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綻放的多重意義 ——楊修華《母親的棉花》賞析 李漢超 在中國當代詩壇,很多詩人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他們見識廣、視野寬、名氣大,其詩作往往比較先鋒和現(xiàn)代,探索或創(chuàng)新意識比較強,大多抒寫內(nèi)心的隱秘和幽微、孤寂和悲憫,屢屢出現(xiàn)在各大報刊和知名網(wǎng)絡(luò)平臺上,連微信公眾號也多有他們的身影。但也有不少詩人是生活在小地方的,他們身處底層,扎根基層,貼近生活和鄉(xiāng)土,其詩作通常比較質(zhì)樸和清新,洋溢著泥土的氣息和芬芳,大多抒寫生活的酸甜苦辣,大刊大報偶有露面,而小報小刊卻成???。楊修華就是這樣一位身處小縣城的民間詩人,習詩多年,熱愛鄉(xiāng)村,以一首首飽蘸感情又富有韻味的鄉(xiāng)土詩歌打動讀者,他的《母親的棉花》就是一首韻味悠長的鄉(xiāng)土戀歌——楊修華,1973年10月出生于湖北應(yīng)城,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2009年寫詩,作品發(fā)表于《詩刊》《星星》《綠風》《詩選刊》《散文詩》《星河》《湖北日報》等,入選《湖北詩歌現(xiàn)場》《2018年中國散文詩精選》等多種選本,獲《人民文學(xué)》《詩刊》等征文獎。 全詩12行,分為三節(jié)。從語言上看,都是質(zhì)樸明白的話語,讀起來十分親切自然,沒有任何閱讀障礙,但細品起來,它像一杯綠色的龍井,味道清純而綿長?!澳赣H”與“棉花”是詩歌的兩個中心意象,兩者的關(guān)聯(lián)也不復(fù)雜,但雪白的棉花綻開在字里行間,給我們呈現(xiàn)出多重意義。其一,棉花是勞動的收獲。母親是個農(nóng)民,一生都在田間勞作,“母親彎腰”是她勞作的典型姿勢,已在詩人的心中定格。播下棉種之后,棉秧長出來了,雜草也長出來了,母親又“在棉田里扯草”;而詩人將勞作寫得那么輕松,“用手給棉株的腳趾撓癢”,用語俏皮,還有那“一畝三分綠色的激動,蕩漾著/圍住瘦小的母親”,烘托著母親的身影。秋高氣爽的時候,“母親額頭的汗水”分明是艱辛的寫照,可詩人又詩化成“均勻地滴到葉子上,凝聚成露珠”,晶瑩剔透——這是在歌頌勞動的美好。一分辛勞一分收獲,棉桃開了,母親又頂著太陽去摘棉花,那一朵朵雪白的棉花,無疑就是對母親、對勞動的賞賜。其二,棉花是母愛的體現(xiàn)。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她將愛無私地灑向每一個孩子,母愛就像棉花一樣雪白純正、一樣溫暖柔軟。“母親彎腰”,春夏秋冬一刻也不停息,即使到了人生的秋天,頭發(fā)白了,額頭上仍然掛滿“汗水”。兒女們小時,她為了他們能夠健康長大而不辭辛勞;兒女們大了,她為了不給他們增添負擔而自食其力?!氨澈t”既是母親摘棉花用的工具,也是詩人用來聚集母愛的心物。所以,有了母愛,有了“喝飽了陽光的棉花”,兒女們就可以“緊緊抱在一起,依偎在母親身旁/抵擋一輩子的寒冷”。用棉花來象征母愛,恰如其分。其三,棉花是兒女的孝心。母愛因無私而偉大,它是不求回報的,但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為人子女的基本義務(wù)和基本美德。母親是兒女最大的恩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也是兒女們應(yīng)盡的孝道。小的時候,兒女們是母親“一畝三分綠色的激動”,團團“圍住瘦小的母親”,蕩漾著她的幸福;長大了,兒女懂事了,跟母親有說不完的家常,打開“一句句話匣子”,激動的時候,“說得母親熱淚盈眶”,“母親把一朵朵溫暖的話/摘進背簍”,裝在心上;母親老了,兒女們就是一群“喝飽了陽光的棉花”,抱成團,“依偎在母親身旁”,為她“抵擋一輩子的寒冷”。年邁的母親們多么需要這樣的一群“棉花”啊!楊修華是一位漫步在田埂河堤的獨行人,以親歷者體驗風土人情,以觀察者記錄日月星辰,他的詩歌是他赤子之心的深情跳動,是他鄉(xiāng)土情懷的熱情呈現(xiàn),善用比喻和擬人,質(zhì)樸里總能閃爍著語言的光華,清新中常會蕩漾著感情的漣漪,不虛空,不浮華,呼風喚雨滋潤著讀者的心田,攜花帶月慰藉著讀者的心靈。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積累起來的情感。”詩人楊修華摒棄那些口水詩、直白詩和無關(guān)痛癢的詩,他認為,詩是情感的積累和提煉,應(yīng)該像火山一樣噴發(fā)而出,而不應(yīng)該像擠牙膏那樣勉強為之。他已步入中年,總在為生活奔波,但他永葆一顆詩心,不斷地向讀者奉獻出一首首精美的新作。 2020年1月30日 李漢超,湖北應(yīng)城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孝感市作家協(xié)會第三、四、五屆副主席。在《詩刊》《詞刊》《星星》《散文詩》《長江文藝》《綠風》《詩潮》《詩歌月刊》《芳草》等全國100多家報刊發(fā)表詩文1500余篇(首),曾獲全國首屆“海東詩歌獎”、《遼河》“青年文學(xué)獎”和第11屆湖北文藝評論獎等多項獎勵。已出版詩集《歲月無塵》《大地之燈》和詩評集《詩海逐浪》《靜下心來讀好詩》等1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