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號作品 朱白丹《文化白鶴梁》 夷陵評論總328期 組稿審定:元辰 發(fā)布媒體:元辰文苑 編發(fā):元辰 朱白丹,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水利文協(xié)理事。曾在《北京文學(xué)》《中華文學(xué)》《長江叢刊》《芳草》《青海湖》《短篇小說》《當(dāng)代小說》等刊發(fā)表小說、散文若干,有多篇被《微型小說選刊》《西部散文選刊》選載。著有長篇文化散文《滄桑百湖》、小說集《怪味豆》等11部,計200萬字。曾獲湖北省楚天文藝獎、山東省散文征文獎、中華文學(xué)優(yōu)秀成果獎等獎項。 文化白鶴梁 ——長篇文化散文《走遍中國》之二十二 一 公元763年(唐廣德元年),朝廷總算平息了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大唐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平靜,至少表面看是這樣。國家結(jié)束動蕩,各地的人們又紛紛慕名到涪陵白鶴梁一游,其中以文人騷客、達官貴人居多。 古代文人們來到涪陵白鶴梁,大都會請石匠刻石留念,帶動了當(dāng)?shù)乜淌瘶I(yè)的發(fā)展。來的文人多了,留下的題刻自然就多,現(xiàn)存題刻165段,3萬余字,其書法造詣精湛;刻有石魚18尾、白鶴1只,栩栩如生;刻有觀音2尊,生動傳神。這些時刻,始于大唐止于現(xiàn)代,有名有姓的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多達四五百位,其中的朱昂絕對是宋初之前最有影響的一位。盡管后來者——文學(xué)家黃庭堅、書法家王士禎等人的名氣都比他大,但由于朱昂比他們所處的年代早,以年代排名在先,誰也不能不服氣。 朱昂祖籍陜西,卻跟湖北有緣,長期在宜城、江陵、鄂州等地供職。身為朝廷命官,歷任洗馬、縣令、知州、翰林學(xué)士等職。跟官場上那些勾心斗角、貪污腐敗的官員不同,朱昂嗜書如命,每月餉銀發(fā)下來,大多用來購書,日積月累,家里的書房堆不下了,就專門建一棟藏書樓用于藏書,起名“萬卷閣”,人稱“朱萬卷”。朱昂不僅買書、讀書、藏書,還寫書,著有《資理論》《朱昂集》等著作。據(jù)此,稱朱昂為文化人一點也不過分。 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午,正是吃午飯的點。時任“峽路諸州水陸計度轉(zhuǎn)運使柱國”的朱昂,來到涪陵江邊的小館子臨窗而坐。屋外的川江號子、川江棒棒;屋內(nèi)的麻辣火鍋、麻婆豆腐,這些在老家和江漢平原看不到的景況、吃不到的風(fēng)味,讓朱昂感到格外新奇。 店小二見來了客人,畢恭畢敬地端茶倒水,末了問道:“客官,吃點什么?” “來一盤榨菜肉絲,一碗米飯”, 朱昂怕店小二嫌點的菜少,又補充一句:“我就一個人。” 朱昂的擔(dān)心完全多余,店小二一聲“好咧!”一個轉(zhuǎn)身,隨風(fēng)而去。 朱昂對買書從不吝嗇,遇到喜歡的書哪怕不吃飯、不穿衣也要買了再說,但在生活上卻沒有太多講究。涪陵榨菜天下聞名,脆、嫩、鮮、香,在涪陵吃涪陵榨菜,朱昂就覺得一個字“爽”! 餐畢付賬時,朱昂問店小二附近可有什么好玩的去處。聽口音,店小二判斷朱昂不是本地人,卻不知道今天接待的是一位朝廷命官,隨手向白鶴梁一指:“外地人來涪陵,都愛到白鶴梁去耍,那里最值得一看”。朱昂此前就聽人說起過白鶴梁石魚出水兆豐年的故事,便徑直往白鶴梁走去。 冬天的長江,已進入枯水季節(jié),涪陵江邊土肥水瘦。如果說夏日的長江是一個粗獷豪放的男子漢,冬日的長江則是一位曼妙纖細(xì)的小女子。與夏天的暴躁脾氣相比,此刻的長江要寧靜、溫順許多。朱昂愈往近走,白鶴梁的氣勢就愈發(fā)顯現(xiàn)出來,足足三里多長的一道巨型天然石梁展現(xiàn)在眼前。文化人朱昂覺得,上蒼給人類留下這道石梁,不在石梁留下一點文字,豈不可惜? 朱昂回到住處,略微沉思,揮筆作詩一首: 欲識豐年兆,揚髯勢漸浮。 只應(yīng)同在藻,無復(fù)畏吞鉤。 去水非居轍,為祥勝躍舟。 須知明圣代,涵泳杳難儔。 次日,朱昂著人找來當(dāng)?shù)赜忻氖城⒄勭澘淌乱恕U勍坠ゅX,收下定金和詩歌書法樣本,石匠就提著釘錘、鋼鉆等鐫刻工具來到白鶴梁工地。 石匠在石梁上走了幾圈,終于相中一塊地方,停下腳步,把系在腰里的麻繩緊了緊,朝手心吐了一口唾沫,就“叮叮當(dāng)當(dāng)”工作起來。