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氏歷史文化宗親網(wǎng) 鐘氏源流研討資料 再論宋襄公之孫鍾離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節(jié)點江西修水鍾揚山 提要:一、“遨公仕晉”是一個歷史誤會,春秋宋國并無此人。二、“離”與“黎”混用,符合古漢語諧音與通假例規(guī)。三、以樂器、樂尹肇啟鍾氏是以訛傳訛。四、“鍾氏染羽““鍾官”均與姓氏無關(guān)。殷商之后微子受封于宋,在春秋宋國桓公之后的子姓家族中肇演了鍾氏。這是史書、唐宋以來姓氏典籍和各地鍾氏宗譜都有記載并得到族人公認的史實。然而,由于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封禁了大量史籍,加之朝代更替伴隨著戰(zhàn)亂,除皇家以外能完整保存繁衍記錄的氏族微乎其微,人們認知姓史難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最早的鍾氏歷史人物,目前只能追溯到《左傳》所記錄的鍾離、鍾儀、鍾建。欲從其而下找出一代代傳承,只能是綜觀分析史書典籍和散存各地的舊譜。眾所周知,所謂舊譜,目前能見者最早的亦不過清初,而各地版本大相徑庭。 因此,要形成子姓肇演鍾氏的共識還需要一個漫長的艱難的過程。筆者通過近年努力,今年春寫就了《宋襄公之孫鍾離是子姓肇衍鍾氏的唯一節(jié)點》(以下簡稱《節(jié)點》)一文,打破了人們多年形成的思維定勢,引起了議論。出于正本清源的初衷,隨著認識的深化,現(xiàn)依據(jù)《春秋左傳》等史書典籍,就鍾氏啟源一些疑點繼續(xù)作些探討。 一、“遨公仕晉”是一個歷史誤會,春秋宋國并無此人。“遨公仕晉,生州犁仕楚,食采于鍾離,因以為姓”。這幾乎是宋朝以來多本姓氏書上關(guān)于鍾氏啟源的基本觀點,也是族人從譜書上形成的思維定勢。究竟春秋宋國歷史上有沒有公子遨,根本依據(jù)只能是“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和《竹書紀年》。然而,翻遍這些書及其注疏,細辨桓公以下六代,不見記載子姓家族中公子遨這個人與他仕的事,而且春秋宋國也沒有公子遨這個人與他仕晉的事。 為何現(xiàn)存多數(shù)舊譜上都把它作為啟源記載?從清康乾修譜盛行上溯,不難發(fā)現(xiàn),建安人(福建)章定作于宋嘉定己巳(1209)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說:“鍾姓,宋微子之后?;腹鴮O伯宗仕晉,生州犁,仕楚,食采鍾離,因氏焉。子孫或單姓鍾氏,或復姓鍾離”。往前又有南宋興化軍莆田(福建莆田)人鄭樵(1104年~1162年)著《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說:“鍾氏,晉伯宗之后,晉之賢者也,為郤氏所殺,子伯州犁奔楚,邑于鍾離,子孫以邑為氏?!?/p> “鍾離氏,出自子姓,宋桓公之曾孫伯宗仕晉,被郤氏所殺。其子州犁逃奔楚國,居于鍾離(今安徽風陽),其后以邑為氏或姓鍾離,或姓鍾氏”。章定、鄭樵的依據(jù)出處在哪?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歐陽修等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鍾氏出于子姓,與宗氏皆晉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鍾離,因以為姓?!薄白谑铣鲎宰有?。宋襄公母弟敖仕晉,孫伯宗為三卿所殺,子州犁奔楚,食采于鍾離。”可見這是首見記有“遨公仕晉”的書。想必此說歐公的寫作班子亦不無來歷。繼續(xù)上溯,可見《元和姓纂》上說:“桓公曾孫伯宗,仕晉;生州犁,仕楚,食采鍾離,因氏焉。子孫或姓鍾氏?!庇终f宗氏是“周大夫宗伯之后,以官命氏。齊有宗樓。。。。案豆盧詵嶺南節(jié)度判官宗羲仲碑:昔宋襄公之母弟仕于晉,至伯宗三郤所害,州犁奔楚,其子家于南陽,以王父字為氏。此較“宗伯”之說似為有據(jù)?!边@就很明白了,原來“仕晉”一說出于林寶于公元812年寫成的《姓纂》,而其依據(jù)僅僅是其寫書之前不到五十年的一塊碑(筆者在《節(jié)點》文中己經(jīng)細說)。把《姓纂》與《世系表》兩相對照,林寶只說宋襄公之母弟仕晉,而《世系表》則直言宋襄公之母弟為公子遨仕晉。