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心血來潮,與高中同桌通話一時余,暢敘至夜半。說來說去,話題總是繞不開高中時代的人和事。躺在書房抽屜里的高中畢業(yè)證書清晰地提醒著我,我的高中生活已然遠去十余年了。十余年的時間湮沒了許多。如今,那三年求學的經(jīng)歷慢慢變成了碎片,綴連這些碎片的繩索已經(jīng)朽爛。 還能從記憶之淵打撈到多少碎片呢?面對高中同桌繪聲繪色地憶述我們共有的高中經(jīng)歷,我有時竟一臉茫然——有這回事嗎?努力想一想,方才漸漸清楚起來。 不明白為什么,我很少想起高中的事情。心理學家肯定要說,存在某種壓抑性的記憶障礙??墒?,我至今不知道障礙著什么。坦白地承認,對于高中,我確實有過一個小小的心結。然而,它能否算的上記憶障礙呢?不得而知。 我所就讀的高中是縣里的次等高中。最好的高中毫無疑問非一中莫屬。在我尚在鄉(xiāng)里讀初中之時,時常聽師長們說道:“考入一中就意味著半只腳踏入大學?!币虼?,投考一中自然成了我初中三年奮斗的目標。實事求是地說,初中三年我的學習成績用“名列前茅”形容不算自夸。那時候,我所在的年級約有三百多名學生,我的成績時常躋身年段前十。偶爾失足,也鮮少跌出前二十。或許因為這個原因,我的班主任和多位授課老師對我報考一中寄予厚望。遺憾的是,我的中考成績并不盡如人意,最終以幾分之差與一中失之交臂。尤其令我感到不平的是,考入一中的13位同學之中,有些平??荚嚺琶麑覍以谖抑?。這件事情對我打擊甚大,想起父親失望的神色,師長們的寬慰之辭始終沒能平復我憤憤的情緒,整個夏天我都在“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愧悔中度過。后來,父親不知道在哪里聽來的一句鼓勵之語對我進行勉勵,那句話的大意是“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我是帶著父親的失望和期許開啟我的高中生活的,所以在入學之初,我便暗懷臥薪嘗膽之志。 校 園 我的家鄉(xiāng)別名“巖城”,巖者,高山也,于此別名似可想見吾縣多山的地理環(huán)境。我的高中校園便坐落在山坡上。山為鳳凰山,據(jù)縣志記載,吾縣自明季建縣以來,孔子廟、文昌閣、朱子祠均建于此山山麓。在許多邑人的眼里,鳳凰山已然是本縣的文脈所在。 我依然記得第一次到高中校園的場景。沿著一段長長的緩坡上去,坡的盡頭即是高中校園的大門口。大門口設有十余級長長的臺階,金黃色的校名高高的立在大門之上。從緩坡一路走來,驟然見到居高臨下的校門,竟然覺得這個校門端的氣勢不凡。 拾級而上,進入校園,映入眼簾的是兩排蓊郁蔥蘢的樹木。樹木的近旁是大操場,環(huán)繞大操場的是一棟教學樓、一棟科技樓,以及一座小小的舞臺。事后我才獲悉,我的高中母校設有初中部,通常是初一和高一在一棟教學樓,相對應的,初二與高二、初三和高三也在同一棟樓。而這個大操場是每周一全校師生舉行升旗儀式,以及每天學生課間操的最主要用地。 穿過兩排樹木,眼前又是一條長長的階梯。階梯的左邊有數(shù)棟高樓,那便是學生宿舍區(qū);階梯的右邊是一棟較矮的建筑,那里分布著食堂和圖書館。那個食堂是我高中三年主要的用膳之地,而圖書館我?guī)缀鯖]有踏足。繁重的課業(yè)已經(jīng)讓人疲于應付,哪里還有余暇讀閑書呢? 這便是初入校時高中母校留給我的直觀印象。至于我了解到高二、高三的教學樓在何處,公共廁所在哪里,學校的另一側(cè)還有一個地下食堂,那已經(jīng)是很遲的事情了。 窘 迫 與我的初中母校相比,高中母校的校園環(huán)境當然要顯得更加闊大和幽美。然而,初入高中校園,我并沒有感到欣喜和好奇,縈繞我心的是長久的窘迫感。 最直接的窘迫自然是源于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未讀高中之前,我長年在鄉(xiāng)下老家生活,鮮有進城的機會。相當長一段時間,城關是我心中渴盼抵達的遠方。每當元宵佳節(jié),聽到旁人描述城關的元宵節(jié)是何等的熱鬧時,少年時代的我便格外期盼有朝一日也能見識一下城關是如何鬧元宵的。