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雜疾篇 1. 風(fēng) 中風(fēng)痰盛:聲如曳鋸:氣海、關(guān)元,灸二、三百壯,或能救之。 卒中風(fēng)歪斜涎塞不?。郝爼?huì)、頰車、地倉、百會(huì)、肩髃、曲池、風(fēng)市、三里、絕骨、耳前、發(fā)際、大椎、風(fēng)池等,灸之。 中風(fēng)目戴上視:絲竹空灸之;第二椎骨、第五椎骨上,各灸七壯,一齊著火。 口眼歪斜:聽會(huì)、頰車、地倉,灸之;向右歪者,于左歪陷中灸之,左者右之。 半身不遂:百會(huì)、顖會(huì)、風(fēng)池、肩髃、曲池、合谷、環(huán)跳、三里、風(fēng)市、絕骨,灸之。 口噤不開:人中、合谷、頰車、百會(huì),針之;或灸翳風(fēng)。 失音不語:痖門、人中、天突、涌泉、神門、支溝、風(fēng)府等,針之。 脊反折:痖門、風(fēng)府,針之。 風(fēng)癇驚癇:風(fēng)池、百會(huì)、尺澤、少?zèng)_,針灸之。 中風(fēng)宜灸各經(jīng)之井穴。 中風(fēng)中腑之預(yù)兆:手足或麻或疼,良久乃已,此將中腑之候,宜灸百會(huì)、曲鬢、肩髃、曲池、風(fēng)市、三里、絕骨。 中風(fēng)中臓之預(yù)兆:凡覺心中慌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將中臓之候,宜灸百會(huì)、風(fēng)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三里。 骨痹:太溪、委中,針灸之。 筋痹:太沖、陽陵,針灸之。 脈痹:大陵、少海,針灸之。 肉痹:太白、三里,針灸之。 皮痹:太淵、合谷,針灸之。 2. 傷寒 傷寒頭痛寒熱:一日針風(fēng)府;二日針內(nèi)庭;三日針足臨泣;四日針隱白;五日針太溪;六日針中封;在表刺三陽經(jīng)穴,在里刺三陰經(jīng)穴;六日過經(jīng)未汗,刺期門?!咀⒁猓阂蝗斩盏龋且欢ㄖ溉諗?shù)言,其在太陽經(jīng),則刺風(fēng)府;在陽明經(jīng),則刺內(nèi)庭;在少陽經(jīng),則刺臨泣;惟將滿一周,尚未得汗,則刺期門?!?/span> 治傷寒,不外汗吐下三大法,今分述如下: 傷寒大熱不止:曲池、絕骨;陷谷針之,又二間、內(nèi)庭、前谷、通谷、液門、俠溪,針之。 傷寒頭痛:合谷、攢竹,針之。 傷寒汗不出:合谷針之,又風(fēng)池、魚際、經(jīng)渠、二間,針之。 傷寒汗多:內(nèi)庭、復(fù)溜,針之。 傷寒頭痛少陽證:陽池、丘墟、風(fēng)府、風(fēng)池,針之。 傷寒結(jié)胸:先使人于心蔽骨下正痛處左畔揉之,以毫針刺左畔,再針左支溝,左間使,左行間,右亦依上法刺之,緩緩呼吸漸漸停針立愈。 傷寒胸痛:期門、大陵,針之。 傷寒脅痛:支溝、陽陵,針之。 傷寒身熱:陷谷、呂細(xì)、三里、復(fù)溜、俠溪、公孫、太白、委中、涌泉,針之。 傷寒寒熱:風(fēng)府、少海、魚際、少?zèng)_、合谷、復(fù)溜、臨泣、太白,針之。 傷寒余熱不盡:曲池、三里、合谷、內(nèi)庭、太沖,針之。 傷寒大便秘:照海、章門,針之。 傷寒小便不通:陰谷、陰陵泉,針之。 