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津虧虛,濕熱蘊蒸,發(fā)為口瘡者,滋養(yǎng)陰津,清化濕熱,補土伏火,甘露飲合封髓丹主之。
二、用方緣起 陳氏聞之,跺足而嘆,深悔識見之不精,從此對本方刮目相看。而我聞之,則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從此試用本方,療效確實可靠。
男患,52歲,2002年9月25日診。近10年來口瘡反復發(fā)作,此起彼伏;西醫(yī)診斷為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時中、西藥物雜投,似效非效。唯5年前曾有位老中醫(yī)投藥30余劑,口瘡半年未復發(fā),以為治愈,十分欣慰。然復發(fā)后再求醫(yī)時,老中醫(yī)已歿。于是照服老中醫(yī)之原方,竟不如當時之靈驗。改延他醫(yī),效驗更遜。更醫(yī)10余人,處方40余首,看得出方名者有五味消毒飲、升降散、丹梔逍遙散、瀉黃散、知柏地黃湯等。而已故老中醫(yī)之處方,藥味多達30余味,內寓有甘露飲。 二診:患者口瘡全部消失。舌質略紅,黃厚膩苔消退強半。效不更方,續(xù)服24劑。 三診:患者共服藥30劑,口瘡未復發(fā)。便停藥觀察,囑患者保留原方。若口瘡復發(fā)便照服6劑。2010年10月,患者因它病來診,言4年來口瘡復發(fā)過3次。均較輕微,照服本方三四劑便消無芥蒂。
1、復發(fā)性口瘡潰瘍證型雖多,但陰虛濕熱型畢竟占大多數(shù),若能用好甘露飲封髓丹,則思過半矣。宜徑用原方,藥量可斟酌,藥味則不必加減。 若伴神倦乏力、自汗懶言、納差便稀等,便是脾虛氣陷、火不安位而上沖,宜補脾升陷瀉陰火,可用補中益氣湯合封髓丹(焦黃柏只用3g)。 若伴形寒肢冷、腹痛便溏,便是脾腎陽虛、陰寒內盛、逼陽上浮,迨宜溫補脾腎、破陰回陽、輕則桂附理中湯,重則通脈四逆湯。 甘露飲合封髓丹方證值得探討的問題很多,這里我只補充三點。 口瘡怎么辨證?據(jù)臨床所見,患者很少有全身癥征,脈象也無特殊,但舌象無遁形。一般是舌質紅,舌苔黃膩;或舌質偏紅,舌苔白而微黃,薄膩或厚膩。這是陰虛夾濕熱的舌象,確定無疑的。 其他證型,限于閱歷,我很少遇到。實火未遇到過,虛寒性的偶爾遇到。文中寫了,這都有全身癥征,(如倦怠乏力、少氣懶言、納差便稀,是脾虛氣陷、火不安位而上沖,宜補脾升陷瀉陰火,可用補中益氣湯合封髓丹。我治過兩例,只癥狀減輕了,沒有治好。),還有脾腎陽虛的,用過桂附理中湯,癥狀稍稍減輕;又加少許鹿茸,效果也差不多,沒有治好。我又介紹給火神派醫(yī)生看,也沒有治好。所以我現(xiàn)在最發(fā)怵的是偶爾一見的虛寒性口瘡,如遇到,我只好如實相告,如果治療3次,每次6劑中藥,仍無顯效,請改診于其他醫(yī)生。 第二,選方。 陰虛兼濕熱的口瘡,一是要選甘露飲合封髓丹,而且要一用到底,不要換方。這個方,一般3劑見效,9劑近期治愈。文中那個病例,服了30劑,是最多的。千萬不要別出心裁,選其他處方,或自擬方。前面講過一則2010年夏天的治驗,前醫(yī)用三仁湯加減,看似大方向正確,而且口瘡時而消失,但舌象沒有變,說明釀病的內環(huán)境沒有變。但用甘露飲合封髓丹就大不一樣,舌質要恢復成淡紅,厚膩者要消退,說明內環(huán)境改變了。 當年遇到口瘡,首先考慮的是封髓丹方證,此其一;其二,遇陰虛夾濕熱者,用的是甘露飲加減,南沙參、北沙參、天冬、麥冬、生地黃、茵陳、滑石、澤瀉各15g、黃芩6g、琥珀末6g(沖服),生甘草3g,這已不是原汁原味的甘露飲了。現(xiàn)在用的是甘露飲原方,合封髓丹原方,其中生甘草用10g,效果大不一樣。 就是防止復發(fā),這才是難題。文中舉的那一例,“52歲時服甘露飲合封髓丹30劑治愈;8年后因它病來診,言4年來口瘡復發(fā)過3次,均較輕微,照服本方三四劑便消無芥蒂”。但我去年聽說其人患了口腔癌。據(jù)知情者說愈后因怫逆之事,郁郁寡歡,又恢復飲酒。 |
|
來自: 胡楊樹v81an2em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