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漢周讀書 (ID:hanzhou006) 北魏彩繪陶甲騎具裝俑東漢末年并州(今山西太原)軍閥董卓進洛陽,廢少帝,立獻帝,獨攬大權(quán),屠戮公卿,東漢從此一蹶不振。 300多年后北魏時期,又一位來自山西的軍閥,占據(jù)洛陽,屠殺宗親大臣,把控朝局,弄得天怒人怨。 這位驕橫跋扈的軍閥,就是北魏末年的軍事強人——爾朱榮。 爾朱榮,契胡族人,字天寶,北秀容人(今天的山西忻州),他的家族世代在山西北部的爾朱川放牧生息,家族姓氏也因此而得名。 北魏初年,爾朱榮的高祖爾朱羽健曾率領(lǐng)部落武裝追隨拓跋珪問鼎中原,履立戰(zhàn)功。 于是拓跋珪將爾朱川周圍三百里的土地都賜給爾朱羽健,作為他家族的世襲領(lǐng)地,傳到爾朱榮已經(jīng)是第五代。 爾朱部落蓄養(yǎng)的牛馬駝羊不計其數(shù),不僅積累了巨額的財富,還為爾朱家族提供了一支強大的騎兵。 爾朱榮自幼在馬背上長大,生的一副好容顏,性情果敢明決,雖是年少襲爵,但在家族中極有威嚴。 此時北魏正值靈太后胡充華執(zhí)政,她貪戀權(quán)勢,任用宵小,與她的兒子魏孝明帝元詡的矛盾日益尖銳。 加之葛榮領(lǐng)導的六鎮(zhèn)農(nóng)民起義正值高潮,南方的蕭梁政權(quán)也對中原虎視眈眈,北魏內(nèi)憂外患,陷入深深的統(tǒng)治危機當中,這一切,都給爾朱榮的崛起提供了條件。 公元528年,孝明帝對于太后擅權(quán)忍無可忍,密詔爾朱榮領(lǐng)兵進京,試圖以此來制衡母親。 得到密詔的爾朱榮大喜過望,他迅速派軍南下,向洛陽進發(fā)。 靈太后對此深感恐懼,在身邊佞臣的唆使下,居然下毒毒死了孝明帝,立年僅三歲的元釗為帝,這更給了爾朱榮興師問罪的借口。 他一方面上書靈太后,責問孝明皇帝的死因;另一方面他在魏顯祖的子孫中挑選皇位繼承人,最終決定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 靈太后得到消息后慌忙派大軍攔截,但北魏眾將士懾于爾朱榮的軍威,加之對靈太后的倒行逆施非常不滿,眾將或走或降,大軍一觸即潰。 爾朱榮兵不血刃,輕松渡過黃河,文武百官也拋棄了靈太后,備好皇帝的法駕來到黃河邊迎接元子攸和爾朱榮。 靈太后被迫削發(fā)為尼,被帶到河陰(今河南孟津)面見爾朱榮。 爾朱榮下令將靈太后和小皇帝扔進了黃河,把持北魏朝政數(shù)十年的的一代妖后自此謝幕。 北魏佛像 元子攸繼位后,爾朱榮被冊封為太原王,都督中外諸軍事,領(lǐng)尚書令,掌握了北魏的軍政大權(quán)。 但洛陽的文武大臣侵染漢風日久,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對憑武力把持政權(quán)的爾朱榮并不心服。 為絕后患,爾朱榮決心斬草除根,以元子攸在河陰祭天為名,誘騙滿朝文武前來盟誓。 結(jié)果眾大臣剛一渡河,就被爾朱榮派來的騎兵團團包圍,很快被屠戮殆盡,尸體也被丟向黃河。 這場屠殺將北魏的貴族大臣幾乎一網(wǎng)打盡,史稱“河陰之變”。 殺紅了眼的爾朱榮此時一不做二不休,起了篡位稱帝的野心,他下令軍士們大喊“元氏既滅,爾朱氏興”,又派數(shù)十人殺向河陰行宮。 元子攸聽聞外界有變,帶自己的弟弟元邵、元子正出來查看。 剛出行宮,元子攸就被強行帶回行宮軟禁起來,而他的兩個弟弟隨即慘遭殺害。 