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1章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 【經(jīng)文】道可道①,非常②道。名可名③,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④;有,名萬物之母⑤。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⑥。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⑦,眾妙之門。 【考注】①道:第一、第三個“道”是名詞,指原理、原則、真理、規(guī)律等。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述的意思,猶言“說得出”。 ②常:恒常,一般的,普遍的,不變的。③名:第一、第三個“名”是名詞,名稱的意思;第二個“名”是動詞,說出、說明的意思,如莫名其妙;第四、第五個“名”是動詞,命名、表達(dá)的意思。④始:開端。⑤母:母親,這里指具有產(chǎn)生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⑥徼:邊界、區(qū)分、區(qū)別,蹤跡。引申為端倪的意思。⑦玄:深黑色,玄妙深遠(yuǎn)的含義。 【考譯】“道”如若可以輕易講清楚,它就不是恒常的道;“名”如若可以簡單命名,它就不是恒常之名。 用“無”命名天地宇宙的開端,用“有”表示世間有形萬物的總名稱。因此,我們應(yīng)當(dāng)通過“無”去領(lǐng)會天地宇宙的奧妙,通過“有”去領(lǐng)略宇宙萬物的邊界和蹤跡?!盁o”和“有”這兩者都產(chǎn)生于“道”,名稱不同而已,兩者都可以稱之為深奧。“道”深遠(yuǎn)而抽象,它是萬物和一切神妙變化的總根源。 【導(dǎo)讀】作為起始章,本章老子首先向我們提出一組概念,如道與名、無與有、妙與徼等;其次,老子指出,“無”是宇宙的開端,“有”是萬物的總名稱;第三,老子還進(jìn)一步給我們指出了認(rèn)識世界的途徑:“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指出“無”中觀“妙”和“有”中窺“徼”,此二者是認(rèn)識世界之門。 “道”是老子哲學(xué)的核心概念,老子哲學(xué)的整個體系,就是由這個“道”而延伸開去,成長為一棵參天的哲學(xué)之樹的。學(xué)習(xí)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我們最先接觸的是它的物質(zhì)概念,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我們自然首先關(guān)心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但老子明確告訴我們,“道”不可道,“道”只是它的一個名字,甚至連名字都是難取的。全經(jīng)各章,老子也從不系統(tǒng)地講“道”究竟是什么,只是根據(jù)說理需要對“道”進(jìn)行一些描述,我們只能從老子的這些描述中去窺探“道”的奧妙。所以,想一次性地從本章中懂得“道”究竟是什么,這是不可能的。因此,通過本章我們先獲得對“道”的初步認(rèn)識。 【辨讀】本章作為起始章,老子引領(lǐng)我們認(rèn)識一組基本概念:道與名、無和有、妙和徼。通過這些概念,我們可以形成對“道”的一個初步認(rèn)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不可道,因為它是常道;名不可名,因為它是常名。 這里有三個“道”字、三個“名”字。三個“道”字三個迥然不同的意思。第一個“道”是道理的意思,第二個“道”是言說、闡述的意思,第三個“道”才是老子的哲學(xué)概念“道”,即他所說的常道。 三個“名”字也是一樣,第一個“名”是名稱的意思,第二個“名”是定義、概念的意思,第三個“名”才是老子的哲學(xué)概念“名”,即他所說的“常名”。 首先,道不可道,名不可名。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當(dāng)然希望能向人們講清楚“道”的模樣,并賦予它一個名字。但正象《莊子·知北游》里說的:“視之無形,聽之無聲,于人之論者,謂之冥冥,所以論道而非道也。……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當(dāng)名?!边@就是說,“道”的模樣不可言說,語言表達(dá)出來的東西總是帶有主觀色彩和局限性的,不是“道”本身或叫“道實”,只能算是“道名”。甚至連這個“道名”也是難以用語言文字來進(jìn)行命取的,因為語言文字的局限性使“道名”難以符合“道實”。 老子的意思是說:道,其內(nèi)容是難以想象的,其名字是難以命取的。但為了表達(dá)自己的道,老子還是用了“道”和“名”這一對概念,我們可以把二者理解為名與實、形式和內(nèi)容的關(guān)系?!懊笔敲Q,是主觀概念;“道”是內(nèi)容,是客觀實在。 第二,道不可道,因為它是常道、恒道;名不可名,因為它是常名、恒名。 在老子眼中,可道之道、可名之名都是俗名俗道,真正的“常道”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dá)和描述的。 蘇轍《老子解》中說:“莫非道也,而可道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今夫仁、義、禮、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為義,而禮不可以為智,可道之不可常也。惟不可道,然后在仁為仁,在義為義,禮、智亦然。彼皆不常,而道常不變,不可道之能常如此。道不可道,而況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道者也。名既立,則圓、方、曲、直之不同,不可常矣。” 蘇轍認(rèn)為,可以言說的道,比如現(xiàn)在我們說的仁、義、禮、智,就是大道里面可以拿來講明白的一小部分,比如仁和義不同,禮和智有別,這些都是可以講清楚的,它們都是個別的道某一領(lǐng)域的道,這些不能對整個宇宙萬物作出全面概括的不是大道,“彼皆不?!薄LK轍指出,只有高度抽象的、無法言說的“道”,才能全面概括和反映世界本質(zhì)和宇宙萬物,才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性質(zhì),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意義和普適性的大道。