一千年前的這位石匠打下的這一錘子,雖然與他以往的一錘子沒有任何區(qū)別,卻為白鶴梁石刻開了一個好頭,文化白鶴梁或文學(xué)白鶴梁,就從他這一錘子開始。 在朱昂之后,北宋文學(xué)家黃庭堅、清朝書法家王士禎等大家的石刻,即將在白鶴梁閃亮登場。 二 文化人只會弄文字,不會玩手腕。在中國古代政府的小人眼里,有才華就是罪過;有文學(xué)才華更是罪過;有超群的文學(xué)才華是最大的罪過。歷朝歷代的文學(xué)家,特別是擔(dān)任一官半職的文學(xué)家,大多逃不出受貶的命運,如屈原、韓愈、柳宗元、李白、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等。 在北宋小人充斥的政府里,文學(xué)家、書法家黃庭堅受貶不奇怪,奇怪的是不受貶。作為朝廷校書郎、著作佐郎,黃庭堅主持并撰寫了《神宗實錄》。這是職務(wù)行為,完全有理由相信,誠實的黃庭堅拿了朝廷俸祿,不會因為是公家的活兒而懈怠,現(xiàn)在來看《神宗實錄》仍是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編年體史書。但朝廷有幾個小人不這樣看,看到黃庭堅完成的大作就不舒服,就要橫挑鼻子豎挑眼。 這么厚一部書,要挑出一兩句“毛病”來不難。果然,小人們終于在書里找出了一句“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如獲至寶。黃庭堅若表述成“用鐵龍爪治河,效果欠佳”,或“治河工程還存在一些不足”,也就不會被人揪住辮子了?!坝型瑑簯颉?,輕點說是在批評官員;重點說是在批評政府;上綱上線,就是在影射皇帝。小人自然揪住不放,盤問黃庭堅究竟是什么目的? 要是一般人,面對上級的責(zé)問,認(rèn)個錯,把這段文字刪去,讓領(lǐng)導(dǎo)批評幾句,或許就過去了??牲S庭堅就是黃庭堅,文化人有文化人的血性,黃庭堅回答說:“庭堅當(dāng)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dāng)時的確如同兒戲?!?/span> 黃庭堅,字魯直,是否暗含魯莽、耿直?冥冥之中天生就是一個不會拐彎的主。直來直去的性格,注定在朝廷吃不開,注定要遭人嫉恨。皇帝并不傻,并不認(rèn)為“用鐵龍爪治河,效果欠佳”是在影射自己,心里比誰都清楚這是有人要存心跟黃庭堅過不去,內(nèi)心里并不想追究。無奈黃庭堅被人抓住了把柄,以后若真有人影射皇帝,處理不處理呢?皇帝雖然一言九鼎,但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大臣們參奏黃庭堅了,不降職使用難以服眾?;实勰罴包S庭堅是個人才,將他貶為涪州“別駕”。 “別駕”,宋朝的一種官名。黃庭堅雖然是受貶而來,怎么也算宋朝涪州地方政府的一名領(lǐng)導(dǎo)成員。黃庭堅離開京城,來到山高路遠(yuǎn)的涪州,殘酷的現(xiàn)實讓黃庭堅認(rèn)識到自己吃了直來直去的虧,便自稱“涪翁”,意在告誡自己不再惹是生非,都中年半截了,經(jīng)不起折騰了。 黃庭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比如,轄區(qū)的白鶴梁他沒少去過,看到前人的詩詞題刻,作為文學(xué)家、書法家的他,心里直癢癢,很想寫首詩鐫刻于石梁上。倒不是為了出名,他的名氣夠大了,而是謳歌所服務(wù)的涪州這方水土和這里勤勞的百姓,可一想到有可能又被人抓住什么把柄,只好作罷。即便這樣,即便黃庭堅在涪州小心翼翼做官,朝廷里那些小人還要置他于死地,使黃庭堅一貶再貶,最終移居黔州,客死他鄉(xiāng),那是后話。 公元1100年(宋元符元年),農(nóng)歷庚辰年,宋徽宗即位,起用黃庭堅擔(dān)任太平州知州。那年冬天,黃庭堅履新路過涪陵,故地重游,感慨萬千,心里又萌動想寫首詩鐫刻于白鶴梁,卻依然未寫——實因官場太險惡。 不寫詩,對涪州、對白鶴梁的感情又實在割舍不下,黃庭堅琢磨怎樣既在白鶴梁留下一點文字,又不至于被小人抓住把柄。于是,便有了我們現(xiàn)在在白鶴梁看到的“元符庚辰,涪翁來?!保?biāo)點符號系筆者所加)。短短的7個字,書法堪稱一流,但跟今天某些人在旅游風(fēng)景區(qū)所刻“到此一游”一樣,毫無文采。這個七歲就能作出“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吹笛風(fēng)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的文學(xué)天才,居然未在白鶴梁留下一首詩作,讓人不可思議。 