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自漢朝以來,甘肅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qū),開始與中原建立起緊密的聯(lián)系,并以“西域”的名稱載入中國史冊。在長達兩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地域廣闊的西域曾產(chǎn)生數(shù)以百計的民族國家,其中便包括由漢族創(chuàng)建的大國-高昌,前后存在180年。那么,高昌是如何建國的?它最終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一 高昌立國 高昌國的舊址,大致位于今天新疆中東部吐魯番盆地中,原屬于西域古國-車師前國。西漢元帝在位期間(前48-前33年),漢朝在車師前國境內(nèi)建筑軍事壁壘以防御北匈奴,因為當?shù)氐貏莞叱?、人庶昌盛,因此命名為高昌壁(壘)。與此同時,漢朝在高昌壁設置戊己校尉,主管屯田和軍事,并從中原遷居大量漢民到此地屯墾。從此,高昌逐漸漢化,成為中原文明在西域的重鎮(zhèn)。 西域都護府地圖 西晉至十六國初期,高昌社會經(jīng)濟日漸發(fā)展,開始具備置郡的條件。東晉咸和二年(327年),戊己校尉趙貞舉兵反叛前涼(十六國之一,屬于漢族政權,統(tǒng)治涼州、西域等地),但不久便被前涼文王張駿派來的西域長史李柏擊潰。事后,張駿為加強對西域的統(tǒng)治,設置高昌郡。不久,張駿又將敦煌、晉昌、高昌等3郡和西域都護、戊己校尉、玉門大護軍等3營合并,設立沙州,治所設在敦煌。 兩晉十六國時期,高昌郡先后隸屬前涼、前秦、后涼、西涼、北涼五國,但由于前秦、后涼、北涼都屬于異族政權,對漢族普遍實行壓迫政策,由此導致高昌郡的官吏、百姓跟統(tǒng)治者離心離德,從而為獨立建國奠定基礎。劉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北涼被北魏消滅,亡國君沮渠牧犍被俘虜,其弟沮渠無諱因為不愿投降,便率領殘余部隊向西逃往高昌,在驅(qū)逐太守闞爽后自立為王,史稱后北涼。 后北涼與其他政權對峙圖 高昌淪陷后,闞爽率族人逃往漠北最強大的民族-柔然境內(nèi)避難。由于后北涼的存在威脅到柔然對西域的統(tǒng)治,因此,柔然處羅可汗在考慮多年后,最終在劉宋大明四年(460年)十一月率軍攻陷高昌、殺死沮渠無諱的繼承人沮渠安周,后北涼由此滅亡。事后,處羅可汗?jié)M足高昌漢人的請求,冊立闞爽的族人闞伯周為王,并以“高昌”為國號,此即高昌立國之始(注:闞爽此時已去世)。 二 雄踞西域 闞氏統(tǒng)治高昌期間,對外徹底繼絕與中原王朝的官方往來,而以柔然為其保護國,并長期使用受羅部真可汗的“永康”年號,儼然后者的附庸。然而,隨著原屬柔然的敕勒部落在5世紀末創(chuàng)建高車國,柔然失去對西域的控制,而依然效忠于柔然的高昌由此遭遇厄運。南齊永明六年(488年),高車王阿伏至羅率部攻陷高昌、殺害國王闞首歸,并冊立敦煌漢人官員張孟明為國王。 柔然士兵 跟柔然相比,高車更加反復無常、勒索無度,由此引起高昌漢人的憎惡,而傀儡國王張孟明亦成為眾矢之的。南齊建武三年(496年),高昌民眾殺死張孟明,擁立馬儒為國王。馬儒登基后,懼怕高車的報復,遂向北魏表示效忠,并準備舉國遷至內(nèi)陸。然而,高昌本地人眷戀本土、不愿東遷,遂在南齊永元三年(501年)殺死馬儒,然后擁立右長史麹嘉為王。 麹嘉上臺后,繼續(xù)奉行向北魏稱臣納貢的策略,但不再提舉國內(nèi)遷的事情,由此既找到一個強有力的靠山,又穩(wěn)定住高昌民心。與此同時,麹嘉及其子孫又選賢任能,積極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大力提倡漢族文化傳統(tǒng),實施跟中原相似的官制、法律和財政制度,并將民眾普遍信仰的佛教定為國教。麹嘉及其子孫推行的政策深得民心,不僅穩(wěn)固麹氏王族的地位,還壯大高昌的國力。 