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山靖王到劉備相差270多年,為何沒人懷疑劉備的身世? 其實,劉備的身世在當時可能不是問題,根本就沒人懷疑過。 關(guān)于劉備的身世,《三國志》是這么說的:
我們先來說說劉勝,他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異母兄,前元三年(前154年)被漢武帝封為中山王,封地在常山郡北部,是個小國。 劉勝這個人十分荒唐,一生沉迷酒色,據(jù)說他在世時就有子孫一百二十多人,這其中有個兒子叫劉貞,建元二年(前139年)被漢武帝封為陸城縣侯,封地位于涿郡。 大家注意,劉備就是涿郡人,而且其家族在當?shù)厥莻€大家族,從這一點來看,他有可能就是劉勝的后代。 元鼎五年八月(前112年),漢武帝干了一件大事,他將天下王侯召集到長安,在宗廟中會見了他們。 漢武帝開始還十分友好,但后來他突然臉色大變,以酎金成色不足或者缺斤短兩為由,削去了一百零六個侯爵的爵位,占當時侯爵總數(shù)的一半,這其中就有衛(wèi)青的幾個兒子和一些親信部下,以及大量宗室成員,比如說陸城縣侯劉貞。 所謂酎金,就是諸侯每年獻給朝廷的黃金,表面上是用于祭祀的貢金,其實就是朝廷變向向諸侯收的錢。 在元鼎五年之前,酎金成色不足或者缺斤短兩是司空見慣的問題,皇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但漢武帝之所以要在這一年拿酎金大做文章,還在于他想借此機會剝奪一些人的侯爵,將他們的土地劃歸國有,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可以起到加強皇權(quán)的作用。 一般而言,酎金失侯的一般都是權(quán)勢比較大的人,劉貞的封地其實很小,但奈何他跟漢武帝關(guān)系近,對皇權(quán)的威脅比異姓諸侯更大,所以也被剝奪了侯爵。 由于劉貞失去了爵位,他的家族也因逐漸沒落,后來他安家在涿郡涿縣,成為了一名閑散宗室成員。 劉貞有兩個兒子,及長子劉軒和次子劉昂,其中劉備就是劉昂的十五世孫,這個說法來自于劉氏家譜記載:
不過,這份家譜看起來十分完整,卻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編纂的,史書上并沒有劉備家族世系的詳細記載,所以這份家譜無法證明劉備就是劉勝的后代。 那么,劉備究竟是不是劉勝的后代呢,當時有沒有人質(zhì)疑他的身份呢? 先給出我的觀點,我認為劉備就是劉勝的后代,是漢朝宗室,這是當時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所以沒有人質(zhì)疑他,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劉備如果不是漢朝宗室,他的祖父不可能被舉孝廉。 史書上說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范令,父親劉弘雖然早逝,但也曾在州中當過官。 舉孝廉是漢代讀書人入仕的重要途徑,只有孝順父母、辦事廉正、有學(xué)問的儒生才有資格被舉孝廉,而且能夠入選的人非常少,二十萬人的縣一年才能舉薦一人。 但實際上,從西漢中后期開始,孝廉一直都是被世家大族給壟斷的,尤其是東漢末期政治混亂,平常老百姓想要通過舉孝廉入仕,簡直難如登天,一般只有宗室成員和官宦子弟才能被舉孝廉。 但是,劉備的祖父劉雄卻被舉為孝廉,父親劉弘也在州中當過官,這就說明他的家族其實不一般,極有可能能是皇族,雖然已經(jīng)沒落,但畢竟是宗室成員,地方官多少要給幾分薄面。 第二,劉備平時交往的人,也都是厲害人物,如果他不是皇族,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史書記載,劉備的父親去世之后,他的家族就徹底敗落了,只能與母親一起以織席販履為業(yè),生活十分艱苦。 不過,劉備稍稍長大之后,在堂叔劉元起的資助下,與堂兄弟劉德然、好友遼西人公孫瓚等人一起拜同郡人盧植為師。 公孫瓚,出身貴族,長大后娶了太守的女兒為妻,是妥妥的上層人士;盧植,那就更不得了了,他年少時師從太尉陳球、大儒馬融,與鄭玄、華歆等人是同門師兄弟,擔任過九江太守、廬江太守,是當時有名的經(jīng)學(xué)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個妥妥的大人物。 這樣兩個人能夠與劉備這種生活在底層的人物來往,這是為什么呢? 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劉備的家世不一般,他如果不是出身皇族,怎么可能結(jié)交到上流人物呢。 并且,史書上說劉備不喜歡讀書,反而對華麗的服裝、狗馬、音樂感興趣,這些都是貴族子弟才會玩的東西,但他一樣不落全學(xué)會了,這又是為何? 只能說,劉備出身于貴族家庭,繼承了一些紈绔子弟才有的一些臭毛病,不然窮困潦倒的他有這些愛好就不符合常理了。