從中,我們能感受到貶官黃庭堅內(nèi)心的憤懣和無奈。 三 白鶴梁最早的石刻不是詩詞,而是鯉魚。 臨近春節(jié),中國傳統(tǒng)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祝福語之一便是“年年有余”,“魚”乃“余”的諧音,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古人在白鶴梁鐫刻石魚自然有祝福的含義。 早在東漢,人們將絹帛寫成的書信裝在魚腹中傳遞,所謂“魚傳尺素”。蔡邕樂府詩集《飲馬長城窟行》云:“……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到了唐宋,人們以鯉魚形狀的函套用來裝書信,魚成了友好信使,倍受崇敬。 在涪陵當(dāng)?shù)?,?/span>“石魚出水兆豐年”之說。如公元1384年正月,涪州知州劉沖霄在白鶴梁題詩: 石魚見處便豐年,自我居官亦有年。 愿得從今常獻瑞,四民樂業(yè)永安然。 白鶴梁每間隔三五年逢枯水年份才露出一次水面,說明當(dāng)年長江上游來水較少;上游來水較少,說明遭遇大旱災(zāi)害。一般來說,大旱之后再大旱的概率較低,次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農(nóng)業(yè)豐收的概率較大。因此,“石魚出水兆豐年”也是客觀存在,但這些都不是古人在白鶴梁鐫刻石魚的初衷。 刻魚的主要功能是觀測水位。觀測水位,可鐫刻的東西多的去了,如太陽、月亮,甚至涪陵特產(chǎn)榨菜也未尚不可。古人卻偏偏選擇魚來作標(biāo)記,取年年有余之意。既記錄了水位,又表達了吉祥祈福,一舉多得,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 《辭?!穼?/span>“水文”的定義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白鶴梁石魚,最早鐫刻于唐朝,長年沉沒于長江水中,三、五年一小露,十年一大露,是最直接反映長江水流各種變化和運動的“水標(biāo)”,因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歷史的車輪駛?cè)肭宄?。清政府腐敗無能,連一根記錄水位的水尺都栽設(shè)不了,讓洋人搶了先。公元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英國政府根據(jù)《中英天津條約》迫使清政府將漢口辟為對外貿(mào)易口岸,設(shè)立江漢關(guān)。四年后,即公元1865年(清同治四年)冬天的某日,幾個洋人在漢口江邊,對長江江漢關(guān)段立下的第一根觀測水位的水尺比比劃劃,沾沾自喜。卻不知,江漢關(guān)水位標(biāo)尺相距上游白鶴梁石魚水位標(biāo)記足足晚了1000多年,以人來類比,在白鶴梁爺爺面前,當(dāng)孫子都不夠格。 那是公元763年(唐廣德元年),又是一個長江水位極枯年份。3月8日,大唐涪州刺史鄭令珪著人在白鶴梁刻下石魚,并注明“石魚出現(xiàn)下去水四尺”,這可能是白鶴梁有據(jù)可查的第一條石魚。此后,唐、宋、元、明、清、民國在白鶴梁鐫刻石魚或水位標(biāo)記不下一百處,記載了長江上游自唐迄今1200多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實況,為研究長江水文的歷史規(guī)律提供了實物佐證,也為后來葛洲壩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勘探設(shè)計提供了重要參考。 四 缺水就缺的地裂冒煙,下雨就下得洪水滔天。大自然就是這么喜怒無常。 洪水肆虐,百姓生命財產(chǎn)沒有保障,就不能安居樂業(yè),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在治理水患方面沒少下功夫,沒少做計劃。1918年,一個南方人寫了一部叫《建國方略》的書,其在《實業(yè)計劃》中這樣寫道: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里而達四川(今重慶, 筆者注)之低地。