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柳下惠除了作風(fēng)好,能夠坐懷不亂,還有更可敬的地方嗎?柳下惠說為什么說只要正直,在哪個地方當(dāng)官都容易被撤職?他當(dāng)法官三次被撤職,為什么還學(xué)不會圓滑?孔子和孟子兩位圣人怎樣評價他?為什么當(dāng)老板的必須“半斤膽大配八兩謹慎”?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這一章沒有孔子的話,只是記述魯國的賢人柳下惠,做魯國的法官,三次被撤職。用今天的話講三上三下。有人就跟他說:你怎么不離開魯國呢?到別的地方去做官呢?到別的國家去發(fā)展呢?也就是說,只要是你堅持正道,你堅持原則,你到哪都有被撤職的可能,換地方?jīng)]有用。但是,假如說愿意用歪門邪道去做官,去侍奉君主,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的祖國呢?有的書上講這一章《論語》,可能是丟了孔子的評語,這個不是咱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但這一章沒有“子曰”,確實很奇怪。讀了這一章《論語》,首先會讓我們想到一個成語:坐懷不亂。坐懷不亂講的就是這一章里面提到的柳下惠。我們沒有想到,原來只是覺得柳下惠作風(fēng)正派,根本不知道他的道德,他的才能,他的人格居然這樣難得,讓人敬佩。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住在柳巷。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他的食邑在柳巷。這個“惠”字是他去世以后,他的太太給他的私謚,不是官方給的謚號,是家里人對他一生的評價。他太太能給他這么高的這么好的評價,說明這個人平時,一方面作風(fēng)肯定正派,所以才有可能坐懷不亂。第二個他一定善待妻子,善待家人。我們偉大的孔子曾經(jīng)就為柳下惠鳴不平,記載在《論語》的衛(wèi)靈公篇里: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臧文仲可能是組織部長,孔子抱怨他,柳下惠這么賢德,這么有能力,你不讓他跟你一起到朝廷上去做官,難道你的官位是偷來的嗎?他還挖苦臧文仲!而亞圣孟子對柳下惠的評價也很高,稱他為圣之和者也,這個“和”字非常難得,甚至有人尊柳下惠為和圣。我們可以想想看,柳下惠之所以會三上三下,用咱們今天的話講三起三落,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我們可以推論,如果他這個人口碑不好,有不良記錄,能力不行,他落下去一次可能就沒有機會再起來了。能夠三次被啟用,說明他一定非常的賢德,一定非常的有才干。但他也一定因為有棱有角,沖撞了上級乃至國君,也可能因為他堅持原則,有棱有角,得罪了很多同朝的官員,要不然他也不會三次被撤職。孟子對柳下惠的一個負面評價就是認為他不恭,對君主不夠恭敬。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來這個人一定是棱角分明的。有人說,外圓內(nèi)方是一種很好的做官處事的方法,柳下惠給我們的形象應(yīng)該是外方內(nèi)也方。那我們就要問了,按照我們今天的思維,這柳下惠官當(dāng)?shù)媚敲春茫味急怀仿毩?,他為什么不吃一塹長一智呢?他為什么不能學(xué)的圓滑一點呢?為什么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呢?為什么不能和光同塵,平時和和稀泥呢?這恰恰是他人格當(dāng)中最最難得,最最讓人敬佩的地方。他是堅守正道,堅持自己,心平氣和,寵辱不驚。就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他這個人智慧,能看出他看問題極度地通透。之所以自己三上三下,就是因為自己正直,不肯違背原則。如果自己一直堅持這個正直,不向邪惡勢力彎腰妥協(xié),到哪當(dāng)官都一樣。因為到了哪都會碰到一樣的上司,一樣的同僚。智慧、正直很可貴,但是比智慧正直更可貴的是他的寵辱不驚。讓我上我就上,不讓我干我就下,明顯沒有任何怨氣。當(dāng)別人都替他抱不平的時候,他自己還心平氣和,這是有大智大勇的人。而且,我們讀到這還可以看一看,他跟孔子脾氣真是很相同,兩個人應(yīng)該算是知音。孔子也當(dāng)過魯國的司法部長,大司寇,位列公卿,但是當(dāng)孔子看見魯國的權(quán)臣季桓子,接受齊國人送過來的女樂,而且沉迷于其中,三天都不上朝,一生氣辭職不干了,部長不當(dāng)了。孔子和柳下惠,兩個人都應(yīng)該是信奉那種“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的信條。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柳下惠是既明天理,又通人性,他這個人最可貴的是半清半濁,心如止水。這比那些簡單的剛正不阿,一身怨氣的人要好得多。比那些把自己磨圓,同流合污的人好的就更多。我們把這一章《論語》讀完了之后,再聯(lián)系到現(xiàn)在這個時代,應(yīng)該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企業(yè)當(dāng)中,老板和高級經(jīng)理人,以及高級智囊之間的關(guān)系。老板之所以成為老板,能夠超出普通人,做成大事,賺到大錢,最最可貴的是,他們的大略和胸懷。有老板說:清華北大不如膽大。不是一點道理沒有,做老板就是要膽子大,就是要有胸懷,能容人。但是,你方向把的再準,再敢干,如果沒有人幫你去把握風(fēng)險,你只看機會,那也是很危險的。所以,企業(yè)當(dāng)中發(fā)展的越好,做的越大,運行的越順利,就越需要一些理性、冷靜、謹慎的人來把關(guān)。這樣的話呢,在抓住機會的時候,不會因為盲目抓機會,給企業(yè)帶來致命的風(fēng)險。這就是孔子講的一陰一陽之謂道。老板的膽略和胸懷,要跟經(jīng)理人乃至外腦的謹慎理性相互欣賞,相互補充,相互配合,這樣的話才是最良性的。如果雙方不能夠做到相互欣賞,相互補充,而是相反的方向。老板覺得這個經(jīng)理人膽子太小,肚量太小,沒有胸懷。經(jīng)理人又覺得老板過度的貪婪,瞎干蠻干。兩個人從相互欣賞變成相互排斥,這樣就離心離德,慢慢下去,結(jié)果就會不好。我自己在很早很早以前就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從企業(yè)里出來,不再愿意做經(jīng)理人,寧可去做顧問。最大的好處就是,像柳下惠一樣,你聽我的,你愿意聽我的,你做事不違背天道,咱們就配合。如果你做事違背了天道,失去了對天理的敬畏,或者是膽子大了之后聽不進去別人的勸告,那我抬腿就走。老板成功是因為膽子大,但是最后吃虧往往也就吃虧在膽子大身上。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人,不管你多么的雄才大略,都應(yīng)該是半斤的膽略,配上八兩的謹慎。如果自己沒有,就一定在身邊找一個這樣的人,這樣就算企業(yè)發(fā)展的慢一點,不至于翻車,不至于掉進溝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