由于這兩書的成書背景,“遨公仕晉”這樣一件經(jīng)傳上子虛烏有的事便逐漸成為了“史實”,一傳再傳,“謊言重復千遍成為了歷史”。 二、“離”與“黎”混用,符合古漢語諧音與通假例規(guī)。 既《左傳》記載宋襄公的之孫是鍾離,按春秋戰(zhàn)國時姓名通例鍾離就是氏鍾名離(筆者在《節(jié)點》文中己經(jīng)論述)。有人說:“大司馬公子卬,“卬”是姓還是名,難于定論”。司馬是職,王臣繼位為成公,其子自然稱公子,無疑是子姓繼承者。顧炎武《日知錄·氏族》說:“考之于《傳》,二百五十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薄蹲髠鳌飞蠜]有稱姓的人?!皡n”是名不需我們來定論!鍾離既名離為何諸多舊譜上又記為黎?如湖南族譜載,“原名公孫黎,因避亂奔楚任楚大夫而食鍾離之地,以鍾為氏,以離為名”。其把稱謂公孫寫在黎之前,后說以鍾為氏,以離為名,正符合當時人名通例。其實這對黎與離也是一種很好的詮釋。不妨依《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就“犁”“犂”“黎”“離”作番辨識:先說現(xiàn)代漢語的“犁”?!犊滴踝值洹飞显隼?,注釋:《正韻》鄰溪切。同犂。詳後犂字註?!墩f文解字》上沒有“犁”“犂”二字,只有“”,注釋是:耕也從牛黎聲郎奚切?!犊滴踝值洹飞显?,注釋:《唐韻》郎奚切?!都崱窇z題切。并音黎。《說文》:耕也。從牛,黎聲。與犂同。詳犂字注。這說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犁”在《說文》中就是,不僅音同結(jié)構(gòu)上只是下部右側(cè)比黎字多一牛而已。 《康熙字典》上“犂”字注釋很多,僅摘其中:犂,《廣韻》郎奚切。《集韻》《韻會》憐題切,并音黎。又《史記·呂后紀》:犂明。注:徐廣曰:犂,猶比也,將明之時。又《史記·歷書》:祝犂協(xié)洽。注:祝犂,巳也。又地名?!蹲髠鳌ぐ辍罚喝兰稗@。注:犂一名隰,濟南有隰陰縣?!夺屛摹妨夥矗至χ?,二音皆可讀?!都崱坊蜃鲾痢!俄崟匪鬃骼??!肚f子·山木篇》犂然有當於人之心。音義不當留。 再說現(xiàn)代漢語的“黎”,古時很多異體字?!墩f文解字》上的“黎”字,字形為,結(jié)構(gòu)與今大不同。其注釋是:履黏也。從黍,省聲。,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郎奚切?!犊滴踝值洹飞稀袄琛弊忠苍凇笆颉辈俊F渥⑨屢埠芏?,僅摘其中:《唐韻》《集韻》郞奚切。并音犂?!墩f文》:履黏也。作履黏,以黍米。又縣名?!肚啊さ乩碇尽罚何嚎だ桕柨h。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黎山,在黎陽之南。又《玉篇》:衆(zhòng)也?!稌虻洹罚豪杳耢蹲儠r雍??资瑁豪瑁\(zhòng)也。又與邌同。黎明,比明也?!妒酚洝じ叩奂o》黎明圍宛城。註:索隱曰: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又與瓈同。玻瓈。《本草》作頗黎。又人名?!稌虻洹罚耗嗣撕?。傳:重黎之,有羲氏、和氏。又《集韻》《韻會》憐題切,音藜。又《集韻》良脂切,音棃。義同。 這又明白告訴我們,犂與黎不僅音同義亦有同。如,“犂,猶比也,將明之時”與“黎明,比明也?!薄袄?,猶比也。謂比至天明也。”就一個意思,其通假也就無須言之。 又說現(xiàn)代漢語的“離”。現(xiàn)在人們大都覺得離是分別之意。其實,《說文解字》上的“離”,古文字形為,其注釋:山神,獸也。從禽頭,從厹從屮。歐陽喬說:離,猛獸也。〖注〗臣鉉等曰:從屮,義無所取,疑象形呂支切。而“離”的注釋為:黃倉庚也,鳴則蠶生。從隹,離聲,呂支切。 《康熙字典》上的“離”字,也注古文字形為音chi,注釋是:《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并音扌+離。同魑。又《韻會》鄰知切。同離。明也,麗也。《易》卦名。 又散也,違也?!稌x書·宣帝紀》:司馬公尸居馀氣,形神己離。亦同離。 《康熙字典》上的“離”字注釋更復雜,僅摘其中:《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幷音驪?!墩f文》:黃倉庚也,鳴則蠶生。從隹,離聲?!队衿罚阂嘧鼷Z。又卦名。 《易·離卦》:彖曰:離,麗也?!队衿罚弘x,明也。又《玉篇》:散也。又《玉篇》:遇也?!肚皾h·揚雄傳·反離騷》注:應劭曰:離,猶遭也。又《禮·名堂位》:叔之離磬。注:又離謂次序其聲懸也。