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鮮卑人建立的政權(quán)。初入中原,拓跋鮮卑成功地實施了“一國兩制”,即胡漢分治,這個項舉措成功緩解了鮮卑與漢族的矛盾,使這個新興王朝在中原大地上站住了腳,北魏也形成了由鮮卑貴族和漢族共同執(zhí)政的政權(quán)。胡風(fēng)漢俗,相互雜糅,成為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诖耍S護民族團結(jié)和化解民族矛盾始終是北魏王朝的頭等大事。孝文帝元宏登基后,在馮太后的鼎力支持下,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經(jīng)濟改革正式啟動,時值北魏太和年間,史稱“太和改制”。 馮太后出生于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去世后謚號文明太皇太后。馮太后出身顯赫,祖父馮弘是十六國時期北燕的最后一代國君,太平真君三年(442),馮氏出生于長安,她的叔叔伯伯輩都是朝中高官,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在她幼年時,父親馮朗因牽扯一樁大案,被太武帝下令誅殺,而她從此成了罪臣之女,被收入宮中成為一名婢女。機緣巧合之下,她成了太子拓跋濬的伴讀。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不久,馮氏便迎來了人生第一個轉(zhuǎn)機,時年十一歲的她被選中做了貴人。 北魏皇宮中嬪妃要立為中宮皇后,必須先要手鑄金人,若能鑄造成功,則視為吉祥如意,若是鑄而不成,則不能立為皇后,這在北魏歷史上曾是定制。小小年紀(jì)的馮氏暗暗和工匠學(xué)習(xí)了鑄金人的訣竅和方法,太安二年(456),她成功鑄成了金人,十四歲的她被文成帝立為中宮皇后。 和平六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僅十二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馮后被尊為皇太后。據(jù)傳文成帝病逝后,馮后悲痛萬分,甚至曾想跳入火里殉情,好在身旁有人及時救回。年幼的新帝初立根基不穩(wěn),當(dāng)時權(quán)臣乙渾野心膨脹,企圖謀亂專權(quán),朝野內(nèi)外危機四伏。這時候就突顯了馮太后的膽識與智謀,馮太后臨危不亂,設(shè)計誅殺了乙渾,之后臨朝聽政,穩(wěn)定了政治局勢,初步顯示出超人的政治膽識與才干。 馮太后這次臨朝稱制的時間不長,前后不過一年半多一點。獻文帝皇子拓跋宏(即后來的孝文帝)出生后,不久被立為太子。馮太后遂借此停止臨朝。馮太后還政時只有二十六歲,此時的她有個相好的名叫李奕。李奕是官宦子弟,外貌出眾還善解人意,經(jīng)常入宮陪伴馮太后,深得喜愛。但時間一長,不免傳出流言蜚語,獻文帝十分不高興,最終誅殺了李奕。李弈的被殺,激化了馮太后和拓跋弘之間的矛盾,最終使得馮太后逼迫獻文帝讓位于年幼的皇孫,而她以輔佐年幼皇帝的名義又一次執(zhí)掌朝政,這一年她也只有三十五歲。 孝文帝即位后,尊稱馮太后為太皇太后。重新臨朝稱制的她重用李沖等漢族人士,推行改革:禁止拓跋氏同姓為婚;行俸祿制、均田制、三長制(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其職責(zé)是檢査戶口,監(jiān)督耕作,征收租調(diào),征發(fā)和兵役,以抑制豪強隱置戶口和逃避租調(diào)福役)、租調(diào)制。又整頓吏治。馮太后的這些改革舉措,產(chǎn)生明顯的效果。史稱:“太后性聰達,自入宮掖,粗學(xué)書計。及登尊極,省決萬機?!薄白蕴笈R朝專政,高祖(即孝文帝)雅性孝謹(jǐn),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guān)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nèi)外?!?/span>(《魏書?皇后列傳》)。 總體看來,馮太后在孝文帝平城時代縱橫捭闔,排除干擾,推動了太和改制。她主持推動的這些重大改革措施,無論是沿襲漢族政權(quán)舊制,還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對于促進北魏由鮮卑族落后的生產(chǎn)方式向漢族先進的封建生產(chǎn)方式的過渡起到了推動作用,加快了鮮卑族的漢化過程。 太和十九年(490),馮太后去世,享年四十九歲,謚文明太皇太后。馮太后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她本是北燕皇室,沒想?yún)s成了罪臣之女,入宮為婢卻因機緣與膽識成為中宮之主,其后平定叛臣,輔佐新君,整頓吏治,修改舊制。馮太后的治國理政才能為北魏掃清部落殘余和漢化改革做出了杰出貢獻。 |
|
來自: 新用戶0096fsb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