南梁時期的中國地圖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到南梁時期(502-557年),高昌的實力達到頂峰,據(jù)《梁書·高昌傳》記載,其疆域最廣時“南接河南,東連敦煌,西次龜茲,北鄰敕勒,置四十六鎮(zhèn)”,是個名副其實的西域大國。說句題外話,此處的“河南”并非今天的河南省,乃是南朝史書對鮮卑族政權吐谷渾的別稱,在今青海省境內(nèi),因位于黃河以南而得名。 三 走向滅亡 隨著6世紀中葉突厥在漠北的強勢崛起,昔日盛極一時的高車、柔然在它的猛烈攻擊下相繼敗亡,即使連北魏都難以抗衡,高昌亦概莫能外。隋朝初年,高昌在西域的大部分郡縣先后被突厥侵占,就連都城也一度淪陷,最終在隋朝援軍的幫助下才得以復國。為報答恩情,高昌不僅向隋朝稱臣納貢,派兵協(xié)助隋煬帝遠征高句麗,甚至還默許他在本國境內(nèi)設置西戎校尉府,以統(tǒng)管西域事務。 唐太宗畫像 唐朝建立后,高昌繼續(xù)奉行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的策略,國王麴文泰為表示效忠,曾在貞觀四年(630年)攜帶妻子宇文玉波(隋朝和親公主,出身北周皇族),前往長安朝覲。唐太宗很滿意麴文泰的表現(xiàn),不僅賞賜頗豐,并且還賜宇文玉波為李姓,封常樂公主,將她加入宗室籍屬。然而,高昌與唐朝之間的親密關系并未維持多久。 貞觀十三年(639年),跟唐朝為敵的乙毗咄陸可汗統(tǒng)一西突厥后,派大將阿史那矩率領軍隊進駐高昌周邊,脅迫后者斷絕跟唐朝的關系。此時,麴文泰或出于自保,或出于“騎墻”心態(tài),認為唐朝無力干預,索性投靠了西突厥。麴文泰背叛唐朝后,與西突厥聯(lián)兵犯伊吾、掠焉耆,阻絕西域商道,并大肆收容從中原逃來的罪犯,由此引起唐太宗的憤怒。 高昌故城遺址 就在麴文泰投靠西突厥的同年(639年)冬天,唐太宗派大將侯君集、契苾何力、薛萬鈞率大軍遠征高昌,由于西突厥沒有派出援軍,麹文泰被迫先后3次向唐朝求和,但都被唐太宗拒絕。貞觀十四年(640年)八月,唐軍包圍高昌城,麹文泰驚懼而死,其子麹智盛開城投降,立國180年的高昌由此滅亡。高昌滅亡后,唐太宗在當?shù)卦O置西州,成為安西都護府的治所,用以對抗西突厥。 最后說個題外話。作為《西游記》中唐僧的歷史原型,玄奘法師在西行求法途中,曾路過高昌國,麴文泰素聞他深通大小乘經(jīng)論,便以最隆重的禮節(jié)將其請入國都講法,時在貞觀二年(628年)。由于極度欣賞玄奘法師的學識、志向和人品,麴文泰摒棄國王的虛榮,跟他結拜為異姓兄弟,成為佛教史上一段佳話(“對母張?zhí)卜◣熂s為兄弟?!币姟洞蟠榷魉氯胤◣焸鳌ぞ硪弧罚?。 麴文泰是唐僧的結拜弟兄 講法結束后,玄奘法師離開高昌繼續(xù)西行,臨行前向義兄麴文泰承諾,在取經(jīng)成功、回返東土時,一定要再次到高昌講法。但遺憾的是,當玄奘法師還在印度潛心求法之際,高昌便被唐朝滅亡,而麴文泰亦撒手人寰。玄奘法師回國后,聽聞麴文泰的后人麴智諶被安置在洛陽,并將赴安西都護府任職時,便托人將自己撰寫的《大唐西域記》贈送給他,以此來了卻其無法兌現(xiàn)當年對義兄承諾的遺憾。 參考書目 魏收(北齊):《魏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李延壽(唐):《北史》,中華書局2000年版。 姚思廉(唐):《梁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 李延壽(唐):《南史》,中華書局1975年版。 玄奘、辯機(唐):《大唐西域記》,中華書局2014年版。 慧立本、彥悰箋(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劉昫、趙瑩 (后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歐陽修(北宋):《新唐書》, 中華書局1975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5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