此地學(xué)界所謂紅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 于江源一部分河流,兩岸巖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 六尋(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尋者。急流與灘石沿 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當(dāng)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以溯 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這個南方人就是提出“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他在書中首次、明確地提出了整治三峽航道和開發(fā)三峽水力資源的構(gòu)想。由于種種原因,這個美好愿景在民國沒能實現(xiàn),也不可能實現(xiàn)。 1893年12月26日,湖南韶山?jīng)_毛貽昌、文素勤(文七妹)夫婦生下他們的兒子石三伢子,當(dāng)二人給兒子起名“毛澤東”后,似乎就注定他這一輩子跟水難舍難分了。 那時出生的人都時興“字”,如孫中山,字“載之”;朱德,字“玉階”;毛澤東也不例外,字“潤之”。只是他自覺不自覺地,名和字中竟然有兩個字帶水。巧的是,毛澤東的籍貫湖南省湘潭縣,無論省名、縣名,也都帶水。 熟諳中國歷史并善于以史為鑒的毛澤東,一直裝著中國的治水大業(y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從治國安邦、造福人民的高度,把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與開發(fā)擺到了重要工作日程,作出了一個又一個重大決策。其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一定要根治海河”、“贊成興建此壩”(葛洲壩)、“高峽出平湖”(三峽大壩)等構(gòu)想。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不僅聽說過這些耳熟能詳?shù)恼Z錄,還看到過他那龍飛鳳舞的題詞。這語錄或題詞,顯示出一代領(lǐng)袖降龍伏虎的自信。 1953年2月19日,農(nóng)歷正月初六,人們還沉侵在新年的喜悅中,地上滿是鞭炮紙屑。毛澤東在武漢登上“長江”艦,并在艦上生活、工作了四天三夜,這在毛澤東的一生中是非常罕見的。上午11點多,“長江”艦起航順江而下,前往南京。在“長江”艦上,毛澤東與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研究探討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diào)兩大水利工程。剛建國時,國家“一五計劃”還未制定,毛澤東與同事周恩來商討國家大型建設(shè)項目,提出建設(shè)三峽工程、南水北調(diào)、鐵路通拉薩設(shè)想,可見這三大工程在共和國領(lǐng)袖毛澤東、周恩來心目中占據(jù)何等重要的位置,工程又是何等重要。 毛澤東、林一山趴在會議桌上,頭幾乎挨著頭,在地圖上圈圈點點,那情景,很容易讓人想起戰(zhàn)爭年代的毛澤東跟戰(zhàn)友們研究打仗的情景來。毛澤東用手指著地圖上的三峽說:“費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庫,還達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為什么不集中在三峽卡住呢?”說這話時,毛澤東雙手還做了一個卡住的手勢。 時間又過去三年,1956年5月31日,毛澤東由長沙坐火車前來武漢,那是一輛綠皮火車,一路叮叮哐哐,雖然是專列,舒適度沒法跟現(xiàn)在的動車相比。一下火車,毛澤東就乘船視察長江大橋建設(shè)工地。工地現(xiàn)場如火如荼,毛澤東對工程進度非常滿意。 毛澤東自小就愛游泳,家門口的堰塘,是他兒時游泳的地方。毛澤東家鄉(xiāng)韶山?jīng)_我去過幾次,那口小小堰塘我見過,風(fēng)平浪靜,不具有挑戰(zhàn)性,早已裝不下胸懷寬廣的毛澤東。毛澤東一看見滾滾長江,如同小孩子一般興奮起來。視察完大橋工地,徑直去長江游泳,一口氣暢游了15公里。 