元子攸又悲又憤,自己貴為九五至尊,卻保不了滿朝文武和自己弟弟的性命。 他派人對爾朱榮說,“帝王更新之業(yè)盛衰無常。如今大魏王朝瀕臨崩潰,爾朱將軍奮袂崛起,所向披靡,想必這是天意,而非人力可及。我本來就是投奔將軍來的,只求能保全性命,何曾有什么富貴之愿?當初要不是將軍再三逼我,我也不會做這個皇帝。如果天命有歸,將軍就應(yīng)該自行稱帝。如果將軍還愿意保存魏國的社稷江山,請另外挑選賢明之人。” 爾朱榮的部下也紛紛勸他稱帝自立,于是爾朱榮命人給自己鑄造金像以占卜兇吉,但連續(xù)四次鑄像都沒有成功。 篤信天命的爾朱榮猶豫再三,篡位的野心和破裂的金像在他心里反復(fù)沖撞,考慮良久,他暫時放棄了稱帝的想法。 元子攸因此僥幸逃得性命,但爾朱榮的陰影無時不刻的籠罩在他的皇位之上。 爾朱榮為了把控朝政,安排自己的親信元天穆和堂弟爾朱世隆留守洛陽,朝廷里的要職也都由他的黨羽把持,自己回到老巢晉陽遙控指揮。 不僅如此,爾朱榮還授意元子攸立她的女兒為皇后。 爾朱氏原本是孝明帝的嬪妃,于情于理都不應(yīng)該被立為皇后。 但迫于情勢,元子攸也顧不上倫理道德,只能迎著頭皮迎娶爾朱氏。 這樣,北魏的殿內(nèi)宮外都牢牢掌握在爾朱榮手里了。 不久,爾朱榮又被加封為“柱國大將軍”。 同年,葛榮起義,擁兵三十萬,列陣數(shù)十里,一路浩浩蕩蕩向鄴城進發(fā)。 爾朱榮聞訊,立即親帥七千騎兵前往迎擊。 葛榮探聽到爾朱榮只有七千人,不以為意,吩咐部下多準備長繩,好去捆綁俘虜。 北魏朝廷也覺得爾朱榮此去兇多吉少。 但爾朱榮很快就在世人面前展現(xiàn)了他的軍事天賦。 爾朱榮日夜兼程,首先占據(jù)通往鄴城的山間要道,將部隊埋伏在山谷之中,命令他們開戰(zhàn)后立即擂鼓助威,鞭馬揚塵,令葛榮判斷不出爾朱榮的實際兵馬有多少; 然后他考慮到馬上交鋒之時,棍棒的威力遠大于馬刀,于是他要求每個士兵準備好袖棒,以袖棒重擊敵軍; 最后嚴令部下不得在沖鋒時貪戀敵方首級,不以敵人首級作為受功獎賞,以沖垮、擊敗敵軍為準則。 爾朱榮準備好后,葛榮大搖大擺地走進了他的包圍圈。 爾朱榮看準時機,一聲令下,自己首先身先士卒,帶頭沖鋒,他的部下也揮棒勒馬向前。 葛榮的部隊人數(shù)雖眾,但在突然襲擊之下完全亂了陣腳,葛榮甚至來不及反應(yīng),就被爾朱榮擒獲。 葛榮的部下一看首領(lǐng)被俘,也全都放下武器投降,一場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就此落幕。 值得稱道的是爾朱榮對待俘虜?shù)姆绞?,這三十萬俘虜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再次激化矛盾。 于是爾朱榮將葛榮有才華的部將們收歸己用,日后北周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宇文泰就在鄴城之戰(zhàn)歸于爾朱榮帳下。 在對待普通降眾上,爾朱榮一改往日的暴虐,允許降眾隨自己的意愿、帶上自己的親屬自由前往所居之地。 葛榮的三十多萬部眾聞聽此言,欣喜不已,立即四散而去,一天之內(nèi)就走了個干干凈凈。 等到他們走出百里之外,爾朱榮命令各地方官分道截留,隨即妥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 此時葛榮的部眾們已經(jīng)身處各地,力量分散,無力反抗,只能聽從安排。 在爾朱榮恩威并施之下,葛榮的部眾沒有掀起大的波瀾。 