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來源:網(wǎng)絡 《論語》這部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兩千年來,影響深遠,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下面挑選其中的30句格言,若能經(jīng)常誦讀,定能獲益終生。 1 1.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時,子女盡量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也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2. 近者悅,遠者來。 如果能使附近的人都喜歡自己,那遠處的人看到,自然會過來歸附。 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 4.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厭惡一個人,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愛一個人,也一定要去考察。輿論未必完全可信,不能人云亦云,必須切實地加以辨析和核查。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別人不了解自己,沒有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2 6.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貴而不驕矜卻很容易。 人在解決生活溫飽問題后,再去追求禮樂文明是不難做到的; 但倘若總是生活在艱辛貧苦之中,就很難繼續(xù)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了,必然不堪其憂。 7.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8. 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在路邊聽聞到一點消息,也不加考證,就到處傳播,這是有德之人所不取的。 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考慮和計劃,眼前就一定會出現(xiàn)憂患的事情。 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與人相處時,自己不喜歡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 11.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 12.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考慮的是德行,小人考慮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僥幸。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君子即使和別人觀點不一致,也可以和諧相處。小人雖然表面附和,卻心口不一,勾心斗角。 14.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公正無私,胸懷坦蕩;小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總是患得患失。 15. 德不孤,必有鄰。 有德行的人,一定不會被孤立,總會有志同道合的人過來與他相伴。 4 16. 聽其言而觀其行。 觀察一個人,不僅要聽他說什么,還要看他做什么,看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17. 巧言令色,鮮矣仁。 花言巧語,總是看別人臉色,討好巴結別人,這種人一般都沒有什么仁德之心。 18.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如果是通過違背道義的手段,取得財富和地位,那這樣的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19.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做人做事,應該各安本分,各守其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操心自己分外的事情。 20.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一個人口口聲聲說自己立志求道,卻以吃不好穿不好為恥,對于這種口是心非的人,就沒必要和他說什么了。 5 2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自身行為端正,不用下命令,別人也會主動跟著去做。 自己行為不端,即使強行發(fā)布命令,別人也不會聽從。 22.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已經(jīng)做過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經(jīng)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勸諫,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與責任。 23.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 而那些小人,出現(xiàn)麻煩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撇清自己,從不會去反思自己,從自身找原因。 24.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憑空臆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zhí)己見,不自以為是。 25. 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果連一點小事都忍耐不了,那就一定做不成大事。 6 2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善于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7. 君子不器。 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而是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干。 這樣,他才可以通觀全局、領導全局,成為合格的領導者。 28.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耳朵是否聽懂,待人是否溫和,舉止是否恭敬,談吐是否真心,處事是否謹慎,有疑問是否得到解答,發(fā)怒是否有嚴重后果,得到東西思考是否理所應得。 29.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3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記在心里。 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
|
來自: 楊志勇t8inzrd1 >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