回到東湖小憩,再用中餐——特級廚師楊純清精心烹制的清蒸武昌魚、燒魚塊、回鍋豬肉、炒青菜和榨菜肉絲湯。那榨菜,就是天下聞名、白鶴梁所在地的涪陵榨菜。雖然是普通的四菜一湯,卻是毛澤東的最愛。 毛澤東一邊用餐,一邊望著眼前浩瀚的東湖,吟出了那首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游泳》的開頭兩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雖然是大白話,卻為詩詞開了個好頭。他感激地對楊師傅說:“不吃你的武昌魚,我是寫不出詩來的”。 我們同樣要感謝楊師傅,要不是他燒一盤可口的武昌魚,可能就讀不到這首蕩氣回腸的詩詞: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fēng)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fēng)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yīng)無恙,當(dāng)驚世界殊。 詞的后半部,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描繪的建設(shè)三峽工程的宏偉藍圖,其中的巫山、三峽工程庫區(qū)、神女峰都在今天的重慶境內(nèi)。 五 在長江涪陵下游700多公里的武漢,有一處名勝古跡“黃鶴樓”。白鶴梁,黃鶴樓,兩只鶴子,一白一黃。黃鶴樓雖然始建于三國,比白鶴梁“資歷”老,卻是在唐朝才聲名遠(yuǎn)播,比白鶴梁出名稍早。 讓黃鶴樓聞名遐邇的,憑經(jīng)驗憑想像應(yīng)該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事實卻是唐朝另一位詩人崔顥?!短圃娙偈住肥沼兴脑娮鳌饵S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寫過不少詩,最讓人稱頌的還是這首《黃鶴樓》,成為黃鶴樓千古絕唱,讓其人其樓名聲大噪。但黃鶴樓卻屢遭戰(zhàn)火,屢建屢廢,留下的除了殘磚碎瓦,只有“黃鶴樓”的名字還在,原址也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占。公元1985年6月,異地新建的仿古建筑黃鶴樓勝利竣工。人們常常會問:這座安裝了電梯的黃鶴樓還是歷史上的那個黃鶴樓嗎?反過來說,古代黃鶴樓有電梯嗎? 涪陵地處三峽大壩至重慶主城區(qū)之間,屬三峽工程庫區(qū)。按照三峽大壩185米高程設(shè)計方案,水庫回水位將直抵重慶朝天門,這意味著涪陵白鶴梁將永遠(yuǎn)沉沒于三峽水庫庫底。 對古跡如何保護,國際組織和中國法律都有規(guī)定。 公元1964年5月25日,第二屆歷史古跡建筑師及技師國際會議在威尼斯召開,會議通過了《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fù)憲章》(又稱《威尼斯憲章》)。第六條規(guī)定:“古跡的保護包含著對一定規(guī)模環(huán)境的保護。凡傳統(tǒng)環(huán)境存在的地方必須予以保存,決不允許任何導(dǎo)致改變主體和顏色關(guān)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動”。1982年11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遺址、紀(jì)念建筑物、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屬物),在進行修繕、保養(yǎng)、遷移的時候,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有了這些規(guī)定,對白鶴梁石刻的保護就有了執(zhí)行依據(jù)。 如何保護白鶴梁,一些單位和專家提出了種種方案。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 其一,建立“水下博物館”。1993年,有單位提出建立“水下博物館”方案。即在白鶴梁題刻段上面建一個能頂住30米水壓的巨大密封罩體,開一個隧道通到岸上,供游客參觀。這個方案是原址保護,符合文物保護規(guī)定。但缺點太多,罩體一旦損壞會危及石梁安全;工程難度大、花費高;白鶴梁暴露在空氣之中,不利于文物保護。因此此方案被否定。 