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之美,禪之境 作者丨茶詩花 主播丨江南金蟬子 編輯丨安般蘭若(ID:anbanlr) 淡,是一種清雅之美 淡,三滴清水,兩團火焰。 水與火,本不相融,卻巧妙地被一個“淡”字結(jié)合在一起,放下紛紛擾擾,了卻恩恩怨怨,和平相處,趨于內(nèi)斂,歸于中庸。 你給我清涼,我給你溫暖。 于是,便有了淡淡的美意,淡淡的清和。 我喜歡淡淡的感覺。如一壺清涼的月色,洗去塵世的喧囂與疲憊,撫慰著孤獨的黑夜。 又如一抹清雅的茶香,不濃烈,不張揚,絲絲縷縷,仿佛素白的花,開在心間,不染世俗塵埃,兀自生香。 李國文先生曾在《淡之美》中寫道: “一般說,濃到好處,不易;不過,淡而韻味猶存,似乎更難。” 淡之美,是接近自然的本真之美,也是浮華褪去的樸素之美。 淡之境,是“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也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span> 古往今來,多少人,周旋于名利場,奔赴一場場驚鴻宴。 推杯問盞之間,籌光交錯,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帶著偽善的笑意,迷失了自己。 人生天地間,行走于俗世紅塵,很難真正擺脫名利的誘惑。但若一生都為名利所役,被“貪嗔癡”之念所牽絆。 那么,就很難看清生活的真相,難以體悟生命的真諦。 陶淵明五次出仕,五次歸隱。最終,放棄官場的爾虞我詐,寄情山水,淡泊名利。于是有了《歸園田居》的精神家園,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灑然。 陶淵明在他的靈魂疆域里,邂逅了“桃花源”。這片桃花源,是他精神的烏托邦,怡然自得,寧靜祥和。 在我們每個人心里,也藏著一處“桃花源”。無論生活如何困頓,只要心中有這樣一方凈土,心靈永遠都不會困于泥沼。 得意時,我們需知,世事無常,再順利的人生也有苦難與無奈。 失意時,我們也知,內(nèi)心若有桃花源,靈魂就能真正舒展。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吹且环N平和的心態(tài),是一種返璞歸真的堅守,也是繁華落盡的幡然醒悟。 只有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看遍了萬千風景,嘗透了世間百味,才慢慢懂得“淡”的境界。 所有的喧囂漸次退場,那些濃烈的、喧囂的、浮華的東西,慢慢失去記憶。一切終歸平淡,內(nèi)心也趨于淡泊。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是對執(zhí)念的釋然,是精神的恬淡,更是靈魂的徹悟。 任世事滄桑,我亦無憂亦無懼。 淡之美,亦是禪之境 濃烈與淡泊,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濃烈是一種積極的入世方式,鮮衣怒馬,所向披靡。 那么,淡泊便是靈魂的皈依,從容不迫,恬淡安然。 相比于濃烈,我更喜歡淡泊。 淡淡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淡淡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淡淡地體會生命的本真。 想起詩人王維,一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為官,是入世謀生,兢兢業(yè)業(yè),如履薄冰。歸隱,是出世安頓靈魂。不汲汲于名利,悠然陶醉于山水之間。 “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在那個動蕩的朝代,無論外界如何風云變幻,他依然堅守內(nèi)心的一片凈土。在仕途沉浮中,他集儒、釋、道于一身,修煉成一代“詩佛”。 汪國真曾說: “不憂淡泊的生活,并能以淡泊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繁華和誘惑,讓自己的靈魂安然入夢,這樣的人,予自己是云朵一樣的輕松,予別人是湖泊一樣的寧靜。” 人生百味,終歸一淡。世事萬千,淡然一笑。 淡,是一種生活姿態(tài),不慌不忙,臨危不懼。平凡而不平庸,審慎而不世故,從容而不急迫,恬淡而不狷躁。 淡淡地,如細水長流一般,過好自己的生活。 淡,是一種禪意的境界,大智若愚,處變不驚,遠離是非紛爭。 沒有膨脹的欲望,不會欲壑難填。沒有欺世盜名,不會招搖過市。 得與失,成與敗,皆淡然以對。 人生,若得淡之美,便悟禪之境,豈不快哉! 作者:茶詩花(微信:csh3150)安靜的寫作者,文字里的修行者。安般蘭若簽約作者,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多篇文章被《人民日報》《洞見》《十點讀書》等千萬級大號轉(zhuǎn)載。開一間茶館,飲紅塵悲歡。執(zhí)一支素筆,寫世間溫情。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紅塵里相逢》,全網(wǎng)熱銷中。公眾號:茶詩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