劉備二十多歲的時候,胸懷大志,為了能有一番大作為,他暗中結(jié)交豪杰之士,許多人都去投奔他,中山富商張世平、蘇雙等更是拿出千金和大量馬匹資助他,他手下因此集結(jié)了一大幫人,這里面就包含關(guān)羽和張飛。
劉備究竟有啥魅力,能讓這么多人投靠他,難道是因為他長得帥嗎? 當然不是了,人都不是傻子,劉備一窮二白,也沒什么資本,如果不是因為他有漢朝宗室這個身份,大家怎么可以為他賣命。 第三,群雄對劉備的態(tài)度,也說明他皇族身份不可能是造假。 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備從未逢人便說“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而群雄中也沒有人公開聲稱他是漢朝宗室,劉皇叔這個稱號也只不過是演義中杜撰的。 當然了,我這不是說劉備就不是漢朝宗室,正是因為他是,所以別人沒有必要再刻意強調(diào)了。 之所以這么說,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別人說劉備是漢朝宗室,那么別人一開始就比她矮了一頭,但也正是因為既定事實如此,別人無法否認劉備就是皇族后裔,所以只能不提這一茬了。 不可否認的是,劉備從一個小小的織席販履之輩,最終成為了蜀漢皇帝,是三國君主之中起點最低的一個,而他之所以能夠鼎足而立,他的皇族身份毫無疑問是助益良多的。 關(guān)于劉備是否是漢朝宗室,我們看看時人態(tài)度如何。 220年劉備稱帝之時,諸葛亮等人上了一份勸進表,里面就說劉備是漢室之后:
說劉備應(yīng)該遵循漢高祖的軌跡,從漢中開始振興國家,言外之意就是說劉備是劉邦的后代。 為啥之前爭天下的時候不說自己是漢朝宗室,現(xiàn)在卻要說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劉備只是皇室旁支、遠支,與漢獻帝的近親關(guān)系,還不如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他這樣的身份,如果到處宣揚自己是皇族之后,還試圖爭奪天下,恐怕會引起許多人的反感和反對,所以他只能暗地里借用這一身份籠絡(luò)人心,等積攢了足夠的實力再說。 劉備稱帝的時候,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荊州、益州和漢中了,天下三分有其一,這時候?qū)嵙κ亲銐蛄?,如果再拿出皇族身份,稱帝的障礙就會少大半。 所以說,劉備何時該低調(diào),何時該高調(diào),都是根據(jù)政治需求來的。 而劉備稱帝之后,無論是他的對手也好,還是其他漢室后裔也好,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質(zhì)疑他的身份,這就說明這個問題在當時就不是問題,沒必要說什么。 當然了,有人可能要說了,別人是害怕劉備實力強勁,所以不敢說。 這種觀點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那時候世人將個人品行和操守放在第一位,如果劉備敢身份造假,總會有道德楷模站出來批判他、反對他,可實際上這種事并未發(fā)生。 另外,諸葛亮潔身自好,以品德出眾而聞名,他的話應(yīng)該是可信的,如果劉備不是皇族后裔,他怎么可能同意勸進表中劉備是漢朝宗室的相關(guān)描述呢,因為擁立一個假的漢朝宗室,是很難實現(xiàn)恢復(fù)漢室這一宏偉目標的,諸葛亮不可能犯這種錯誤。 事實上,諸葛亮本人就曾多次對人說劉備是漢朝宗室。 第一次是在隆中對的時候,諸葛亮說劉備的實力雖然弱,卻是漢朝宗室,可以借助這一身份收攬人才。其實從另一角度而言,也正是因為劉備是漢朝宗室的身份,諸葛亮才愿意出山輔佐他吧。 第二次是在赤壁大戰(zhàn)之前,荊州被曹操所得,劉備無處可去,便駐軍夏口,并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欲結(jié)為盟友,當時諸葛亮與孫權(quán)談判,孫權(quán)嫌棄劉備實力弱,兩家合起伙來也不足以對抗曹操,諸葛亮便拿劉備是漢朝宗室,號召力大來說事, 孫權(quán)當時對這件事并沒有半分質(zhì)疑,反而是增加了不少信心。
