葳蕤的話 我2007年進入石界做雜志編輯,看到過徐文強先生的藏品圖片,其中有一淄博文石之“仕女”,算是第一次入道淄博文石。其后,偶見一兩塊,卻無機會接觸更多,心中對此石藏有興趣,又覺此石神秘——在所有的石種都在不同程度地宣傳尤其是傳統(tǒng)名石方興未艾興時,卻感到淄博文石產(chǎn)地的滯后推廣。 “葳蕤的石空”問世后,對古典賞石圈接觸愈多,對淄博文石愈加好奇,又因為同是山東地界的(人或石頭),想做一做不無鄉(xiāng)情的推廣,但皆因無認識之人而作罷。后結(jié)識淄博曹毅,曾拜托其組織一期淄博文石的專題,卻因吾二人各事纏身,檔期對不上,亦作罷。后又經(jīng)山東老鄉(xiāng)李德泉先生介紹了幾位文石藏家,微信上閑聊,不夠深入,資料圖片都不能很好的收集。巧的是,淄博岳本強先生將于八月帶文石來銀川參加花博會,雙方約好見面,看能否做一期。 都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卻有在上海的老鄉(xiāng)王萬東先生集結(jié)收購了千余方淄博文石,趙德奇先生還專門拍攝了這一批石頭的紋,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上海的石話(《上海石話從紋說起》)。趙老師的窺一斑,勾得大家心癢難耐,想一睹這批淄博文石的“全豹”真容,藍紅格老師推薦發(fā)來福緣萬東的文石,花博會時間臨近,卻可以先行觀賞淄博文石了!今天選取福緣萬東珠寶館的其中十幾塊來滿足一下大家。 淄博文石除了產(chǎn)地缺少宣傳,我今天查找資料,也深感其研究資料的缺乏,希望此篇能拋磚引玉,有更多的淄博文石進入大家的審美視野,也有更多更好的淄博文石的研究文章能面世。 王萬東先生由觀賞石而珠寶又至文石,在外人看來是開拓者的行徑,卻是他在對奇石市場考察后對淄博文石的信心。 我也有信心,淄博文石未來會成為繼四大名石等傳統(tǒng)石種后的生力石種! 以下文中所用文皆來自于網(wǎng)絡(luò),如有疑問,大家可留言,或?qū)懳目甲C,由本平臺來跟進發(fā)表。 博山文石的命名最早來源于博山,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有博山的玩石者命名,稱博山文石,文同紋,指有紋的石頭,后來淄川的玩石者參照博山的命名,把采集于淄川的文石稱作柳泉文石(因產(chǎn)地在蒲松齡家鄉(xiāng)的柳泉附近)。后統(tǒng)稱為淄博文石。 宋朝杜綰《云林石譜》載:“青州石,產(chǎn)于土中,大者數(shù)尺,小亦尺于或大于權(quán),細碎壘塊,皆成物狀”,那時的博山區(qū)屬青州管轄。明清時期淄博地區(qū)的文化名人王漁洋、趙執(zhí)信、蒲松齡均是賞石愛好者,并有詩文記述和遺留的賞石。 博山文石,系石灰?guī)r。硬度在3-4度左右,叩之有聲。大都深埋于酸性紅土之中,經(jīng)地下水長期溶蝕,形成溝壑孔洞等變化,特別是因點劃交錯、延伸、平行或彎曲等變化多端的脈絡(luò),形成不同的皴皺效果,典型的有荷葉皴、卷云皴、蜂窩皴、斧劈皴、核桃皴、折帶皴、披麻皴等。立體紋理豐富,色澤灰黑、褐黃,間有白筋。 博山文石山形者,有峰、巒、壑、坡之變化,以全石(不切底)為最佳,象形者,象形狀物,追求形神兼?zhèn)?,玲瓏者,以具瘦、皺、透、丑等玲瓏剔透,瘦骨挺拔為精?/span> 設(shè)計 / 王鴻強 李振江 攝影 / 趙德奇 陸一峰 統(tǒng)籌、編輯 / 藍紅格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