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故鄉(xiāng)村口有位老爺爺,常給我們這些小孩講故事,其中有一則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說古時候有個小孩名叫王祥,生母早亡,父親又娶了一房朱氏,朱氏不喜歡王祥,常在他父親面前講他的壞話,王祥因此受了不少責(zé)打,可是小王祥一點也不記恨他們。 有一年冬天,因天氣格外寒冷,王祥的父親和繼母不幸雙雙臥病在床,小王祥不計前嫌,以柔弱的雙肩勇敢的挑起家庭的重?fù)?dān),整日衣不解帶的侍奉雙親,洗衣、劈柴、做飯啥活都干。 這還不算,繼母朱氏這天偶爾想吃條活鯉魚,可這大雪封山的,上哪去買鯉魚呢?王祥咬了咬牙,就跑到村口那條冰封的大河上,他默默解開自己的衣服,鋪在冰面,然后自己就臥在上面,希望能用體溫化開一塊堅冰,才好下河撈魚。 不料王祥這片孝心一時竟感動上天,身旁的冰面竟自行融化成一個水洞,還從里面躍出兩條鯉魚來,王祥急忙抱著鯉魚跑回了家。繼母吃完魚,病也很快好了,從此對待王祥就像自己親生的一般疼愛,還把王祥送到附近的私塾去讀書,王祥十分聰明勤奮,長大后便靠才華做上了大官,一生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被后人譽為“孝圣”。 有朋友說,你講的這是《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故事吧?呵呵,你猜對了!孝敬父母是咱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有著數(shù)不清的孝敬雙親典范,他們的故事至今都令人津津樂道,萬古流芳,認(rèn)證著那句古老的傳世名言:“百善孝為先!” 好,文入正題!在我國古代的春秋時期,楚國有位賢德的人,具體姓啥叫啥史料記載很少,后人只是親切的稱他為——老萊子。 所謂春秋無義戰(zhàn),當(dāng)時中原大地諸侯林立,整天互相殺伐,黎民百姓是苦不堪言。在這種情形下,老萊子只好帶上父母,推著小車,一路避難到蒙山南麓,靠開荒打獵生活。 老萊子非常孝順,每次做完美味會挑出最好的肉供奉父母,家里重活累活他總是搶先干完,從不讓二老操心。正因為他對父母照料得無微不至,在他七十歲時,兩位老人仍都健康的活著。 望著頭發(fā)花白的父母,老萊子雖說也是一位古稀老人,卻總是想盡辦法讓二老開心愉悅。有一天,他抓來幾只漂亮的小鳥,放在一個籠子里,然后悄悄掛在父母的窗外。清晨,老萊子的父母一起床,忽然聽見一陣鳥兒發(fā)出的動人鳴叫,不禁咧嘴笑著說:“這鳥叫的聲音真好聽啊!”老萊子暗中瞧見,心里感到一陣欣慰,便跳出來說:“這是孩兒送給二老的禮物啊。” 一天早上,老萊子要下地去干活,按慣例,臨走先給父母磕三頭。這時,他父親低頭看見他的滿頭白發(fā),眼眶一下就濕潤了,轉(zhuǎn)頭瞅著老伴說:“唉,沒想到咱兒子都這么老了,看來咱倆在世上的日子不多嘍。”老萊子聽見父親這么說,心里不由五味雜陳,晚上回來后便仔細(xì)琢磨,怎么才能讓二老忘記年齡呢?除非,除非自己可以變小……想到這,老萊子一下興奮起來。 次日,他下山托人做了一件五色彩衣,還買了一個撥浪鼓。回來后,便身穿彩衣,搖著撥浪鼓在父母面前跳躍歡呼,逗得兩位老人前仰后合,見父母這么開心,七十歲的老萊子從此走路都裝成小孩跳舞的樣子,只為取悅父母。 還有一次,老萊子為二老端水進(jìn)屋,可一個不小心,他被門檻絆個跟頭,摔了一跤。聽見動靜的父母拄著拐杖,忙走過來看,老萊子怕他們傷心,干脆就翻了個身,四腳朝天,嘴里還學(xué)著剛剛出生的嬰兒,大聲啼哭起來。 這下,二老以為老萊子仍在故意逗他們玩,彼此對視一眼,不禁哈哈大笑著說:“這個淘小子,這把年齡了,還學(xué)嬰兒哭!快起來,看衣服都臟了。”老萊子這才一個起身,吐著舌頭跑了。 故事寫到這,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然而不知不覺間,內(nèi)心已對老萊子這種老頑童形象平地生出一種無比崇敬之感……,讀者朋友,你們也是嗎?請留言告訴我。(故事改編自《烈女傳》,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下原文。) 成語:老萊娛親,比喻子女想盡辦法孝敬奉養(yǎng)自己的雙親。 網(wǎng)圖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