疏:叔之所作編離之磬。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前長離而后鷸(去鳥)皇。注:服虔曰:皆神名也。師古曰:長離,靈鳥也。按《前漢·禮樂志》作長麗,注云:星名。張衡《思玄賦》:前長離使拂兮。注:長離,南方朱雀神也。又地名?!蹲髠鳌こ墒迥辍罚簳怯阪R離。注:鍾離,楚邑淮南縣。又國名?!肚皾h·西域傳》:東離國,大國也。《拾遺記》:泥離之國來朝。又《集韻》抽知切。音癡。本作螭。又《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注:離靡,謂相連不絕也。離,音力爾反。又與荔同。又《廣韻》《集韻》《韻會》并郞計切,音麗。又葉音黎。又葉良何切,音羅。韓愈《裴少府墓銘》:支分族離,各為大家。 之所以不厭其繁列出如此多注釋,為的是方便大家了解,古漢語中的字音字義是遠遠不能用當今之普通話來讀來解的?!犊滴踝值洹贩怖f:“古韻失傳,晉魏以降,創(chuàng)為律韻行世”,“切韻有類隔、通廣諸門,最難猝辨。”“音韻諸書,俱用翻切,人各異見,未可強同?!惫糯娜~(諧)音字、通假字很多,我們不能簡單化用今之常識的去辨析古時的人名地名國名。 何況,看清朝以后舊譜,用諧音字通假字的也很多。有宗支字派本為“彥”,可其老譜統(tǒng)載為“愿”。兄弟分別修譜,名中“蔭”字有的則記為“胤”字。當今社會生活中,如“尚”與“上”、“運”與“應”、“崇”與“從”、“風”與“豐”等等混用的不勝枚舉。著書立說不嚴謹,難免讓后人陷入苦思冥想之中?!墩f文解字》《康熙字典》載明了“犁”“犂”“黎”“離”“離”的音與義,載明了離“又葉音黎”。認真琢磨理解這些字,對我們認知姓史、正本清源應當是有重要作用的。 三、以樂器、樂尹肇啟鍾氏是以訛傳訛。 用渣等三老在“校正本”之“辨疑剖訛”中說:“早在春秋時,有鍾儀、鍾建為司樂官伊始,樂器中以'鍾’為十二律之首,故以'鍾’為姓,其后裔鍾子期,能識俞伯牙所彈高山流水之音,此派為紀念鍾子期,以'知音堂’為堂號”。從其說“俞伯牙”來看,顯然是據(jù)明代《東周列國志》一說,孰不知俞字是馮夢龍所加。 平心而論,這也不是三老首創(chuàng)之說。三老之前就有譜載:鍾氏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孫名建,為昭王司樂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鍾賜姓。清人張澍(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鄉(xiāng)榜,嘉慶四年(1799)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在《姓氏尋源》中也說,鍾氏“當是以官為氏”。 其實,諸如以樂器“鐘”、“伶官”、“樂官”、“樂尹”“司樂大夫”為氏之說,不乏譜、書記錄,但都是于史無據(jù)、考證偏頗、以訛傳訛。 首先,《左傳》成公七年(前584年)載明鍾儀是鄖公。《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宣公十一年中明載:“楚縣大夫皆僣稱公?!边@里的僣稱是謙詞。成公九年(前582年)鍾儀被囚軍府,晉侯“問其族,對曰:'泠人也?!唬?#39;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鄙頌猷y公的鍾儀本來就鍾氏,能樂是他先父之職官,怎能把堂堂正正的一邑主官說成是司樂官,更不能以他學會先父操琴就認定其以樂官啟姓。 再說,《左傳》記載鍾建“負季羋以從”是公元前505年。鍾建背季羋之前就姓鍾,背了季羋并成為其丈夫后才被封為樂尹,不能以他的職官認定他以樂尹啟姓。若他是羋姓豈不是兄妹成婚?所以,鍾建既不是羋姓,季羋也不是他妹妹,更不是作為楚樂尹再去鍾吾改鍾姓。 其三,“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鍾賜姓”更說不通。很明顯,這昭王就是以妹妻之并封鍾建為樂尹的楚昭王。既楚昭王之前就有“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這善知音明顯是鍾子期。查楚康王(即熊招)在位是前559年-前545年。既然“康王之子”就鍾子期,又怎么還要昭王以鍾建先世采食之地鍾賜姓?鍾子期是“康王之子”既無史載,且康王之前幾十年鍾儀由晉返楚就充當了晉楚和解的使者。楚國從熊澤(前1043--前?)