大道無法言說,它體現(xiàn)在仁中就是仁,體現(xiàn)在義中就是義,禮和智也是這樣。 蘇轍進(jìn)一步指出,“道常不變”,道是永恒的,道無法被言說、無法被辨識也無法被影響,所以保持了永恒不變的狀態(tài)。 關(guān)于“不可名”,蘇轍指出,道是不可言說的,當(dāng)然更不可能給它取名字了。有名字的都是可以言說的具體事物。事物既然有了名字,那它的圓、方、曲、直等特性就是確定,當(dāng)然就是具體、個別的了。假如有了名字,就有了規(guī)定性,有了界定。例如,一說汽車、火車、飛機(jī),人們就會馬上想到它們的具體形象。道家所說的“道”,是囊括宇宙、天地、萬物的整體,它沒有大小、形狀等量的規(guī)定,因此不能像對待普通事物那樣給它起個名字。 關(guān)于“?!?,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钡赖拇嬖诤桶l(fā)揮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是普遍的和永恒的。永恒不變和無限重復(fù),就是老子所謂常。認(rèn)識了這個永恒不變和無限重復(fù)的規(guī)律,即為常道。莊子論“常”曰:“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圓者不以規(guī),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纆(mò)索?!保ā肚f子·外篇·駢拇》)莊子認(rèn)為,“?!奔醋匀?、本然、固然。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就把老子的道與日常所說的道,諸如為人之道、處世之道,中庸之道、孔孟之道、治國之道等等區(qū)別開來,更與具體事物區(qū)別開來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span> 這涉及了老子的第二對概念——“有”和“無”。天地萬物開始的時候,“不見其形”,混沌一片,給它起一個名字,就叫做“無”,但其中卻含藏著未顯現(xiàn)的生機(jī),等萬物產(chǎn)生了,我們把這萬物之母,給它起個名字,叫做“有”。世界從“無”中產(chǎn)生,在“有”中呈現(xiàn)。
宇宙之始是什么?現(xiàn)代物理學(xué)還沒有研究清楚宇宙之始,更不能要求老子能說明白了。如果說是盤古,盤古之前是什么?如果天地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上帝又是誰創(chuàng)造的?只要說有一物是世界本始,就可以一直這樣追問下去,因此,只有具備最終性質(zhì)的“無”可以不追問它的由來,才有資格充當(dāng)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有”是萬事萬物的總根源。 “有”即“存在”,與“無”相對,它是世間有形萬物的總名稱,它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屬性,萬事萬物都是“有”;“有”又是所有有形物名稱的總詞根,萬事萬物都是有形的、具體的,都有自己不同的名稱,都是“有”派生出來的,都是“有”的一種,是“有”的某種具體存在方式?!坝小笔枪残?,是一般,萬事萬物是個性,是個別,豐富多彩、千差萬別。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strong> 這涉及了老子的第三對概念——“妙”與“徼”?!俺o,欲以觀其妙”,即“以常無觀其妙”?!懊睢奔匆?guī)律,這當(dāng)然是看不見摸不著,是人的直覺無法直接把握到的,所以叫“常無”,所以通過它來知曉宇宙的奧秘,即知曉世界是什么,世界萬物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什么。 “常有,欲以觀其徼”,即“以常有觀其徼”?!坝小奔从行稳f物,“徼”即世界萬物的界限、范圍?!俺S?欲以觀其徼”即通過具體的有形物去把握世界萬物的界限、區(qū)別。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妙”與“徼”?!俺o,欲以觀其妙”,這是對世界做定性分析;“常有,欲以觀其徼”,這是對世界做定量分析??床灰?、摸不著的“無”+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完整的“道”。 “道”“玄之又玄”,是“眾妙之門”。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按藘烧摺奔础盁o”和“有”,“同出而異名”即二者雖不同名卻是同源。“無”為萬物之始,“有”為萬物之母,二者都源于“道”,“道”為萬物父母,是世界的本原。道無形無象,這是“無”;道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的普遍存在和發(fā)揮作用孕育了宇宙萬物,并決定著宇宙萬物的發(fā)展和滅亡的全過程,這是“有”。有人形象地把道比如為電腦游戲,游戲就是“有”,而看不見的程序即游戲的主宰和規(guī)則就是“無”。 因此,“道”是“無”,同時又是“有”,是潛在的“有”、隨時可以有,“道”是“無”和“有”的統(tǒng)一?!盁o”為道之體,“有”為道之用;無為有之體,有為無之相。正因為“道”是隱藏在事物的表面和現(xiàn)象背后的東西,所以它才顯得“玄之又玄”。 綜上,“道”是老子也是整個道家哲學(xué)的最高概念,把握“道”的概念要明確以下五點:第一,道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第二,“道”是宇宙之大道、常道、恒道,不是具體的某一領(lǐng)域的道、某一歷史時期的道;第三,“道”是“無”,也是“有”,是“無”與“有”的統(tǒng)一;第四,“道”是“萬物”本源,不是“萬物”本身,更不是某一具體事物或形態(tài);第五,“道”因其抽象而深奧、深遠(yuǎn)。 以上我們一起了解了道的大概模樣,關(guān)于什么是“道”,其實很難畢其功于一役,老子在后邊的4、14、25、32等幾章還有闡述,本書第二篇我們也有專門的集中的闡述。讓我們一起慢慢去推敲、體會和領(lǐng)悟 “道”的真諦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