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伴山寺:一個邵東女人出家來到武岡之后 《武岡寺院大觀》之三:伴山寺 第一篇 煙雨朦朧云生處 最懂云山伴山寺 經(jīng)半山登云山必經(jīng)半山水庫,但很多人不知道,水庫里邊有座寺院---伴山寺(也叫極樂寺)。從水庫大壩上看伴山寺,她不像一座寺院,卻給人賓館或私人別墅的感覺。 從這里上云山走過兩三遭,斷然不知這里為一座建造才20多年的寺院,盡管水庫大壩的路口樹有一塊路牌,卻從未注意到。只是為這里的主人選擇了一個背山面水的好地方感到欣慰,真是太有福氣了。倘若無福之人豈能消受如此美景佳境? 圖為伴山寺位置圖 對于這樣美妙的去處,一定要去踏訪而后快的。 早春,煙雨朦朧,春寒料峭中夾有幾分詩意。從古城武岡宣風(fēng)樓出發(fā),約二十分鐘車程,便來到伴山水庫大壩上。微風(fēng)吹拂,碧波凌凌,山影搖曳,對岸的伴山寺于朦朧中尤顯神秘。 圖為水半山庫大壩看伴山寺 圖為半山水庫看云山 過大壩,沿一條泥沙路前進約500米,伴山寺山門出現(xiàn)在眼前。山門雄偉莊嚴(yán),卻掩映在一片竹林之后。這山門順了來路的方向,與大殿的中軸線幾成直角。 伴山寺的與眾不同,在于她融入了現(xiàn)代生活氣息的建筑風(fēng)格。建筑者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古制規(guī)范,將這里打造成一個宜佛宜居的世外桃源。走進山門,迎接你的是一道三十多級的樓梯。登上樓梯,為一個寬敞的陽臺,于此陽臺上欣賞水庫美景,實為最佳地點。常言道,近水樓臺先得月,似乎也是為這個地方而言。走遍武岡,恐怕再難找到如此依山伴水,清凈怡人的幽境。這里是云山開發(fā)的第一個景點,也是遠方游客停車休息的最佳場所。如果說云山是一本書,那這里就是這本書的封面。 圖為伴山寺陽臺上的水庫美景 伴山寺座西南朝東北,順應(yīng)了山水的呼喚,與山水互為點綴,相映成趣,融為一體。不得不讓人心悅誠服、暗贊不巳。她的隱幽之美在這青山環(huán)抱、綠水相依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相傳此地山坳上曾有古寺名萬福寺,經(jīng)查典籍也無記載。但下方的水庫中確有半山廟的遺址。因為修建了水庫,原址被淹,百姓恢復(fù)半山廟時、便在水庫壩下重新選址。查看現(xiàn)在的衛(wèi)星地圖,卻又發(fā)現(xiàn)水庫右前方有個地名曰萬福寺。這里還有當(dāng)?shù)匕傩招藿ǖ男⌒退聫R??梢娺@一帶曾有古寺應(yīng)為不假,卻無從考證。 圖為伴山寺和萬福寺方位圖 眼前的伴山寺,只有20多年的歷史,她的落成,跟一個臺胞有關(guān)。話說解放前夕,武岡蔡家橋人程碩偉先生被惡人追殺,經(jīng)鄉(xiāng)鄰相助,不得已藏身于半山廟半山爺佛案之下。因此躲過一劫,大難不死,之后旅居臺灣,逐漸發(fā)跡。為感恩半山爺,回饋鄉(xiāng)親,程先生于1994年出資三萬美金,欲重建半山廟。但我國佛教政策傾向于寺院,遂改為半山寺。 1994年動工,1997年建成佛殿一棟,山門一座,廂房數(shù)間。 當(dāng)時征地2.14畝,當(dāng)?shù)乩习傩找积R發(fā)力,出工近7000人工,全憑肩挑手提在山坡上辟出場地、搬運材料。但建成后的三年,這里香火無以為繼,時有難為無米之炊,接連換了四屆師傅。直到2000年,現(xiàn)任住持釋連勝的到來,這里才開始發(fā)生飛躍性的變化。 第二篇 一介女流獨當(dāng)家 武岡寺院路何方 釋連勝,女,新邵人,1964年生,受兩個出家姨媽的影響,15歲讀到一些佛教書籍,佛教理念感化了她,16歲初中未畢業(yè),碧玉年華的她便跟隨姨媽出家了。 1992年上半年武岡佛教協(xié)會成立,下半年,28歲的她經(jīng)邵陽佛教協(xié)會會長推薦來武岡。她先在妙尼寺過了個年,第二年到化龍寺。在化龍橋一住住了四年。 1996年,她被派遣去佛教院學(xué)習(xí),畢業(yè)后佛教學(xué)院欲留校工作。1999年武岡佛教協(xié)會強烈要求她返回武岡,又在妙尼寺過了一個年。2000年,她被半山得天獨厚的山水召喚,義無反顧選擇了伴山寺,從此開始了她在武岡一個人的修行。也讓她走上了一條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寺院建設(shè)之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釋連勝是一個固執(zhí)的女人。她就不信這個邪,這么好的地方,怎么會香火冷清?怎么就留不住主持呢? 從她踏進這里的第一天開始,她心中就燃燒起一把熊熊烈火,一定要把這里建設(shè)成武岡最好的寺院。 2000年4月,釋連勝師傅來此的第一件事,就是改了半山寺的一個字,因為她覺得,這里本是云山西北之腳,并非云山的半山之腰,何謂半山?她在半字前面加了個單人旁,遂為伴山寺。她說廟可以沒有人,水庫可以沒有人,但沒有人的寺院怎么能行呢?