起直至楚王負芻(即熊負芻前228年--前223年)被秦所滅歷代都是姓熊,康王之子怎么又成了鍾子期。可見所考有誤。 筆者屢查《左傳》未見任何微子后裔以樂器、樂尹肇衍鍾氏的記載。之所以會有此說,或許就因為《康熙字典》注釋:“鐘”字關(guān)于律名的義項中有“按《周禮》鐘皆作鍾,古字通用”一說,就認為鍾姓最早以官為氏,是周期樂宮官鐘師后代。不妨了解一下《周禮·春官》記載的“鐘師”。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云:“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設(shè)官分職,以為民極。 乃立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禮官之屬: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鐘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鍾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凡祭祀、饗食,奏燕樂。凡射,王奏《騶虞》,諸侯奏《貍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掌鼙鼓、縵樂?!睆倪@可知,鐘師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這群人的職責就是以鍾鼓奏樂。沒有明確的節(jié)點、寵統(tǒng)說一群以鐘師為職的人啟姓鍾也是不能成立的。 再說禮官之屬的還有:掌教擊磬、擊編鍾的磬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笛、管,舂、牘、應、雅的笙師,掌金奏之鼓的鏄師,掌教韎樂的韎師,掌教舞散樂,舞夷樂的旄人,掌教國子舞羽、龡籥的籥師,掌土鼓、豳籥的籥章,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的鞮鞻氏,掌藏樂器庸器的典庸器,掌舞器的司干,這每一職責分別都有一群人承擔,也就是說禮官之下有一個龐大的隊伍。所以,說會操琴就是樂官,說以“樂官”為氏,都是有失偏頗、不能成立的。要不是不了解《周禮》、要不是字義理解偏頗,那就是為固執(zhí)已見找托辭。 四、“鍾氏染羽”“鍾官”均與姓氏無關(guān)。 既以樂官啟姓不成立,是否又以其它官職啟姓?的確,某地民國丙子年譜所載的《序文》中就說:“爲姓乃周官有鳧民爲鍾鍾氏染羽鍾師掌金奏其時疇人世官久爲姓號安知散發(fā)三代之後不爲鍾氏而必以伯氏食邑爲據(jù)耶敘望以鍾屬頴川世代遙遙莫可稽矣”。然而細考這一說也不能成立。 “鳧民爲鍾”、“鍾氏染羽”源出于《周禮·冬官考工記》?!犊脊び洝肥窍惹貢r期手工藝專著。記述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類、30個工種,其中6種已失傳,后又衍生出1種,實存25個工種的內(nèi)容。書中分別介紹了車輿、宮室、兵器以及禮樂之器等的制作工藝和檢驗方法,涉及數(shù)學、力學、聲學、冶金學、建筑學等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總結(jié)。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是齊國官書(齊國政府制定的指導、監(jiān)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yè)、工匠勞動制度的書),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該書主體內(nèi)容編纂于春秋末至戰(zhàn)國初,部分內(nèi)容補于戰(zhàn)國中晚期?!犊脊び洝肥恰吨芏Y》的一部分。《周禮》原名《周官》,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組成。西漢時,“冬官”篇佚缺,河間獻王劉德便取《考工記》補入。 說到這,可見“爲姓乃周官”其實是誤解了“周官”二字。《周官》實則是《周禮》,并不是一個人。既《考工記》是手工藝專著,那“鳧民爲鍾”、“鍾氏染羽”是什么意思呢?鳧fú,《說文解字》注釋:“舒鳧,鶩也。”《康熙字典》注釋中有多項,其中就有:“《爾雅·釋鳥》:舒鳧,鶩。郭注:鴨也。疏:野曰鳧,家曰鴨。”“又官名。