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本篇是小漁《西安城市記憶系列》的第十三篇內(nèi)容,前文提要:西安鬧市“荒廢”的清代古宅,院內(nèi)遍地苔蘚,高大磚雕門樓很精美 西安有18座城門,要說最有書卷氣的,那就要數(shù)【文昌門】了。【文昌門】以內(nèi)的這片區(qū)域,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都是西安孔廟、碑林、府學的共同所在地。明清時期,西安城里所有與文教相關(guān)的建筑,都集中在這里,算是當時著名的“大學城”。 時至今日,文昌門里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吸引著眾多人文愛好者前來打卡。 跨進【文昌門】,周邊能游覽、可打卡的文物古跡實在太多了。城墻、碑林自不必說,下馬陵、三學街這兩條底蘊深厚的老街,西安人也并不陌生。董仲舒墓、臥龍禪寺算冷門景點,但小眾人文愛好者大概也略有耳聞。 不過今天小漁要帶大家去逛的這條巷子,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它就是——【興隆巷】。 【興隆巷】是一條L形的巷子,逼仄、狹窄,其貌不揚。它有兩個入口,一個是文昌門一進去,右手朝下馬陵走第一條巷子;一個是沿柏樹林走上百來米,文昌門古玩城側(cè)邊的那條巷子進去便是。 我誤打誤撞來到這條巷子,為的是尋訪高培支舊居。高培支舊居是西安現(xiàn)存最完整的傳統(tǒng)居民四合院之一。主人高培支是陜西著名的秦腔劇作家,曾經(jīng)擔任過四任西安易俗社的社長。 西安目前保留的民居古建筑并不多,最有名的便是北院門的高家大院。高培支舊居目前還是修繕階段,暫時沒有對外開放,我上次陰差陽錯進去逛了一圈,整體規(guī)模雖然不如高家大院,但宅院保存完整、建筑精美,也期待它早日對游客開放的那天。 因為尋訪高培支舊居,我來到了興隆巷。起先并沒有對這條巷子多加留意,它看起來太平凡了,甚至有些破落。那周邊高樓大廈的襯托下,更顯得與這座城市格格不入。沒想到它的背后,真的藏著一段清朝豪門大戶的敗落史。 這個豪門大戶的主人,便是清朝重臣隆科多的后裔。隆科多也是一位老熟人了,在清代影視劇里,這位也算是一個經(jīng)常露臉的大人物。隆科多是康熙皇帝生母的親侄子,后來他的姐姐也做了康熙皇帝的皇后,也就是說,隆科多是康熙皇帝的親表弟兼小舅子,身份地位十分顯赫。 雍正五年,隆科多被雍正帝下令永久幽禁,一年后死于禁所。隆科多本是漢人,姓“佟”,家族龐大。其一偏枝因懼怕誅連逃到西安,恢復本姓“佟”,在興隆巷置宅興業(yè),靠開當鋪為生,一直在西安經(jīng)商200余年。佟家大院,也成為興隆巷內(nèi)的第一大宅門。 佟家后人在解放前敗光了家業(yè),佟家大院也被分割變賣,不過其中有兩進院落,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依舊完好。如今巷子里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當年佟家大院的豪門大戶的風采,只可惜如今已經(jīng)片瓦不存了…… 【興隆巷】的周邊藏著不少人文遺跡,高培支故居的背后(隔了個文昌門古玩城),有座臥龍禪寺。臥龍禪寺始建于東漢靈帝(168~189)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是西安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廟。比著名的唐大慈恩寺(大雁塔景區(qū))要早450多年。 如今古寺游客不多,香火卻很旺盛,算是一處鬧市秘境所在,如果你是位人文愛好者,推薦來逛逛。 【興隆巷】的南端與【下馬陵】相連,這條光聽名字就大有學問的順城巷,底蘊也很深厚。其實,它和漢代大儒董仲舒有關(guān)。 董仲舒是繼孔子、孟子以來儒家的第二代大咖,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就來自董仲舒的建議?!鞠埋R陵】上有董仲舒墓,根據(jù)記載,“昔漢武帝每幸芙蓉苑,至董仲舒墓下馬”,這便是“下馬陵”名字的來源。 如今舒董仲祠墓位于下馬陵街上,不過地處一個干休所內(nèi),并不對外開放。游客只能從圍墻邊看到一塊文物保護石碑。 無意間逛了一次興隆巷,沒想到這次意外之旅,大概也是最后一次見到它原始的模樣了。目前,興隆巷的拆遷工作已經(jīng)開始了,人們會隨著拆遷安置到港務區(qū)附近,開啟新的生活,而這條鐫刻著時光的老巷子,又會變成什么模樣呢? END 走走停停,我們一起看世界 ○ 小漁的行旅日記 ○ 旅行 | 攻略 | vlog | 攝影 | 心情 商務合作 旅行達人|自由撰稿人|百家號導師|入駐多家自媒體、OTA平臺 全網(wǎng)@小漁的行旅日記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