傷寒發(fā)狂:百勞、間使、合谷、復(fù)溜,針之。 傷寒不省人事:中渚、三里,針之。 傷寒陰毒危極:臍中灸二、三百壯,氣海關(guān)元、亦灸二、三百壯。 傷寒陰證玉莖縮入:令人捉住,于莖口灸三壯。 傷寒六脈俱無:復(fù)溜、合谷、中極、支溝、巨闕、氣沖,灸之。 傷寒手足厥冷:大都針灸之。 傷寒熱退后再熱:風(fēng)門、合谷、行間,針之。 傷寒悲恐:太沖、內(nèi)庭、少?zèng)_、通里,針之。 傷寒項(xiàng)強(qiáng)目瞑:風(fēng)門、委中、太沖、內(nèi)庭、三里、三陰交,針之。 角弓反張:天突先針,次針膻中、太沖、肝俞、委中、昆侖、大椎、百會(huì)。 3. 濕 濕病用艾灸,惟濕痹及濕熱腳氣痿證宜施針通經(jīng)絡(luò)之氣為佳。 4. 火 骨蒸癆熱:膏肓、三里,灸之。 骨蒸癆熱,形象未脫者,四花穴灸之。 體熱勞嗽:魄戶灸之。 兩手大熱,如在火中:涌泉灸三五壯。 骨蒸熱板齒干燥:大椎灸之。 身熱如火,足冷如水:陽輔灸之。 心煩:神門、陽溪、魚際、腕骨、少商、解溪、公孫、太白、至陰,針之。 煩渴心熱:曲澤針之。 心煩怔忡:魚際針之。 虛煩口干:肺腧針灸之。 煩悶不臥:太淵、公孫、隱白、肺腧、陰陵、三陰交,針灸之。 胃熱不良:下廉針灸之。 嗜臥不言:膈腧針灸之。 胃熱:絕骨針灸之。 5. 內(nèi)傷 胃弱不思飲食:三里、三陰交,針灸之。 三焦邪熱不嗜食:關(guān)元灸之。 全不思飲:然谷針出血。 饑不能食,飲食不下:章門、期門,針灸之。 飲食不多、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中脘灸之。 食多身瘦:先取脾俞,后取章門,太倉,針灸之。 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上脘、下脘,針灸之。 胃病飲食不下:三里針灸之。 嘔吐宿汁、吞酸嘈雜:章門、神闕,針灸之。 6. 虛勞 五勞羸瘦:足三里針灸之。 體熱勞嗽:魄戶針灸之。 虛勞骨蒸盜汗:陰郄針灸之。 真氣不足:氣海灸之。 虛勞百證:膏肓、四花、腰俞,皆宜灸之,然宜于陽虛證。 7. 咳嗽 咳嗽有痰:天突、肺腧、豐隆,針灸之。 咳嗽上氣,多吐冷痰:肺腧灸五十壯,咳嗽聲破喉嘶:天突針灸之。 久患咳嗽,夜不得臥:膏肓灸之。 久咳:膏肓、肺腧,灸之。 傷寒咳甚:天突灸二七壯。 喘息:肺腧、天突、足三里,灸之。 哮喘:肺腧、天突、膻中、璇璣、俞府、乳根、氣海,灸之。 咳喘不得臥:云門、太淵,針之。 喘滿痰實(shí):太溪、豐隆,針之。 氣逆發(fā)噦:膻中、中脘、肺腧、三里、行間,針灸之。 呃逆:中脘、膻中、期門、關(guān)元灸之,直骨穴灸之。 咳逆不止:乳根二穴灸之,或氣海灸之,或灸大椎,如年壯(肺脹痰嗽不得臥,但可一邊眠者左側(cè)灸右足三陰交,右側(cè)灸左足三陰交。) 咳嗽:列缺、經(jīng)渠、尺澤、三里、昆侖、肺腧等,針灸之。 咳引兩脅痛:肝俞針之。 咳引腰尻痛:魚際針之。(附灸哮喘斷根法:以細(xì)索套頸,量鳩尾骨尖,其兩端旋后脊骨上索盡處是穴,灸七壯或三七壯。) 8. 嘔吐 善嘔者有苦水:三里、陽陵泉,針之。 吐食不化:上脘、中脘、下脘,針灸之。 反胃:膏肓灸百壯;膻中、三里,灸七壯;又灸肩井五七壯。 朝食暮吐:心腧、膈腧、膻中、巨闕、中脘,灸之。 五噎五膈:天突、膻中、心腧、上脘、中脘、下脘、脾俞、胃俞、通關(guān)、中魁、大陵、三里,針灸之。 