《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為鍾?!墩滞ā罚壶D,入水不溺,以名鍾工,取虛浮之義?!薄坝拄~鳧,人名。蜀山氏之君也。見《成都記》?!薄坝著D茨,草名?!倍犊脊び洝分忻鞔_記載:“設(shè)色之工:畫、繢、鍾、筐、幌?!薄犊滴踝值洹贰版R”字注釋中也有一項明確注釋:“又重也?!吨芏Y·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註:鍾,重也。染色欲其深,重羽以飾王后之車及旌旂也?!苯馕鲞@些注釋,就很容易理解鳧民為鍾鍾氏染羽的含義了。把這作為鍾氏啟源完全是一種曲解,是不能成立的。 除了以上所說,還有“鍾官”一詞?!犊滴踝值洹贰版R”字注釋中有一義項:“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鍾官令丞。《註》鍾官,主鑄錢官也?!夺釢h·隗囂傳》坐挾銅炭,沒入鍾官?!边@所說的鍾官都是與鍾字有關(guān)官名。同樣,沒有明確的節(jié)點、寵統(tǒng)說鍾氏“當是以官為氏”、或以“鍾官”啟姓都是不能成立的。把古籍上見到的鍾字都與鍾氏啟源聯(lián)系上來,難免誤入歧途。 寫到這里,筆者覺得,姓史記錄的雖然只是一個族群繁衍的歷史,但它是社會發(fā)展、文明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聯(lián)想起“事實就是事實,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實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黃、指鹿為馬的言行都是徒勞的。黑的就是黑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黑的。一切顛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爆F(xiàn)在,我們探討姓氏啟源,還是要堅持正確的歷史觀,以辨證唯物的觀點來正本清源,平心靜氣的共同探索。目的就一個:姓史不能容納謊言,姓史也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族人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這才是我們應取的姿態(tài)。因為歷史會逐漸久遠,但不管承認不承認,永遠就在那兒。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初稿 —————————————————————————————————— 注:引文出處 1《春秋經(jīng)傳集解》晉杜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8年新1版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藏(影印本) 2《竹書紀年》(影印本) 3《史記》:《全本史記》珍藏版西漢司馬遷著華文出版社出版2010.6第1版 4《漢書》班固著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2010.9第1版 5《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全三冊唐林寶撰岑仲勉校記中華書局出版1994.5第1版國防大學圖書館藏(影印本) 6《古今姓氏書辨證》(宋)鄧名世撰王力平點校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6版(影印本) 7《說文解字》(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中華書局影印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 8《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9《春秋左傳正義》《周禮》《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據(jù)《國學網(wǎng)》繁體版影印本所載。 10所引用族譜資料,均據(jù)各地珍藏的木刻板、石印版老譜原版原件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