當然,我清楚地知道,父親是不可能特意帶我到城關過元宵的——那意味著多出一筆不必要的開支。父親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只要你好好讀書,將來考進縣城的高中,還怕看不到嗎?” 然而,當我真正考入縣城的高中,有大把時間去游逛這個曾經(jīng)在我心中期待已久的遠方時,我卻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局促。沒錯,我怕走出校園太遠,忘了返校的路。鄉(xiāng)下的野徑崎嶇難行,可是即使是夜晚,我也找得到回家的路;城關的馬路寬大平坦,然而就算是白天,我也擔心迷路。因為這個原因,入學后的很長時間,我都沒有出校逛街。 讓我感到窘迫的還有交流問題。高中同學來自吾縣十八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地方的方言皆不相同,因此只能以普通話交流。然而,在入學之初,我對于講普通話感到很別扭。先前在鄉(xiāng)里讀書,同學都是老鄉(xiāng),無論課上課下,相互之間均以方言交談。只有在課堂上回答老師提問,我們才短暫使用普通話。其時,如果有同學以普通話作為日常交流語言,那多半會被視為裝腔作勢。而初入高中,為了能與同學正常交談,我被迫開始學說普通話。 因為說慣了方言,初講普通話時,很不流利,經(jīng)常一緊張,說話便期期艾艾。這讓我很苦惱。所幸,同班之中尚有兩個初中老鄉(xiāng)。與他們交談時,我便可以操起老家的方言。然而,因為吾鄉(xiāng)方言與其余同學的方言差異甚大,常常引來他們的學舌和戲謔。這使我產(chǎn)生一種受辱感。從此,我更愿意保持緘默地將全副身心投入到學業(yè)上,而不是呼朋引類地談天說地。 課 程 當時的課程有哪些呢?我已經(jīng)記不詳細了,只記得每天課程都排的滿滿的,晚上還要晚自習至十點許。即使是周六,也需正常上課。到了高三,更是一周只休周天下午半天。語數(shù)英無疑是有的,這三科的分值占據(jù)高考總分泰半以上;理化生和政史地也是有的,它們分別是理科生與文科生必學的科目。我就學時,高一尚未進行文理分科,所有科目皆需學習、考試。高二時,由學生自愿選擇文科還是理科。文科生攻讀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理科生致力物理、化學、生物三科。語文、數(shù)學、英語,無論文理科均需修習。 高一那年,我被物理公式和化學方程式整的頭暈轉(zhuǎn)向,所以在高二文理分科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科。盡管那時候就有一個論調(diào)甚囂塵上:將來文科生不好就業(yè)。可是,對各類數(shù)字和公式的畏葸毫無懸念地壓倒對未來擇業(yè)的擔憂。最終,我全憑自己的興趣,成為了一名文科生。 當然,選擇了文科并不意味著徹底告別理科。我記得高二那年還是有開設理化生的課程。盡管彼時那些課程已不為文科生所重,但當時風傳的一則小道消息還是讓我們不敢太過掉以輕心。據(jù)傳,文科生需參加一場理化生的會考考試,會考成績以ABCD四個等級評定,并記入學生檔案,作為將來高考擇優(yōu)錄取的一個參考依據(jù)。這則傳聞多少約束了我們對理化生的放縱,我肯定是有認真復習那些課程的,我的會考成績均以A等通過。然而,那些課程在我頭腦中竟未殘留任何痕跡,我完全記不起當時授課老師教學的情景了。 不對,生物老師還是讓我印象深刻。他大約30出頭,戴著一副眼鏡,給人一種文質(zhì)彬彬的感覺。有一天上課,班里一位男生不知為何突然爆了一句粗口,恰好被生物老師聽見。生物老師瞬間勃然大怒,當場與那位男生爆發(fā)激烈的言語交鋒。班級頓時陷入一片肅靜,生物老師的斥責之聲顯得尤為尖利。此事已經(jīng)過了十余年了,當日生物老師盛怒時脖子上青筋暴起的形象至今難忘。 老 師 文理分科后,許多不參加高考的科目漸次被剔除,每天與我們打交道的幾乎都是教授語數(shù)英、政史地的老師,他們從高二陪伴我們至高考結束。相處日久,自然對他們記憶尤深。 