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湯 【原文】 半夏二錢(6克),茯苓三錢(9克),陳皮、甘草各一錢(3克),加生姜一錢(3克)。 【出自】 《和劑局方》 【用法】 水煎二次兌勻,分二次溫服。 【時機】 1、肥盛之人,濕痰為患,痰喘脹滿。 【應用集錦】 1、血虛、痰多的眩暈,二陳湯。 2、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nèi)容物因腹腔內(nèi)壓力增加或腹股溝韌帶薄弱,而突出于淺環(huán)所致之病。它可分為可復性和鉗閉性兩類, (1)一般多為可復性的,當體力活動或站立過久時可脫出下垂,當仰臥或休息后可自動回復。腹股溝部有腫物突起,可為雙側,也可為單側。 A、除有下墜不適外,常無其他癥狀。是陽虛陰盛所致。用桂枝湯去芍藥之陰加附子,以溫陽化氣。 B、任脈為病,男子內(nèi)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又足厥陰為病,丈夫潰疝,婦人少腹腫。據(jù)此,知疝氣以任脈病肝病者居多,小腸病亦有,其他各經(jīng)也或有之。但其治法統(tǒng)以二陳湯加澤瀉、木通,豬苓、小茴香、白術、桂枝、川楝子以調(diào)膀胱之氣,則其他各經(jīng)之氣自調(diào),其癥自愈。 (2)鉗閉性,若經(jīng)休息或仰臥后不能回復,用手法復位仍不能還納者(需立即進行手術)。 (3)股疝:五苓散加牡丹皮、防風。 【比較集錦】 1、(1)(邪)氣實(正)氣虛,羸弱而難施:方用補正之藥佐以祛邪之品:人參一錢,白術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三錢,白芍三錢,麻黃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2)氣陷,補中益氣湯; (3)氣衰,六君子湯∶ (4)氣寒,人參白術附子湯; (5)氣虛,則用四君子湯; (6)氣郁,則用歸脾湯; (7)氣熱,則用生脈散∶ (8)氣喘,則用獨參湯; (9)氣動,則用二陳湯加人參; (10)氣壅滯,則用射干湯∶ (11)氣逆,則用消遙散。 (12)氣實:壯盛而易察:枳殼五分,白術一錢,陳皮五分,茯苓三錢,甘草一錢,山楂十粒,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一錢,水煎服。 【名家論述】 1、《古方新用:臨床一通百通的奧秘》(權依經(jīng)) 【方源】《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二錢(6克),茯苓三錢(9克),陳皮、甘草各一錢(3克),加生姜一錢(3克)。 【用法】水煎二次兌勻,分二次溫服。 【主治】肥盛之人,濕痰為患,痰喘脹滿。 【方解】本方為祛痰的通劑。痰之本水,故用茯苓制水以治本,痰之動濕,茯苓滲濕以鎮(zhèn)動,更用半夏辛溫性燥,燥濕化痰,消散脹滿;氣機不暢則痰凝,痰凝則氣機更為阻滯,故用陳皮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化則痰亦化;又益以甘草調(diào)中,中調(diào)則濕化痰消。合而為化痰燥濕、理氣和中之劑。方中陳皮、半夏二味,貴在陳久,則無過燥之弊,故有二陳之名。 【應用】 疝氣:疝氣是因腹股溝韌帶或肌肉薄弱,或因腹腔內(nèi)壓力增加,使小腸或腸系膜等組織由腹股溝深環(huán)脫出于皮下而出現(xiàn)的癥狀。一般多為可復性的,當體力活動或站立過久時可脫出下垂,當仰臥或休息后可自動回復,此稱為可復性疝;若經(jīng)休息或仰臥后不能回復,用手法復位仍不能還納者,稱為鉗閉性疝。后者,需立即進行手術。袓國醫(yī)學認為任脈為病,男子內(nèi)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又足厥陰為病,丈夫潰疝,婦人少腹腫。據(jù)此,知疝氣以任脈病肝病者居多,小腸病亦有,其他各經(jīng)也或有之。但其治法統(tǒng)以本方加澤瀉、木通,豬苓、小茴香、白術、桂枝、川楝子以調(diào)膀胱之氣,則其他各經(jīng)之氣自調(diào),其癥自愈。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金匱經(jīng)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