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紅蘇 家鄉(xiāng)有“臘月二十八,蒸棗花”的習俗。記憶里每到年關,母親都在臘月二十八這天發(fā)面,恭恭敬敬地把蒸棗花大饃當作過年的一件大事來辦。 早上,母親先用溫開水泡發(fā)酵母,然后隆重地從口袋里盛出最好的面粉放進面盆里,面粉揉成面團,面盆蓋好蓋子后,放在熱乎乎的炕頭上,再用一條棉被焐上餳面。 兒時的我,最喜歡觀看母親蒸棗花大饃的場景了。 母親先將紅棗清洗干凈瀝水待用,她用食指在面團上輕輕一摁,看到面團彈跳起來,她滿臉微笑著將拉絲面團取出,在案板上撒一些干面粉后,雙手輕松地揉搓,直到面團光滑得像個大西瓜?!翱炷靡浑p筷子過來!”母親喊道,我馬上把筷子遞了過去。 母親把一小塊面揉搓成手指般的細長條,將長條擺成回形狀,在轉彎處各放一顆紅棗,再用筷子從中間用力夾緊,案板上瞬間如同盛開了一朵雪白的面花;母親又將面揉搓成中間粗,兩邊逐漸變細卷成圓環(huán),環(huán)內放棗。 “這又是做什么呢?” 母親見我滿臉疑惑,笑著說:“這寓意'心靈手巧’!” 然后,她又將面長條卷成五環(huán),放進五顆紅棗。 “這是'五福壽盤’!”母親遞給我。 緊接著,母親像變戲法似的用面團揉捏成許多花型,說這代表 “花開富貴,如花似玉”。 最后,母親又將長條搓得更長,放上去一層比一層細,三層左右時,一個小“棗花”就變成了一座大“棗山”。就這樣,一盆不起眼的面團,在母親的巧手下變幻成了漂亮新穎的過年供品。 我提醒母親趕緊上鍋蒸。母親卻搖頭說:“真是個小饞貓,要再餳發(fā)一會兒,這樣蒸出來的饃好吃又好看……” 20分鐘后,母親才將做好的棗饃坯擺在籠屜布上,燒大火上汽后,滿屋子里彌漫著白白的水蒸汽,花饃的麥香味被蒸了出來。 蒸熟掀開鍋的一瞬間,我看到白胖的面團環(huán)抱著鮮紅的大棗,隨著蒸汽氤氳而起,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使勁咬了一大口,麥香味卷著一絲甜味在舌尖蔓延開來,我的眼睛里、鼻子里、嘴巴里全是花饃香香的氣味,滿滿的幸福感迎面撲來,濃郁的年味也被蒸了出來。 母親蒸的棗花饃表面光滑,暄軟好吃有彈性,我大口朵頤連吃幾個,連晚飯都省了。 母親說:“過年蒸的棗花大饃與平常做饅頭可不一樣。不但要好吃,還要寓意好,各種面食蒸起來,咱們的日子就會蒸蒸日上,放大棗來蒸,寓意“早掙”,這樣一年才能紅紅火火,財源滾滾!”母親說的這番話,相信這也是所有人過年最美好的愿望吧。 《河南日報》刊發(fā) 楊紅蘇:業(yè)余寫作愛好者,濮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分別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報刊發(fā)表作品100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