洋,男,陜西岐山人?,F(xiàn)任職于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愛好文學(xué),偶有感而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