嘔吐不納:曲澤、通曲、勞宮、陽陵、太溪、照海、太沖、大都、隱白、通谷、胃俞、肺俞等穴,針灸之。 嘔逆:大陵針灸之。 嘔噦:太淵針之。 干嘔無度不止,肢厥脈絕:尺澤、大陵,灸三壯;乳下一寸三十壯,間使三壯。 9. 脹滿 腹中膨脹:內(nèi)庭,針灸之。 單膨脹:水分針之一寸五分;復(fù)溜灸五十壯;三陰交灸;復(fù)溜、中封、公孫、太白,針之。 脹滿:中脘、三里,針灸之。 心腹脹滿:絕骨、內(nèi)庭,針灸之。 胃腹膨脹氣鳴:合谷、三里、期門,針之。 腹堅(jiān)大:三里、陰陵、丘墟、解溪、期門、沖陽、水分、神闕、膀胱俞,針灸之。 10. 浮腫 渾身卒腫,面浮腫大:曲池、合谷、三里、內(nèi)庭、行間、三陰交,針之;內(nèi)踝下白肉際灸三壯。 四肢面目浮腫:照海、人中、合谷、三里、絕骨、曲池、中脘、腕骨、脾俞、胃俞、三陰交,針之。 浮腫膨脹:脾俞、胃俞、大腸腧、膀胱俞、水分、中脘、三里、小腸俞,針灸之。 水腫氣脹滿:復(fù)溜、神闕,針之。 四肢及面胸腹皆浮腫:水分、氣海,灸百壯。 11. 積聚 心積伏梁:上脘、三里,針灸之。 肺積息賁:巨闕、期門,針灸之。 腎積奔豚:中極、章門,針灸之;又氣海灸百壯;期門灸三壯;獨(dú)陰灸五壯;章門灸百壯; 氣塊冷氣:氣海灸之。 心下如冰:中脘、百會(huì)針灸之。 痰積成塊:肺腧灸百壯,期門灸三壯。 小腹積聚:腎俞灸以年壯;肺腧、大腸俞、肝俞、太沖,各灸七壯。 腹中積聚,氣行上下:中極灸百壯,懸樞灸三壯(在第十三椎下)。 痞塊:于塊之頭中尾各針一針,各灸二三七壯;再于痞根穴(在十二椎下兩傍各開三寸半)多灸之。 12. 黃疸 黃疸:至陽、百勞、三里、中脘,針灸之。 食疸:三里、神門、間使、列缺,針之。 酒疸:公孫、膽俞、至陽、委中、腕骨、中脘、神門、小腸俞,針之。 女勞疸:公孫、關(guān)元、至陽、腎俞、然谷,各灸三壯。 (三十六種黃疸灸法:先灸肺腧、心腧,各三壯;次灸合谷三壯;次灸氣海百壯;中脘針之。) 13. 瘧疾 久瘧不癒:大椎針之,復(fù)灸之。 溫瘧:中脘、大椎,針之。 痰瘧寒熱:后溪、合谷,針之。 寒瘧:三間針之。 瘧熱多寒少:間使、三里,針灸之。 瘧寒多熱少:復(fù)溜、大椎,灸之。 久瘧不食:公孫、內(nèi)庭、厲兌,針灸之。 足太陽瘧:先寒后熱,汗出不已,刺金門。 足少陽瘧:寒熱心惕汗多,刺俠溪。 足陽明瘧:寒久乃熱,汗出喜見火光,刺沖陽。 足太陰瘧:寒出善嘔,嘔已乃衰,刺公孫。 足少陰瘧:嘔吐甚,欲閉合而居,刺大鐘。 足厥陰瘧:少腹?jié)M,小便不利,須刺太沖。 瘧母:章門針而灸之。 14. 瘟疫 蝦蟆瘟:少商、合谷、尺澤、委中、太陽等穴,針刺出血。 大頭瘟:少商、商陽、合谷、曲池、尺澤、委中、厲兌,針刺出血。 15. 霍亂 干霍亂:委中針刺出血,十指井穴針刺出血。 霍亂吐瀉不止垂死:天樞、氣海、中脘,灸數(shù)十百壯。 霍亂吐瀉轉(zhuǎn)筋:中脘、陰陵、承山、陽輔、太白、大都、中封、昆侖,針之。 霍亂干嘔:間使灸七壯,不癒再灸之。 霍亂悶亂:臍中灸七壯,建里針而灸之;三焦俞、合谷、太沖、關(guān)沖、中脘等穴,針之。 霍亂暴泄:大都、昆侖、期門、陰陵、中脘,針之。 霍亂將死胸尚暖者:臍中以鹽填滿灸二七壯,氣海百壯,大敦七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