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12月7日),筆者所寄居頤養(yǎng)天年之地的天氣預報挺準:果然,在昨晚下了一場小雨后,今晨就感覺到溫度已下降了好幾度。 這對于患有20余年肺心病的筆者來說,又將是一道人生路上必須邁過去的坎。 今日,陰云密布的天空下,庭園內(nèi)的花草樹木,黯然失色。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天道如斯,人道亦然;陰極陽生,實為規(guī)律。筆者認為,不必唏噓嗟嘆。 不過相對于天道而言,我們理應曉得:世道,絕無天道這般的嚴謹規(guī)律。 近來,筆者重新安排了頤養(yǎng)天年的作息時間,即晚上8點鐘在電腦上看電影、電視或綜藝、體育節(jié)目;不超過晚上10點鐘,關掉電腦,洗漱后上床半躺著,讀一小時閑書;不超過晚上11點鐘,果斷地關燈,進入夢鄉(xiāng)見周公。 晚間筆者讀的多是些歷史題材書籍,特別是通俗小說類或野史類的明清兩代軼聞趣事。因為明清兩朝距今時間最近,其史料較之商湯、周武、戰(zhàn)國、秦、漢、唐、宋、魏晉、南北朝、元、金這些遠久朝代的史料,更為真實。 但也不盡然。由于正史都是由勝利者們書寫的,所以往往會將前朝史實篡改作為己用,于是致使前朝歷史真相就變得模糊不清,甚至黑白顛倒。 比如,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明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可是在滿人入關推番明朝建立大清政權后,便由清朝時期官員來編撰《明史》。這是中國24正史中的一部,并不符合真正的明朝歷史。 反而是一些野史,卻能真實地反映明朝的歷史真相,而且能顛覆讀史者的想象。 其中由明代沈德符所撰寫,并被史家譽為明朝野史之冠的野史《萬歷野獲編》便是典范。此書通過記述的明朝宮廷八卦、花邊舊聞,反映出真實的明朝面貌,其史料價值相當之高。 有書評者稱,讀過的人都說好:“事有左證,論無偏黨,明代野史,未有過焉者?!?/p> 特別是由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心靈歷史開創(chuàng)者、暢銷書作家當年明月原創(chuàng)出版的《明朝那些事兒》一書,極具權威說服力。 圖片:筆者自拍藏書《明朝的那些事兒》 筆者收藏的此書,其版本是2009年4月第一次印刷本,共7本。因筆者退休后尚處在調養(yǎng)多病之身期間,僅僅匆匆瀏覽過一些章節(jié);之后,于當年8月8日開始上網(wǎng)寫作聊度余生。日日筆耕不輟,早將《明朝那些事兒》一書束之高閣,不再問津。 直到最近筆者改變了作息時間后,才將白話體通俗的《明朝那些事兒》一書翻出來擇要而讀之。 昨晚讀到《明朝那些事兒-大結局》第十二章,即第168頁的《強,弱,之間》段,對文中的“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斗力很強嗎”這一問一答,頗感興趣,特摘錄如下,與網(wǎng)友分享。 ——對于這個疑問,最好的答案,應該是個反問: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斗力怎么會強呢? ——在中國歷史上,造反這類話,從來都是被動式,閑著沒事干,但凡有口飯吃,是不會有人造反的,成本高,門檻也高。 ——但遺憾的是,造反這份工作,除了成本、門檻高外,技術含量還高。 ——西北的民軍里,除了業(yè)余造反的以外,還有很多專業(yè)造反的人士,(也就是反叛的)明軍,而且數(shù)量很多。 ——出現(xiàn)此類情況,歸根結底,原因就兩個字:(朝廷)沒錢(發(fā)軍餉)。 ——沒錢賑災,老百姓吃苦,也沒轍;沒錢發(fā)(軍)餉,當兵的吃苦,就有轍了。 ——兜里沒錢,手里有刀,怎么辦?涼拌,開搶! ——情況就是如此,官兵越來越少,民軍越來越多,局勢越來越撐不住。 |
|
來自: 狼頭長嘯g787np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