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于書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阿英同志在《海上買書記》中說:“獲得了不常見的珍秘書籍,有如占領了整個世界,這說法雖不免有些夸張,但歡快的心情,確實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這種心情大概也是許多“嗜書如命”的同志所經歷過的吧。 記得50年代初期,那時尚無家室之累,每到節(jié)假日,逛舊書攤是我最大的樂趣之一。當時北京舊書攤不少,最集中的,要數東安市場,即現(xiàn)在的東風市場。那時的東安市場,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全部打通為售貨大廳,而是回環(huán)縱橫,曲徑通幽,如同穿迷宮一般,初次進去的人,甚至會轉來轉去找不到出口。吃穿用各類物品分別在市場各個部分,而東北部分,則是集中賣舊書的所在。那里除了幾個規(guī)模較大的舊書店以外,圍繞四周的全是名副其實的舊書攤,成排成行古今中外的舊書,任顧客隨意翻閱選購,每逢到了那里,便覺書香撲鼻,目醉神迷。雖然書架上并不都是珍藏秘籍,卻品類繁多,琳瑯滿目。東翻西翻,忽而被那本書所吸引,便會駐足在那里看得忘了周圍的世界,忘了時間之流逝,直到中午腸胃打起架來,才匆匆到賣各種小吃的攤上,胡亂地吃點爆肚、燒餅、棗糕之類,然后重又返回去,繼續(xù)徜徉于文浪書海之中,神游于精神殿堂之內,簡直覺得人間似乎沒有比這更大的快事了。那時編輯部同志中,有此癖好者不在少數,文藝評論家侯金鏡便是其中的一個。有時星期天會在那里遇見他,便相對會心一笑。有一次在他家中閑談,他忽然興致勃勃地從書房中取出一本書來,原來是1933年新月書店發(fā)行的,聞一多先生的名著《死水》,全書裝幀樸素,只有91頁,薄薄的一小冊。但那詩里為中國命運擔憂的悲憤煎熬之情,卻如同烈火在每一頁上燃燒,震撼了多少人的靈魂。金鏡同志高興地告訴我,這是他在東安市場舊書攤上發(fā)現(xiàn)的,他雖然已經有了一本,但還是忍不住把它買了回來,如果我沒有,他就把這本送給我。這對我真是喜出望外,仿佛意外地得了什么獎賞,那歡樂之情“確實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這本書至今仍珍藏在書柜中,不僅因為聞一多先生的詩,也因為那友誼的溫馨。 東安市場改建時,我雖已被打發(fā)到農場勞動去了,聽人告訴我,改建后的東風市場,舊書攤、舊書鋪全沒有了,我悵然若失良久,心里總覺得不是滋味。但后來“文革”厄運降臨,認定“知識越多越反動”,那時,我想,東安市場的舊書攤如果一直保留下來,大約也逃脫不了傳播“四舊”的罪責,那些書籍也逃不脫聚而焚之的命運,倒不覺有點釋然。人的心理真很奇怪。到了現(xiàn)在,偶然到夜市一游,只見許多風味小吃都恢復了起來,不免想起逛舊書攤的無窮樂趣。那么,舊書市、舊書攤是否也能恢復起來,讓人們重有機會到書海中遨游一番呢?不過那時,舊書攤的書是很便宜的,只要你有慧眼,花幾角錢就可以買到自己心愛的書,花幾塊錢甚至就可以滿載而歸,像個凱旋的將軍了。如果是作為奇貨可居,漫天要價,唯利是圖,或者再來個愛搭不理,冷眼相向,恐怕那歡樂也就要大大地打折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