我們的班主任是我們的政治老師,高高瘦瘦的,寫的一手好板書,許多堂課的主題是如何提升我們班級的學生成績。高二升高三時期,為了鼓舞士氣,他特意組織我們觀看王國權的高考勵志演講視頻。最后,又以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收尾。這堂課令我印象極深,以致現(xiàn)在當我聽到《怒放的生命》的旋律,當日的情景時常在我腦中浮現(xiàn)。 不僅如此,臨近高考前幾個月,班主任又別有心裁的想出另一種方式激勵我們。他要求每位學生將自己心中沖刺的大學以及激勵自我的格言寫出來,并制成寬大的海報,張貼在教室的顯眼處,以時時鞭策學生。 班主任此舉與夫差不忘父仇頗似。史載,春秋時期,吳王闔閭進犯越國,為越國所敗,最終身負重傷歸國而亡。其子夫差繼位后,矢志報仇。為此,他安排宮人每天站在高處對自己喊:“夫差,你難道忘記越國殺了你的君父嗎?”每每聽到喊聲,夫差就會振奮地大聲回復道:“不敢!” 這種每日提醒自己的辦法,讓夫差長期處于不斷進步的態(tài)勢,吳國的發(fā)展一日強過一日,最終夫差成功復仇。然而,對于我們來說,那張海報是否也起到類似的鞭策作用就不得而知了。畢竟那時候我們對于大學的概念非常模糊,每位同學在自己意欲投考的大學一欄均寫著本一、本二、本三等空泛的字眼。 語文老師是位半“絕頂”的中年男性,喜開玩笑,經(jīng)常笑呵呵的,讓人感覺很親切。他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一字訣——背。背古文、背詩詞、背經(jīng)典文章,以及背一些他摘選出來的佳段,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一方法令我受益匪淺,盡管我的高考語文成績并不見佳,但許多經(jīng)典辭章,至今還能脫口而出。 數(shù)學老師是位體態(tài)顯胖的中年男子,講課語速平緩、語調(diào)低沉,似顯漫不經(jīng)心。我素乏理科思維,數(shù)學成績歷來平庸,上他的課經(jīng)常聽著聽著就打盹了。也許因為我時常睡眼惺忪的聆聽數(shù)學課,所以數(shù)學老師竟留給我略帶慵懶的印象。 英語老師是位中年女性,據(jù)說是齊魯人士。未經(jīng)求證,不知真假。但她聲音洪亮、清脆,吐字發(fā)音帶翹舌,講話快人快語,上課從不拖沓,這份豪邁與干練倒是符合北方女性的氣質(zhì),想來是北方人應該無誤。有一件小事我記憶猶新。那天大約是默寫英語單詞,英語老師不知不覺走至我跟前,駐足觀望良久,而后對著我的作業(yè)悠悠地點評道:“人長得很清秀,怎么字寫的那么潦草?”當然,我把這句話視為表揚。我一廂情愿地認為,這是對我顏值的肯定,而非對我字跡批判。 地理老師也是一名中年男士。中等身材,但中氣十足,上課抑揚頓挫,講解題目條分縷析、言之有序,我很喜歡他的課。他上課有一個特點——動輒隨機點名提問。被提問者如果答得好,他會予以充分肯定,并提議同學們報以掌聲。我曾獲得過他的掌聲,這極大的滿足了我小小的虛榮心。從此,我對地理的興趣愈濃。經(jīng)常下功夫鉆研地理,并常向其求教。不過,地理老師也會有不耐煩的時刻。一道題目屢教不會時,他會對學生說:“回去自己悟!” 歷史老師是位中年女性。披一肩長發(fā),夏天常穿連衣裙,講課不疾不徐,顯得格外的端莊優(yōu)雅。她為我們復習歷史時有一習慣,在每一個階段會送我們一句格言警句。至于她送過哪些格言警句,我已悉數(shù)忘卻。印象最深的是,她偶爾會在課堂上講述她女兒投考大學的一些情況。那時,我便覺得聽她述說她女兒的高考情況,要比聽她講課有趣的多。 當然,我還記得我們的年段長——一個微胖的中年男士。他留給我的印象是終日板著臉,像是時刻準備逮住幾個“壞”學生教訓一番。每次召開年段大會,他經(jīng)常措辭嚴厲地批評年段里出現(xiàn)的不正之風,如自習課吵鬧、上課遲到、學生逃課等違紀現(xiàn)象。 不過,我也見過他溫和的時刻。每次期中、期末等較為重要的考試之后,他會召集年段排名前20名的學生到其辦公室聆訓。其時,我的成績尚可,是年級前20名的???,因此有幸多次領教段長的垂訓。說“訓”有些過甚其辭了。