公元529年,爾朱榮擊敗梁朝名將陳慶之,將篡位的北魏皇族元顥趕出洛陽,又派兵平定了萬俟丑奴的叛亂,至此基本上將北魏的紛亂局勢重新歸于穩(wěn)定。 此時爾朱榮的野心也隨著他權(quán)勢的擴充而更加膨脹。 他的黨羽密布在元子攸身邊,動靜之間都要向他匯報。 甚至于朝廷官員的任命必須通過他點頭同意后,才能走馬上任。 元子攸也并非昏庸無能之輩,他立志復(fù)興北魏,勤于政事,朝夕不倦,還親自審理冤案,考察吏治,一言一行之間無不彰顯出一個明君的氣度。 爾朱榮對此十分不悅,他想要的是一個傀儡,而不是一個明君。 爾朱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燈,她性情嫉妒偏狹,憑借父親的權(quán)勢,總攬后宮大權(quán),打壓其他妃嬪,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也非常緊張。 元子攸沒有辦法,請爾朱世隆幫忙調(diào)解。 爾朱皇后并不買賬,她對爾朱世隆說,“天子是我家立的,現(xiàn)在居然敢這樣對我。如果我父親今天就要自己做皇帝,他又能拿我怎么樣?” 元子攸外有爾朱榮擅權(quán),內(nèi)有爾朱皇后跋扈,心里憤懣不已,準備籌劃誅殺爾朱榮。 公元530年,爾朱榮率領(lǐng)數(shù)千名騎兵來到洛陽面見元子攸。 爾朱榮剛一來到洛陽,就有人向他告密,說元子攸有誅殺他的圖謀。 重兵在握的爾朱榮并不放在心上,每次入宮覲見元子攸時,身邊不過數(shù)十人。 爾朱榮進京后,洛陽城就盛傳他要廢帝奪權(quán)的傳聞。 爾朱榮的部下也趾高氣揚,不僅慫恿爾朱榮向元子攸索要九錫之禮,還極力鼓吹天象有變,為爾朱榮登臨帝位打造輿論。 元子攸見事情緊急,決定誅殺爾朱榮。 農(nóng)歷九月戊戌日,元子攸以爾朱皇后誕下皇子為由,邀請爾朱榮進宮同慶,同時埋伏好兵馬,靜待爾朱榮。 爾朱榮當時正在府邸和元天穆賭博,一聽此言,不疑有他,于是和元天穆等人一起進宮。 爾朱榮進入明光殿,剛剛拜見元子攸,就看見伏兵四起,向他殺來。 爾朱榮立即奔向元子攸,準備挾持他以求生,不想元子攸早已在身邊備好寶刀,抽刀在手,一舉斬殺了爾朱榮,爾朱榮的部下也被全部殺死。 消息傳出,朝廷內(nèi)外無不歡喜,百官紛紛進宮朝賀元子攸。 可惜的是,元子攸沒有把握好大好機會乘勝追擊,也低估了爾榮家族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不久,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和侄子爾朱兆大舉反攻,元子攸猝不及防,被爾朱兆俘虜,殺害于永寧寺廟中,北魏王朝最后有望中興的皇帝就此殞命。 爾朱榮家族隨后被爾朱榮一手提拔出來的高歡擊敗,顯赫一時的爾朱家族也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北魏王朝的政權(quán)最終落在了高歡和宇文泰手中,統(tǒng)一北方的北魏從此宣告分裂。 縱觀爾朱榮的一生,他既是一個果敢明斷的軍事天才,也是一個殘暴、迷信武力的屠夫。 他的野心和狂妄自大,最終把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也帶進了萬劫不復(fù)的深淵,徒留給后人一聲長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