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竅活血湯,這是清代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中的很重要的一方子,效果顯著。 通竅活血湯,由赤芍、川芎、桃仁、紅花、老蔥、鮮姜、紅棗、麝香、黃酒共9味藥物組成。 方名中即寓有病位與治法,是王清任用治“頭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癥”的常用方劑。 全方以麝香為君,芳香走竄,開關透竅,通絡散瘀,能引諸藥透達十二經,使氣血暢通,瘀血無安身之所; 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相伍為臣,破血散瘀,通行上下,使瘀血無可停之處; 佐以老蔥、鮮姜、紅棗,宣通陽氣,調和營衛(wèi),并通過蔥姜辛散之力促使活血諸藥向上、向外走竄分布,使之與病情、病位更加符合; 諸藥配伍,活血通經之力頗大,用于純瘀無虛而病位偏表、偏上者尤為適宜。 本方的應用很廣泛,其中就有“耳聾年久”,用通竅活血湯合通氣散(柴胡、香附、川芎)早晚服用,臨床曾用次方治療頑固性耳鳴,效果頗佳,在此分享。 醫(yī)案:頑固性耳鳴,諸方合用,配合針灸,患者耳鳴完全消失 開封46歲的林女士,是一位會計師,平時工作繁瑣,非常勞心,4年前出現雙側耳鳴。 患者表示自己有一段時間特別煩躁,經常因為工作上面的瑣事和別人爭吵,直到有一次,出現了兩個耳朵耳鳴,剛開始的時候,她自己也沒在意,就在網上搜索,自行購買了龍膽瀉肝丸等口服10多天沒什么效果。 因為耳鳴時間越來越長,逐漸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到本市的醫(yī)院就診,診斷是神經性耳鳴,住院治了半個月,每天吊水,也沒見好,就出院了。 之后自己也去過北京和上海治療,雖然治療期間耳鳴曾減輕,但從未消失。近幾年四處求醫(yī)始終未見明顯效果,一個醫(yī)生患者自己戲言習慣就好了。 林女士在網上看到老張治療耳鳴的視頻,患者反饋良好,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過來就診。 患者說自己現在不僅是有耳鳴的問題,而且心煩,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睡眠也不好,吃不進去飯,而且月經先后不定期,量時多時少,觀察患者面色黯。 詢問她耳鳴的情況,患者表示自己白天晚上都耳鳴,但是白天的比較輕,晚上就很明顯,自己總是聽見知了在耳朵邊叫喚,一會聲音高,一會聲音低。沒辦法只能戴上耳機聽音樂才能睡著,告訴患者這是蟬鳴。 查血壓110/75mmhg,脈搏73次,舌質紅,苔黃微膩,兩脈寸關弦滑兩尺沉弱。 治療時,開始想要患者針灸治療,患者有點害怕針,問能不能先中藥調調,實在不行再針灸。 遂改方通竅活血湯,因方中麝香比較貴,詢問患者能不能負擔,因為通竅全憑好麝香,如果其他藥代替,可能效果會有折扣。 之前曾經有過這種情況,考慮患者的經濟情況,將麝香改用藁本和白芷,但是效果有限,因此一般患者能接受的情況下,盡量還是用麝香,貴是貴了點,但效果能更好些。 患者說耳鳴太難受了,只要能好,不怕花錢。說服患者配合幾次針灸治療。 患者服用一副藥后,不僅沒有不良反應,反而高興地說耳鳴減輕了,白天幾乎不響了。 效不更方,再進4劑。 此患者共服用通竅活血湯5劑,配合針灸,耳鳴已經消失。 患者表示自己現在感覺耳朵清凈多了,之后電話隨訪,未見復發(fā)。 《醫(yī)林改錯》中有寫到耳聾年久,耳孔內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服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付,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柴胡一兩 香附一兩 川芎五錢為末,早晚開水沖服三錢。 鄭重申明: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僅適用于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yī)辨證診治,不要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如有需要,應前往醫(y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
|
來自: 朱永林548cr9af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