其二,建立“岸上博物館”。1998年,有單位提出建立“岸上博物館”方案,即復(fù)制白鶴梁題刻于岸上博物館展示。此方案對原址未起到保護作用,同樣也被否定。 其三,“復(fù)建白鶴梁”。2000年,有人提出“復(fù)建白鶴梁”方案,即在異地依葫蘆畫瓢造一座新的白鶴梁和石刻。依現(xiàn)在的技術(shù),克隆一處白鶴梁和石刻不難,足可以以假亂真,但對原址未起到保護作用。這個方案唯一的優(yōu)點是投資少。 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案了。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題刻原貌,涪陵博物館和文物管理所開始給白鶴梁題刻準(zhǔn)備“后事”,將白鶴梁題刻用硅膠翻成反模,以便給人們留下一點念想。 三峽工程蓄水越來越近,文物部門決定召開會議評審。按說“復(fù)建白鶴梁”方案與巖土力學(xué)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的專業(yè)不搭界,至少是聯(lián)系不太緊密。不知何故,文物部門邀請了葛修潤院士參加會議。 接到通知到正式開會還有一小段時間。期間,供職于上海交通大學(xué)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xué)院的葛修潤教授正好到北京出差。強烈的責(zé)任感,促使他去找國家文物局借來一些資料,在反復(fù)研究白鶴梁石刻保護方案后,葛修潤院士認(rèn)為上會評審的方案不是最佳方案。 那天的評審會議按照預(yù)定議程推進。先是設(shè)計單位代表匯報設(shè)計方案,然后與會專家發(fā)表評審意見。雖然這個方案存在先天不足,但與會專家基本認(rèn)同。會議接近尾聲時,主持人請葛修潤發(fā)表意見。葛修潤院士如果打官腔:“我沒有意見,就按同志們說的意見辦”,接下來就是討論事先擬定好的《評審意見》初稿,逐字逐句討論修改后,“復(fù)建白鶴梁”方案就算評審?fù)ㄟ^了,再按行政程序報批。那樣,真實的白鶴梁將永遠(yuǎn)沉沒于水底,任由江水沖刷,直至消失。我們今天看到的白鶴梁石刻,就跟復(fù)建的黃鶴樓一樣,注定是一處仿制品。 偏偏葛修潤提出了顛覆性意見。 葛修潤講話擲地有聲:“迄今為止,我們提出的白鶴梁保護方案,包括即將通過的這個方案,都不能改變白鶴梁被淹埋的命運。作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護白鶴梁責(zé)無旁貸。如果不能這樣,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失職!” 這世界上,不缺指出問題的人,缺的是既能指出問題又能解決問題的人,葛修潤就是這后者。 葛修潤提出可以運用“無壓容器”原理——這是葛修潤的專業(yè),在白鶴粱原址修建一個充水的透明殼體,定期從長江抽水過濾后注入殼體,以清水來抵消殼體外江水的巨大壓力,使白鶴梁題刻免受風(fēng)浪和泥沙石礫的銷蝕。再建一條透明水下管道,配以強大的光源,讓游客透過管道近距離地觀賞白鶴梁題刻。“無壓容器”方案符合文物古跡就地保護的規(guī)定,既保護了白鶴梁,又能讓人觀賞,而且花費少,最終獲國家文物局通過并得以實施。 公元2010年10月,三峽工程實驗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設(shè)計高程,一代偉人毛澤東描繪的“高峽出平湖”的目標(biāo)終于實現(xiàn)。三峽水庫水下的白鶴梁題刻,在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得以精心保護,千年白鶴梁題刻依然以她迷人的豐姿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 微主元辰,本名袁國新,宜昌人。夷陵區(qū)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著有《邁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悠人生》《網(wǎng)上漫語》《現(xiàn)場批評》,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二百萬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