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萬載旅游:九龍“兵工廠”的紅色記憶2016-07-29來源:中國江西網(wǎng)訊編輯:徐志玲作者:陳婧嫻 中國江西網(wǎng)訊 記者陳婧嫻報道:在萬載縣九龍廟的秀麗的峽谷里,隱匿著一片舊跡斑斑的廠房,是上世紀60年代由一群跋山涉水的軍民依地而建的九龍廟“兵工廠”,后更名為“宜春第一工程機械廠”。萬載縣地處贛中西北邊陲,旅游資源豐富多樣,而隱匿在山林中的這片廠房,則是萬載旅游中的最為鮮麗的紅色記憶。這里曾經(jīng)喧囂,一株一木都顯得熱鬧,這里如今靜好,每一處滄桑都是歷史留下的記號。 九龍廟本是以山林為主要基調(diào)的寧靜之地,景色秀麗,人口稀少,隱蔽性強。上世紀60年代,共和國將軍羅瑞卿來此地視察后,不由叫好。于是有了上千名干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奔赴九龍廟的景象。早前,人們總是將干勁揮灑在朗朗上口的口號里,“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便成了響徹在九龍廟上空最嘹亮的奮進信號,一磚一瓦,一門一窗,于1964年,3000多人在山林中筑起了棟棟高墻圍住的生產(chǎn)希望——宜春第一工程機械廠。 據(jù)九龍廟負責人介紹,那時的九龍廟“三線廠”也和全國其他“三線廠”一樣,有遍布廠區(qū)、家屬區(qū)的有線大喇叭,太陽升起時喇叭里便吹響了起床號,人們紛紛披上衣裳、洗漱進食,沖進廠區(qū)開啟一天的勞作,每逢休息時間,廣播里還會轉(zhuǎn)播到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節(jié)目,是大家都很愛聽的一檔新聞節(jié)目。因地處郊區(qū),娛樂活動甚少,唯一的露天電影,也只有在暖和的天氣里才會一周放上一、兩場。對廠區(qū)的孩子們來說,露天電影帶給他們的新鮮感和期待感便成他們記憶中最快樂的符號,他們?nèi)齼沙扇?,下午就搬起凳子忙活占位子,沒占到好位子的也并不吵鬧,去到銀幕反面觀影依然津津樂道。 隨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勁吹,九龍廟“三線廠”(宜春第一工程機械廠)也歷經(jīng)了改革、合并、重組,并于1987年遷入宜春市區(qū),但九龍廟“三線廠”、“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和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永遠留在了這秀麗的峽谷里,這里曾經(jīng)喧囂,這里如今靜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