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樹德認為,寒濕邪侵襲,痰瘀致痹。 腎虛寒盛表現在三個方面: ①素體腎虛,寒濕深入腎臟; ②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腎氣相應,寒邪入腎; ③久痹不已,復感三邪,內舍肝腎。 治療強調以腎氣為本,以“補腎祛寒”為大法,以“化濕散風、養(yǎng)肝榮筋”為輔,以“壯骨利節(jié)、活血通絡”為佐,從腎虛寒盛證、腎虛標熱輕證、腎虛標熱重證、濕熱傷腎證論治,創(chuàng)立補腎祛寒治法、加減補腎治法、補腎清熱治法、補腎清化治法。 患者,男,48歲,挖地道工人。1971年10月28日初診。 主訴:關節(jié)疼痛、腫大變形、僵硬,不能自主活動1年余。 1970年9月,工作休息后,突發(fā)高熱40℃后出現左膝、左踝關節(jié)紅腫疼痛,行走受限,治療半年后病情逐漸加重,出現雙手腕、雙食指關節(jié)紅腫疼痛、變形、僵硬,活動嚴重受限,雙膝關節(jié)腫大、變形,不能自由屈伸,左膝明顯,雙踝關節(jié)腫大如脫。外院診斷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當時檢查血沉118mm/h,遂至焦老處就診。 癥見:雙膝關節(jié)、雙踝關節(jié)、雙食指關節(jié)、雙腕關節(jié)腫痛、變形,不能自主活動,雙側髖關節(jié)、雙肘關節(jié)、雙肩關節(jié)僵硬,不能活動,就診時需人背抬。怕冷,間斷有發(fā)熱,心中煩熱,納差,偶有惡心,小便黃赤,大便每日1~2次。舌苔白膩,脈弦數。 西醫(yī)診斷:類風濕關節(jié)炎。 中醫(yī)診斷:尪痹;辨證為腎虛寒盛、兼有標熱。 治法:補腎祛寒,散風活絡。 處方:補腎祛寒治湯加減。 骨碎補12g,防風12g,威靈仙12g,制附片10g(另包,先煎30分鐘),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知母10g,白術10g,生姜10g,麻黃6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劑,共6劑。 二診:諸癥皆減輕,上方加伸筋草30g。 1972年5月3日復診:雙腕關節(jié)、雙踝關節(jié)、背部偶有發(fā)脹、疼痛,腕關節(jié)、食指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變形,不影響日?;顒?/span>,食欲明顯改善,考慮病情穩(wěn)定,改用散劑常服。 處方:骨碎補54g,制附片45g(另包,先煎3小時),防風45g,松節(jié)45g,地龍45g,桂枝36g,麻黃36g,知母36g,川續(xù)斷60g,赤芍60g,白芍60g,威靈仙120g,伸筋草120g,白術30g,蒼術30g,澤瀉30g,細辛12g,皂角刺12g。共磨成粉末,溫黃酒沖服,每次服用3g,每日2次。 1973年1月27日復診:膝關節(jié)腫脹消退,余腫脹關節(jié)明顯變小。 繼續(xù)守上方,川續(xù)斷改為90g,加焦神曲、片姜黃各30g,當歸尾、紅花各36g,共磨成粉末,溫黃酒沖服,每次服用3g,每日2次。 1979年隨訪,血沉13mm/h,類風濕因子(+),已可以正常上班。 本文摘自《中西醫(yī)結合臨床風濕病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