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下,我發(fā)現(xiàn)一張消除糖尿病的方子,它就像一巴掌,狠狠扇在所有內科專家的臉上。 臨床干了一輩子,我深切地感受到:最難治的其實不是病,而是病人的心。 就好像糖尿病,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這病根本就治不好,這世上真的存在治不好的病嗎? 19世紀的天花,染上了就會在絕望中死去,那時候,天花就是不治之癥,但是最后出現(xiàn)了疫苗,人們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不治之癥,其實也就是那樣。 我剛從醫(yī)時,肝硬化也治不好,但是現(xiàn)在呢?臨床治愈的案例不勝枚舉。 糖尿病也是一樣,西醫(yī)認為治不好,只能吃降糖藥,打胰島素,這樣的說法是否能站得住腳呢? 判斷一件事正確與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出一個反例,你說治不好,我只要能找到一個治好的,治不好的說法便會不攻自破,這就是辯證的思維。 臨床上有,而且有很多,我們一會再說,現(xiàn)在我們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并且很容易就能查到的: 民國時期的胡適,就是糖尿病,他去國外留了幾年學,思想開始西化,不相信中醫(yī),在西醫(yī)哪里折騰了幾年,沒治好,最后被陸仲安用最簡單的黃芪湯治好。 這在很多資料里面都能查到,不知道那些每天鼓吹糖尿病治不好的人,如何解釋? 我在臨床上待了40年,怎樣治病,我很清楚,如果有人跟我說糖尿病治不好,我會回答:那是你水平不夠而已。 市面上的降糖藥,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大家如果和我一樣,清楚每一類降糖藥的原理,就會明白:這東西只能控制指標、數(shù)據(jù),想用它來治病,還是免了吧。 去年,門診上來了一位患者,糖尿病3年,因為只是斷斷續(xù)續(xù)吃降糖藥,所以血糖忽高忽低,最高的時候,空腹血糖11.2mmol/L。 他受夠了天天吃藥,吃飯的時候,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生活,轉而來找中醫(yī),找了幾個月,找到了我這里。 四診合參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脈弦細,舌紅,苔薄黃,口干,有潮熱感,眼脹,脖子發(fā)脹。 擬方:參須,麥冬,天冬,花粉,黃芩,知母,五味子,葛根,天麻,鉤藤。 患者服藥了20劑,口干、眼脹、脖子脹的感覺已經(jīng)減輕,我讓他繼續(xù)服藥,前后用了兩個多月,再查血糖,空腹血糖已經(jīng)降至6.2mmol/L。 治療這位患者,前后一共用了兩個多月,糖尿病畢竟不是頭痛腦熱,三五劑藥就好,那是不可能的事。 醫(yī)案到這里就完了,但是我們還有三個問題: 1,這位患者是什么問題?我是如何辯證的? 這個患者,根本在于陰虛內熱,我是怎么知道的呢? 首先,舌紅,苔薄黃,這是陰虛有熱的表現(xiàn),微微口干,這也是陰虛有熱,津液受損,陰虛生內熱,所以患者會感覺到潮熱感。 2,糖尿病的本質是什么? 說簡單點,血糖,代表著血液中一種能量,陰津充足的情況下,這個能量被稀釋了,血糖就不高,陰血不足了,能量就聚在一塊,形成了血糖偏高。 就好比河床里的石頭,水充足的時候,石頭看不見。只有水不足的時候,陰津干枯,石頭才露出水面。。 3,開這個方子,我是怎樣考慮的? 麥冬+天冬,滋補肺陰、胃陰、腎陰,宛如一場甘露,從天而降。 花粉+參須,清熱、瀉火、生津,滋補氣陰。 黃芪+知母,清熱養(yǎng)陰,葛根,輸布津液,升發(fā)脾精,五味子入心,益氣生津。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可以說把全身上下的津液,補了個遍。 因為患者還有頭暈腦脹、眼脹脖子脹的情況,說明血壓也不穩(wěn),這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非常常見,所以我又加了鉤藤清肝熱、平肝陽、息肝風,天麻平肝陽,祛風止眩暈。 治病,是十年磨一劍,自我降下第一位患者的血糖之后,我就相信: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乃至無數(shù)個。 治病,不是試錯,西醫(yī)還可以用小白鼠,但是中醫(yī)卻什么也沒有,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治病,必須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因為我馬虎了、大意了,卻要讓病人為我的錯誤買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