她還給這座寺院起了另外一個名字“極樂寺”來寄予她美好愿望。 人有了,她還想要更多的人來這里居住,她想必須還要修房子。5月,心懷雄心壯志的她請師傅做了預(yù)算,計劃用六萬元建一棟廚房和食堂。在一個居士的幫助下,貸款3萬元,另找了一個包工頭墊資3萬。由于沒通車路,所有材料都是從水庫壩上用馬馱進來,結(jié)果用了10來萬,都是她東借西湊而來。她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有人送錢來。但是必須用真心做好,毫無私心去做本分之事,讓信眾感受到你對佛教事業(yè)的衷心和對佛道的虔誠。 佛門俗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人為什么會墮地獄?本分的事情沒有盡到,心里面貪嗔癡慢沒斷,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道業(yè)荒廢掉了,所作所為都是罪業(yè)。她處處以出家人的修為為己任,盡職盡責(zé)做好分內(nèi)之事。她勤于佛事,每日堅持晨鐘暮鼓,按時念經(jīng)頌佛;灑掃佛殿,到處打掃的一塵不染,井然有序,讓人一進殿堂,未拜菩薩即蕭然起敬。她不給人卜卦,不強人錢財,全憑信眾自發(fā)布施。她的功德箱里常有一元、五元的紙幣,幾十上百的也不少,也曾有過千元,萬元的大額贊助。 “我出家不是為名利,也不是為了休閑、貪圖安逸,而是為了脫離塵世的牽累,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釋迦牟尼佛前身是太子,他皇帝不當(dāng),觀音菩薩曾貴為公主,他們都是為了追求永遠不變的真理而離家。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教育,教人們怎樣做一個合格的人。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施主前來布施,是有求得到福德的佑護,同時他的布施,也是為大眾積累福德,如果你不精于修行,不為大眾積累福德,你又如何給人回報?你不能給人福德,又如何消受施主的“一粒米”之恩? 一粒稻穗從最初的播種起,經(jīng)過灌溉、施肥、收割、制造、販賣……累積了種種力量與許多人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蘊含的功德是無量的,只要虔誠一念,則小小一粒米、都可以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等! 釋連勝師傅就是以這樣一顆虔誠之心修行,贏得了廣大信眾的信賴和尊重,使得半山寺逐漸香火繁榮,院里的經(jīng)濟收入也日漸增漲。 2002年起,她把賬還了以后又籌備修路。修好路,為了信眾有個更好的就餐、休息環(huán)境,她與古山村委簽訂租賃合同,每年繳納1500元的租金,將寺院的占地面積增加了一倍(原為2.14畝,現(xiàn)為4畝多)。她修筑了圍墻、重建山門,又先后加修了左邊的雙層住房和雙層前殿,最后修建了前殿和佛殿之間的長廊。使建筑面積由原來的500余平方米增加到2000多平方米。 據(jù)初步估計,現(xiàn)在伴山寺固定財產(chǎn)已超120萬元。除去程碩偉先生最初的投資,在她主持伴山寺的16年里,寺院凈增資產(chǎn)約100萬元。而且,這里面沒有政府和佛教協(xié)會的任何投資。有目共睹,她身為一個外地女人,舍親棄家,全心全意為武岡佛教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這些錢來自廣大信眾的布施,但在武岡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她是一個有福之人,一是她勤懇的修行積累了福德,二是她在這里居住了16年,聚集了大量心地善良之人的靈氣,使此地已成為云山福德之門。來此布施祈福,修福之人理所當(dāng)然都能享受這里的美景。 2011年,她受之無愧,當(dāng)選為武岡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 “云山是我們武岡的寶藏,但還沒有開發(fā)好。她是全國有名的七十二福地之一?,F(xiàn)在其他各福地都建設(shè)的很好,最差的就差在第六十九福地---武岡云山......”。她心懷焦慮的說。 我們要靠遠地方的人來活躍旅游市場,希望政府批給我一塊地,我要用100畝地來建設(shè)武岡第一家上檔次的寺院。只要有地給我,我就能修。這就是我眼前這位出家人釋連勝師傅的夢想。 她說,我無兒無女,收養(yǎng)的女兒和徒弟也全部從事佛教事業(yè);親屬也不指望我?guī)Ыo他們什么經(jīng)濟利益,我修建了寺院在這里,也不可能帶走,是屬于武岡佛教協(xié)會的,是屬于武岡人民共同的財富。 我想,這也是武岡人民的夢想。 文章來自新武岡公眾號,作者:水云生,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