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骨疽 【治病策略】 1、癰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淺,按之處,陷不復(fù)者無膿,按之處即復(fù)者有膿,不復(fù)者可消,若按之,都強牽者,未有膿也。按之半軟者,有膿也。又手按上下,不熱者無膿,若熱甚者有膿,凡覺有膿,急當(dāng)破之。無膿但氣腫,若有血,不可針破也,慎之慎之。 2、白術(shù)+炮附子(排膿湯)-->用在骨頭化膿。 3、癰腫生在很深的地方,比如說在鼠溪部很深的里面,或者我們平常如果生青春痘又?jǐn)D不干凈,此時要讓膿浮在表面上來時,臨床上可用小柴胡湯,技巧在于劑量: 柴胡五錢,黃芩六錢,半夏兩錢,黃芩、黨參五錢, 桂枝、白芍等量三錢、生姜、甘草、大棗適量 利用小柴胡湯的方劑配合桂枝,就可以讓膿從半表半里肌肉中間浮到皮膚表面上來,這一段就要靠桂枝白芍,桂枝白芍等量,它就能夠浮到表面上。差不多一劑、兩劑,癰膿就浮到皮膚表面上了。 如果剛好生在屁股那邊,坐下去又痛,不坐站著又很累,你去摸痛處時。皮膚表面上卻摸不到,要壓到骨頭旁邊很深的地方,才感覺很痛,這時就要用藥將之發(fā)到皮膚表面上,然后把膿頭去除掉就可以了。吃了這個藥以后,有膿發(fā)到皮表上,痛就止掉了,『膿成自潰,未成即消?!?/span>如果還沒有成膿的就會慢慢消失。 【辯證診斷】 1、(1)淺者為癰,深者為疽; (2)熱甚者為癰,熱微或無熱者,為疽; (3)急者為癰,慢者為疽; (4)高腫者為癰,平塌著為疽; (5)色紅者為癰,色白者為疽。 2、(1)凡癰疽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不敢用;若已潰破,臟腑即虧,飲食少進,一毫冷藥不敢用,腫疽者,癰疽未見膿而腫也。 (2)癰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淺,按之處,陷不復(fù)者無膿,按之處即復(fù)者有膿,不復(fù)者可消,若按之,都強牽者,未有膿也。按之半軟者,有膿也。又手按上下,不熱者無膿,若熱甚者有膿,凡覺有膿,急當(dāng)破之。無膿但氣腫,若有血,不可針破也,慎之慎之。 【辯證治則】 1、多骨疽乃生于大腿之中,多生一骨者是,乃濕熱而生者也。方用當(dāng)歸一兩,金銀花一兩,白芍一兩,柴胡一錢,茵陳三錢,龍膽草二錢,白術(shù)三錢,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即愈。如果失治了,即長一骨,橫插于皮間作痛,必須取出此骨始愈。以鐵鋏鉗出之,外用前生肌方藥膏貼之,兩個即愈。 2、千金內(nèi)托散為治療癰疽、化膿癥極重要之方劑,尤其是體力虛耗者,可應(yīng)用于癰疽、痔瘺、骨疽、多發(fā)性肌炎等。而且用于一切腫物,初發(fā)有熱時,用十味敗毒湯,潰與不潰判斷不明時,用托里消毒散,辨清潰口隨其虛實應(yīng)用千金內(nèi)托散。 3、有的時候我們的癰腫生在很深的地方,比如說在鼠溪部很深的里面,或者我們平常如果生青春痘又?jǐn)D不干凈,此時要讓膿浮在表面上來時,臨床上可用小柴胡湯,技巧在于劑量: 柴胡五錢,黃芩六錢,半夏兩錢,黃芩、黨參五錢,桂枝、白芍等量三錢、生姜、甘草、大棗適量 利用小柴胡湯的方劑配合桂枝,就可以讓膿從半表半里肌肉中間浮到皮膚表面上來,這一段就要靠桂枝白芍,桂枝白芍等量,它就能夠浮到表面上。差不多一劑、兩劑,癰膿就浮到皮膚表面上了。 如果剛好生在屁股那邊,坐下去又痛,不坐站著又很累,你去摸痛處時。皮膚表面上卻摸不到,要壓到骨頭旁邊很深的地方,才感覺很痛,這時就要用藥將之發(fā)到皮膚表面上,然后把膿頭去除掉就可以了。吃了這個藥以后,有膿發(fā)到皮表上,痛就止掉了,『膿成自潰,未成即消?!?/span>如果還沒有成膿的就會慢慢消失。 4、白術(shù)+炮附子(排膿湯)-->用在骨頭化膿。 【辯證比較】 1、第四十六表:瘡癰病癥方治表
【經(jīng)典回顧】 1、虛邪之入于深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nèi)著,寒勝其熱,則骨痛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nèi)傷骨,內(nèi)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fā)于筋溜。有所結(jié),氣歸之,衛(wèi)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shù)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jié),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jié)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jié),深中骨,氣因于骨,骨與氣并,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jié),中于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shù)氣者,其發(fā)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