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按理說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第一章是《上古天真論》,第二章才是《 四氣調(diào)神大論》,反著看這兩章,其實問題并不大。雖然此書講的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但是字里行間還是充滿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闡述,包括
看起來,我以為我以為的還真不是我以為的,而且還很有必要的回頭學習一下說文解字,了解一下繁體字以及每個字后面的深意,不然詞不達意,鬧出笑話,貽笑大方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上古天真仍記得有一次讀書會,我和一位朋友爭論,道家和道教是不是一回事。我堅持道家在前,老子著道德經(jīng)并未想過分門立派,而后張道陵張?zhí)鞄焺?chuàng)立道教后,尊老子為圣人,后為人知的太上老君。我發(fā)現(xiàn)本書作者徐文兵先生也是這樣認為的,道家從伏羲女媧開始到嘗百草的神農(nóng)氏,再到軒轅黃帝、商湯伊尹、周朝姜尚,直到老耽李耳,都為道家名人,俗稱“黃老之術”。 道家講究,道法術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所以有好壞之分,順天道為好,逆之為壞;術是技術層面的東西,而器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工具,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小時候,在看漢武大帝的電視劇,竇太后一直反對儒生,堅持要黃老之道治理國家,電視劇內(nèi)描繪了大殿中文武百官姿態(tài)各異,與帝皇講話毫不避諱,沒有任何的禮節(jié)。武帝大惑,貴為天子,為何還要受氣于人。竇太后死后,武帝聽從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設定三綱五常,從此大振朝綱,但也是大漢朝折騰的開始。 當年,我還是個中學生,看到了儒術大振,腐朽的黃老之術被祛除,心中大快,從此對黃老之術便有了一定的成見?,F(xiàn)在想想,真是幼稚至極。小朋友在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的時候,過早的涉獵有強烈的情緒表達的成年人世界,會讓他從小就對某些事情產(chǎn)生了產(chǎn)生了自己的成見,這個成見會影響他很久。除非某個時候他忽然覺醒,從新看待自己的世界觀,覺得這是一個片面的觀點,才會變得更客觀一些。 悠然自得在中醫(yī)里,在道家中,自得都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狀態(tài)。徐文兵說,自得是精神獨立,經(jīng)濟獨立,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自己,滿足自己。說自己超脫也好,自得也好,這樣的人很多,但是能真正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我想恐怕不那么多。 而且大部分時候心平氣和,總有一些時候自己會暴躁憤怒,對了怒是心里不滿,憤是把不滿發(fā)泄出來,所以憤怒其實也不是簡單的非常不滿的意思了。 從事什么工作也會影響人的心性,以前覺得很虛,但經(jīng)本書這么一說,感覺挺有道理。孟子說:
在工作上就是這樣子,做不同的工作,人心就會變得不同,做弓箭的人就怕弓箭不夠鋒利傷不到人,暴戾之氣定少不了,做盾牌的人就怕盾牌不好能傷到人,慈愛關愛之心就更足。古人覺得工作有貴賤,當下當然不會有這樣的陋習,但是,工作必須順心,這是西方管理學中提到的重點。面試一份工作,公司在面試候選人,候選人在面試公司,這才是雙向選擇,不過這也得是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初心在哪,才能選得出來,不然都是扯淡。 結語之前我說中醫(yī)不科學,原本是個梗,但愿博爾一笑,回頭也能覺得有那么點道理。但翻閱本書,發(fā)現(xiàn)徐文兵先生也用了這個梗,他說中醫(yī)是偽科學,但中醫(yī)不見得不是真理。 同樣的表達,其實認識不同,理解也不一樣,我相信能看到這里的讀者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君子和而不同,這又有什么所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