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承諾療法是什么? ACT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蒂芬·海斯(Steven C.Hayes)、凱利·威爾森(Kelly G.Wilson)及柯克·斯特羅瑟(Kirk D.Strosahl)于20世紀90年代聯(lián)合創(chuàng)立的一種以“功能性語境主義(CBS)“為哲學背景,以“關系框架理論(RFT)”為理論基礎,通過一系列正念、接納、認知解離、澄清價值、行為改變等靈活多樣的體驗性技術提高個體的心理靈活性,使個體能夠投入到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 而心理靈活性是ACT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最終目標。 心理靈活性是指一個人可以充分地接觸當下,不帶有任何防御地面對和體驗,此時此刻自己全部的內(nèi)在體驗(想法、情緒、身體感覺、記憶、動機、個人經(jīng)歷等心理事件),允許它們按照原本的樣子存在,然后跟隨內(nèi)在價值方向的指引進行選擇、堅持或行為的改變。 這種心理靈活性意味著:即使環(huán)境變化,即使不同的事情發(fā)生,即使不同的想法和情緒出現(xiàn),你依然有朝著你的價值方向選擇的自由;你愿意面對和體驗,而不是回避和控制你當下的一切心理活動,并依然有能力去跟隨一個長遠的價值方向的指引進而行動,而不是跟隨你一時的情緒、想法等而沖動、盲動或不動。 具體如何做,才能提升心理靈活性呢? ACT認為,由于“回避控制、認知融合、脫離現(xiàn)實、概念化自我、價值不清和行動受限”六大過程,造成了人的心理僵化。ACT將人類的心理僵化直觀地用一個六邊形模型來表示:六邊形的每一個角對應造成人類痛苦或心理問題的基本過程之一,六邊形的中心是心理僵化 ( 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 ) 。這是對六大心理病理過程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個概括,可以用“ACT心理僵化六邊形”表示。在心理治療領域,它又稱為“ACT心理病理六邊形”。 心理靈活性的提高,關鍵要打破心理僵化,因此需要一個能改變上述六大病理過程的治療模式,包括接納開放、認知解離、正念覺察、以己為景、澄清價值和承諾行動,這些構成了“ACT心理靈活六邊形”。在心理治療領域,它又稱作“ACT心理治療六邊形”。這六個過程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如其模型中兩兩之間的連線所示,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互相支持,如不以價值為前提的接納都只是忍受,而不是真正的接納等等。 在ACT心理靈活六邊形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轉(zhuǎn)變的過程: 第一個轉(zhuǎn)變,是接納與正念過程:通過接納放下、認知解離、接觸當下、以己為景這四個方面的體驗性方法,幫助我們從無效的Doing(行動)模式中解脫出來,轉(zhuǎn)變?yōu)橛姓钣X察的Being(存在)模式。目的是為了不再跟隨內(nèi)在的情緒、想法等心理事件而無效行動,不再為了控制或回避不想要的內(nèi)在體驗而付出行動的代價。 第二個轉(zhuǎn)變,是承諾與行為改變過程:由接觸當下、以己為景、澄清價值、承諾行動這四者組成,幫助我們在Being模式下,澄清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從而在價值方向的指引下,轉(zhuǎn)變?yōu)锳cting(承諾行動)模式。目的是為了在接觸當下的基礎上,接觸內(nèi)心的價值,跟隨價值方向而行動,創(chuàng)造出你生命深處真正渴望的改變。 在以上兩大轉(zhuǎn)變過程中,ACT被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一個靈活地六邊形舞蹈形式,在變化的過程中提升心理靈活性,這也是為何它被起名為“接納承諾療法”的緣由。 此外,正念(Mindfulness)也是兩大轉(zhuǎn)變過程發(fā)生的重要基礎。因此,ACT也通常被稱作是以正念為基礎的認知行為療法,與MBSR、DBT、MBCT一起被稱為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三浪潮。 然而,ACT又不僅僅是正念,ACT認為正念的練習是為了幫助我們從“無效地行動“中解脫出來,從而投入到真正“價值指引地行動”中去,也就是承諾行動的模式。 因此,心理靈活性的提高,首先要從無效的“Doing”模式轉(zhuǎn)變?yōu)檎畹摹癇eing”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前進一步, 從“Being”模式轉(zhuǎn)變?yōu)閮r值指引的“Acting”模式。Acting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人類富有覺知的“Doing“狀態(tài),是一種有價值的承諾行動模式。這種承諾行動,會一步步創(chuàng)造出你認為值得的改變,因此,ACT也被稱作為”正念改變之道“。 至此,ACT
不僅是一種療法,而且是一種心理學實踐,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廣泛用于非臨床領域,它的簡單和高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和追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