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名甘根,一名連及草。味苦,平,無毒。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生川谷。 注解: 1、白及:苦平,止血療瘡要藥,功能逐淤生新,補肺損,止吐血。定痛。: 2、白芨、味苦辛、性平、無毒。專門治癰腫、惡瘡、敗疽。臨床上的肺吐血(肺內(nèi)傷、打擊、撞傷、拳擊、打傷),傷科使用。斂瘡澀血。入肺,皮膚病、青春痘等熱病都可以治。 3、味苦、甘、澀,性微寒。入肺、肝、胃經(jīng)。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臨床用名白及。 應(yīng)用方劑: 完胞飲 主治: 白芨為止血療瘡要藥,功能逐淤生新,補肺損,止吐血。定痛。 藥性: 味甘性平味苦 禁忌: 已經(jīng)潰爛的不適合寒涼的藥,用桔梗。凡癰疽已潰,不宜同苦寒藥服,畏李核杏仁,反烏頭。 劑量: 3錢,嚴重5錢。無毒 應(yīng)用: 1、肺內(nèi)傷,吐血 2、止血,加丹皮活血化淤,加麥冬補津液;川穹活血,加天南星去黃痰 3、因為入肺,所以皮膚病、青春逗等熱病都可以治 4、已經(jīng)潰爛的不適合寒涼的藥,用桔梗 5、面頰部黃褐斑,多發(fā)于女青年鼻梁兩旁,其色頗似妊娠斑,只是色素較淡。“五白藥”制成之“五白膏”系有效驗方:白芨6克,白芷6克,白蘞4.5克,白附子6克,白丁香(即雀糞)4.5克,密陀僧3克(用于有潰爛的情況)。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用少許藥末放入雞子清或白蜜內(nèi)攪調(diào)成稀膏,晚睡前先用溫水冼臉,然后將此膏涂于斑處,晨起洗凈。方中白附子法風(fēng)痰,逐寒濕,除一切風(fēng)冷之氣,除面部皮干斑痕,消面部百??;白芷祛風(fēng)燥濕解表,消腫排膿;白芨入肺經(jīng),肺主皮毛,入肺經(jīng)助藥力,消腫生肌,白蘞解毒消癰疽;白丁香化積消醫(yī)。全方配伍,可溫經(jīng)法風(fēng),消斑生新除痕,故而藥后有效。醫(yī)者共治療二十余例,均收到較好的效果。 6、膽汁返流的糜爛出血,加三七6g、白芨10g。 引述: 【甄權(quán)】除白癬疥蟲,結(jié)熱不消,陰下痿,面上皯皰。 【大明】止驚邪,血,癇疾,風(fēng)痹,赤眼,癥結(jié),溫?zé)?,瘧疾,發(fā)背,瘰疬,腸風(fēng)痔瘺,撲 損刀箭傷,湯火瘡,生肌止痛。 【東垣】止肺血。 【靈胎】斂瘡澀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