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國社會,大多人都存在這么一個想法,等我老了之后,絕對要讓兒女來為我養(yǎng)老。 這樣的想法,看似挺正確的,可實際上,卻存在這兩個弊端。首先,你不知道兒女的內(nèi)心是怎么想的。其次,你不知道兒女有沒有能力為父母養(yǎng)老。 能達到這兩個條件的人,基本上都是鳳毛麟角。因為有心無力的人太多了,或者有力無心的人也占了一部分。 人老了之后,也不能總是指望別人來養(yǎng)老。所謂“靠樹樹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世上,誰都靠不住,除了靠你自己。 很喜歡這么一句話,如果連你都懷疑自己的人生,那又有誰會托起你的未來呢? 別總認為兒女就靠得住,別總認為家人就靠得住。有些時候,希望越大,失望更大。沒有期望,也就沒有絕望。 生活,只能靠你自己。而別人的作用,只能是錦上添花而已。如果少了自身的基礎,那別人再錦上添花也沒有用。 當你60歲后,不管兒女孝不孝順,都要給自己謀幾條“后路”,安保余生。 02 60歲后,別過早把錢交到孩子手上。 在如今這個社會,有些人提出了這么一個觀點,父母就該幫助孩子,提早把資產(chǎn)交給孩子。 像這樣的觀點,其實是有害的。幫助孩子是應該的,可過早地把資產(chǎn)交給孩子,這是沒有必要的。錢財,還是放在自己身邊最安全。 永遠不要低估了人的劣根,永遠不要小看了人的惡性。有些時候,為了利益而違背自己的原則,這是人世間的常態(tài)。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你有錢的時候,別人還會尊重你,可當你沒有錢的時候,也許別人就會瞧不上你,這都是有可能的。為了錢財而改變自己的品性,人就是如此膚淺薄情。 人老了之后,只要沒啥問題,一般都不要讓兒女幫忙,也不要產(chǎn)生過多的利益沖突。不然悲劇就會提前發(fā)生。 借用王爾德的一句話,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xiàn)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03 60歲后,別管兒孫的閑事。 在中國社會,長輩們都有這么一種傳統(tǒng)的做法,那就是管著兒孫的閑事,盡量讓后輩聽自己的話。 管太多,真的是好事嗎?可以說,你管得越多,兒孫跟你的關系就會越來越僵,甚至別人還會在內(nèi)心深處厭惡你。 所謂“閑事莫管,閑人莫理”。無論到了哪個年紀,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足夠了,而對于別人的事兒,不要太上心。連自己的事兒都沒做好,又何談管別人的閑事呢? 唐朝時期,郭子儀為何長壽而終,一生順遂呢?因為他懂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該管的事兒才管,不該管的事兒就不管。因此,唐代宗感慨:“不癡不聾,不做阿家翁。” 身為長輩,還是要糊涂一點比較好,否則又怎能處理好家庭的人際關系呢? 有太多的矛盾都是“管”出來的。別太認真,也許你能更開心一點,兒孫也能更自由一些。 04 60歲后,盡量不要跟兒女靠得太近。 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 你跟兒女的距離太近,兒女就會對你有意見。因為兒女和父母之間的代溝,那是特別嚴重的。也許你的一句話,就會得罪兒女,影響了雙方的關系。 對此,你會認為,為何兒女和父母的關系會這么差呢,這不應該???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都是差不多的。只要你觸及了他的利益,或者惹他不高興,他就會對你產(chǎn)生不好的情緒。到最后,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曾見過一些老人,跟兒女住在同一間房子里面。剛退休那一兩年還是關系融洽的,可退休四五年之后,父母和子女的關系就會出現(xiàn)巨大的矛盾。 別跟兒女靠得太近,這并非是無情,恰恰相反,它是維持親緣關系長久的有效之法。 05 60歲后,要注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有些人退休之后,第一時間就是把自己封閉在家里面,根本不跟別人有任何的往來。這個時候,他們的身心就會出現(xiàn)問題。 為何性格極端的老人會如此之多,為何性情偏激的老人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呢? 說得好聽一點,是因為他們選擇了無止境的孤獨。說得直白一點,是因為他們少了跟別人打交道的過程,讓心靈逐漸封閉起來。 人老了之后,如果可以選擇,還是要跟老朋友經(jīng)常往來,多爬山,多下棋,多旅行,多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兒。如此,才是樂觀積極的晚年生活之道。 自己的幸福世界,并不由別人來創(chuàng)建,而由自己來構造。你有著多美好的向往,你的人生就有了多愜意的滋味。 養(yǎng)好身體,心態(tài)積極,手握錢財,穩(wěn)定家庭,那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會是良辰美景。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