連“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quán)都不覺得劉備身份有問題,難道是因為劉備演技好,裝得像? 除了孫權(quán)之外,劉備曾投靠過的一些諸侯,他們的態(tài)度也值得玩味。 比如說陶謙,他很禮遇劉備,臨死前還把徐州讓給劉備,要知道他可是有兒子的,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難道只是因為劉備仁義,將他給感化了? 再比如說劉表,他對劉備防備心極強,臨死前還試探劉備,說準備把荊州給他,當時劉表也是有兒子的,他這么做其實是在試探劉備,劉備當時要是接受了,估計劉表安排的刀斧手就要殺死劉備了。 還有曹操,他的態(tài)度也值得玩味,當初劉備投奔他來到許都,被他表奏為左將軍,后來劉備要走,郭嘉等人都勸說曹操不能放走劉備,但曹操不聽,這成為他人生最遺憾的事情之一。 陶謙、劉表、曹操三人對劉備的態(tài)度,并不是因為劉備實力強勁,也不是因為劉備有個人魅力,受人尊敬,其實是因為他的身份使然。 具體而言,陶謙知道劉備身份特殊,他的兒子對付不了劉備,所以主動讓出徐州;劉表忌憚劉備的身份,所以處處防著他,怕他拿走荊州;曹操想利用劉備的身份,讓他為自己打工,結(jié)果劉備根本看不上他,所以他很后悔。 還有,劉備在取益州之前,張松為了說服劉璋同意劉備入蜀,曾對劉璋說,劉備是漢朝宗室,還善于用兵,如果讓他入蜀,張魯必敗。
劉璋也認同張松的說法,對劉備的身份沒有半分質(zhì)疑,很快就派遣張松去請劉備,劉備抵達之后,他還親自去迎接,就像是見到親兄弟一樣。 其實,當時反對劉備入蜀的人也非常多,張松之所以能說動劉璋,還不是因為劉備跟劉璋是同宗,不然劉璋也不可能對劉備放心。 當然了,還有一個人的態(tài)度不得不說一下,這個人就是漢獻帝。 史書上并未記載漢獻帝與劉備見沒見過面,但可以肯定的是,漢獻帝對劉備的身份應(yīng)該也是沒有質(zhì)疑的。 當初,劉備投靠曹操,被曹操上表漢獻帝封為左將軍,兩人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關(guān)系看起來親密無間,但其實并非如此。 對于曹操而言,他當然只是想利用劉備了,而劉備也只不過是暫時依附他罷了,兩人其實是同床異夢。 這一點,被聰明的漢獻帝看在心里,他便走了一步險棋,那就是下了一個衣帶詔交給岳父車騎將軍董承(董貴人之父),董承又聯(lián)絡(luò)了劉備、王子服等人,合謀誅殺曹操。 后來,衣帶詔事件爆發(fā),董承等人被曹操誅殺,漢獻帝的計劃也因此落空。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劉備雖然是曹操的座上賓,但漢獻帝和董承卻讓他參與誅殺曹操,這是為何,難道不怕劉備泄密嗎? 當然跟劉備的身世有關(guān)了,如果他不是漢朝宗室,漢獻帝是不會如此冒險找他的,而他也不會冒險答應(yīng)。 曹丕篡漢之后,劉備聽說漢獻帝去世了(其實是謠言),于是自立為帝, 當時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封地奉漢為正朔,建漢宗廟以奉漢祀,其封地人民也可以保留漢朝的習(xí)俗(比如繼續(xù)穿漢服,等等)。 這就意味著,漢朝雖然滅亡了,但宗廟還在,漢獻帝依然是漢朝正統(tǒng),可以保留一定程度的自由度。 但奇怪的是,劉備稱帝之后,宣布自己是劉邦和劉秀的繼任者(嗣武二祖),繼續(xù)保留漢這一國號,這嚴重影響到了漢獻帝的正統(tǒng)地位,但他卻沒有提出任何異議,甚至連曹丕和孫權(quán)也沒有說這有什么不對,這是為何? 只能說,劉備確實是漢朝宗室,在漢朝滅亡之后稱帝沒什么問題,不然漢獻帝不可能無動于衷,孫權(quán)和曹丕也不可能不借此大做文章。 總結(jié)一下,劉備的身世之所以被人懷疑,是因為我們現(xiàn)代人無法找到直接證據(jù),但這件事可能在當時根本就不是問題,一是因為漢朝宗室的身份無法造假,二是劉備的個人經(jīng)歷非同尋常,只能用他是漢朝宗室來解釋,三是群雄也沒有懷疑過他,不然他在道義上根本就站不住腳。 |
|
來自: 天地人和w > 《歷史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