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 《詩經(jīng)欣賞》—大雅?文王之什·《靈臺》 (峻岫) 這是一首反映周代盛世游觀的詩歌。 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于牣魚躍。 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于論鼓鐘,于樂辟廱。 于論鼓鐘,于樂辟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靈臺》,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毛詩注疏》]也就是說,“文王嗣為西伯,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則為民所從,事應(yīng)久矣。而于作臺之時,始言民附者,三分有二,諸侯之君從文王耳,其民從君而來,其心未見靈德。”[《毛詩注疏》]其實此種解釋頗為“混謬”,“《大序》謂'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規(guī)摹孟子'樂其有麋、鹿、魚、鱉’為說,然而遺下二章言作樂之義矣。”[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這首詩歌應(yīng)該是:“前二章樂文王有臺、池、鳥、獸之樂也,后二章樂文王有鐘、鼓之樂也,皆述民樂之辭也。”[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其實這就是一首西周的游觀詩。 詩歌分為四章,第一章,詩人寫道: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注釋】“經(jīng)始”:開始計劃營建。“靈臺”:古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攻”:建造。 開始規(guī)劃建靈臺,經(jīng)營設(shè)計巧安排。百姓出力共同建,沒用幾天建起來。開始建造莫著急,百姓紛紛會前來。 第二章,詩人寫道: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于牣魚躍。 【注釋】“亟”:同“急”。“子來”:子民都回趕來。“靈囿”:古代帝王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名。“麀鹿”:母鹿。“濯濯”:肥壯的樣子。“翯翯”:潔白的樣子。“靈沼”:池沼名。“牣”:滿。 君王建造大園林,母鹿悠閑伏樹蔭。母鹿個個都肥壯,白鳥羽毛真潔白。君王建造大池沼,滿池的魚兒真可愛。 第三章,詩人寫道: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于論鼓鐘,于樂辟廱。 【注釋】“虡”:懸鐘的木架。“業(yè)”:裝在虡上的橫板。“樅”:崇牙,即虡上的載釘,用以懸鐘。“賁”:借為“鼖”,大鼓?!?/span>“論”:通“倫”,有次序。 編鐘架上一排排,大鼓小鼓都安排。鐘鼓節(jié)奏真鮮明,離宮快活不歸來。 第四章,詩人寫道:于論鼓鐘,于樂辟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注釋】“辟廱”:一說離宮名。眾說紛紜,難下結(jié)論。“鼉”:即揚子鱷。“逢逢”:鼓聲。“蒙瞍”:盲人。古代樂工由盲人擔(dān)任。“公”:讀為“頌”,歌。或謂通“功”,奏功,成功。 鐘鼓節(jié)奏真美妙,離宮快樂不歸來。鼉鼓聲音蓬蓬響,樂隊瞽師演鄒凱。 這是一首描寫周文王建造靈臺,并在其中飼養(yǎng)各種游魚飛鳥以及各種動物。靈臺成,在其中演奏音樂非常美妙,其樂隆隆的詩歌。詩歌分為四章,第一章,主要描寫開始建造靈臺,主要在于“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也就是說周文王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hù),反映“民情踴躍”,老百姓都來幫工,出工出力,靈臺很快就完成了。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周文王深得民心。第二章,是說靈臺里面飼養(yǎng)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麋鹿,有飛鳥,還有游魚。各種動物都能自由自在地樂在其中。這也是表現(xiàn)周文王治理有方,民眾享受和平安樂的意思。第三章,描寫各種樂器應(yīng)有盡有,第四章描寫盲人樂師,演奏的音樂非常美妙,演奏非常成功。反映“盛世游觀”,氣象渙然。 《靈臺》詩歌雖然采用四字結(jié)構(gòu),但是格式靈活自由,長短不一。顯得詩歌優(yōu)美舒展,活潑靈動。詩歌善于運用雙聲疊韻來描摹動物。“麀鹿濯濯,白鳥翯翯。”“濯濯”是肥碩的意思。“翯翯”是潔白無暇的意思。還有“鼉鼓逢逢”,“逢逢”是聲音和諧的意思,這些雙聲疊韻的運用把動物描寫的栩栩如生。鼉鼓逢逢悅耳的聲音猶在耳畔回響。《靈臺》就“是一首記述周文王建成靈臺和游賞奏樂的詩?!?/span>[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署名 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