此時的他已然斂起平日嚴肅的面容,露出少見的和顏悅色,對我們進行一番嘉許。時隔有年,那些慰勉人心的話語早已隨風飄逝,唯對其和悅的笑臉記憶甚深。 看 球 高中階段,最為興趣的體育項目是籃球。學校的大操場和小操場皆建有籃球場,每至課下時間,便有學生在那投籃。我的籃球興趣也是始于高中時期。班里的多數(shù)男生熱衷于打籃球,閑時也以談論籃球為樂。那時,每個班級都有訂閱報紙。每天報紙一到,就有男生搶著去看體育新聞之NBA動態(tài)。我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始慢慢地迷戀上了看球。 我的高中母校設有體育特長班,那些能跑善跳的體育生,每次訓練之余,常會分組打籃球賽。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和球技皆遠超一般學生,打球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常常吸引同學圍觀。他們打球時間較為固定,一般是在傍晚放學至晚自習前的那段時間。久而久之,這逐漸成為一道校園風景線。許多個黃昏時分,經(jīng)常可以見到一群學生圍在球場邊上神情專注地看球,直至晚自習鈴聲響起才意猶未盡地各自散去。 圍看體育特長生打球是一種樂趣,觀看NBA球賽也是一種樂趣。那時候,多數(shù)學生是沒有配備手機,與父母通話多半是用校內(nèi)的公用電話。部分配有手機的同學也均是老式的按鍵手機,集上網(wǎng)、看視頻、聽音樂于一體的智能手機尚未普及。因此,學生們只能通過學校食堂和校外快餐店的電視收看球賽。每至中午飯點時刻,食堂里、快餐店內(nèi)經(jīng)??梢娨淮笕耗猩坎晦D(zhuǎn)睛地圍看NBA球賽的盛況。那時候,姚明所效力的火箭隊和科比所在的湖人隊是學生中人氣指數(shù)最高的兩支球隊。前者是因為中國人的身份,后者是由于高超的球藝。我也是在那個時期成為科比忠實的粉絲。 去年,這位陪伴我度過青蔥歲月的籃壇巨星不幸罹難,一位同是科比球迷的高中同學特意給我來電,在電話里,他久久地訴說著他的震驚和悲傷。臨了,我的朋友感慨再三:科比走了,我們的青春不在了,那個屬于科比的時代正在退出歷史的甬道而緩緩關閉。真是難以置信!一代傳奇球星就這樣倉促的落幕了?! 男生,女生 如同許多文科班一樣,我們班的男生數(shù)也是遠低于女生。人們似乎一直存有這樣一個偏見:女生適合讀文科,男生更宜讀理科。事實好像也在不斷地驗證這個偏見,每次考試拔得頭籌者幾乎是女生。 我所在的班級是A班,即所謂的尖子班。同學們大多是心無旁騖,一心向?qū)W。無論是晨曦,還是深夜,教室里均可見學生挑燈讀書的壯景。桌面書本、試卷堆積如山,學生伏案做題、背書,不知疲倦。 如此之多的少男少女朝夕相處,是否會擦出些許感情的火花呢?當時已經(jīng)暗地里喜歡看到心儀的女生,當然僅是一種朦朧的情緒。理論上并不明白什么是愛情。公開出雙入對者幾近于無。無意之間曾經(jīng)聽到一位男生說了一句話:“某某男生與某某女生互生情愫?!蔽毅读税肷巍悄膬蓚€呢?這事自然不能亂問,只好暗暗觀察。最終并沒有弄清楚是哪兩個。直至高考結束多時,那些暗生的情愫才嘩啦啦地浮出地表。這時,我才知道,互有好感者豈止兩個。 畢 業(yè) 當時的高中生都明白,高中三年勤苦讀書的目的只有一個——考大學。隨著高考漸至,這個觀念的分量一日一日地加重,終于在六月七日、八日那兩天成為現(xiàn)實。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這兩天如同一道巨大的關卡。邁過的人便可將積壓已久的試卷、練習冊、糾錯本……瀟灑地甩下,繼而喜笑顏開地展望下一個征程——大學。 如今我告別大學校園都已近十年了,高中生活早就退到了渺不可及的遠方。十余年的光陰一晃而逝,昔日的高中同學眼里多少有了些成熟甚或滄桑。近些年,我也鮮少游逛家鄉(xiāng)的這座小城。每次回去,都是行色匆匆的趕路。日漸發(fā)胖的身體填滿各種務實的打算,這時誰還有那個閑情逸致故地重游,感時傷懷呢?偶爾與高中同學聚首,回憶起一些往事,竟也心生疑惑——真的有這回事嗎?那些故事仿佛嵌在另一個時代,既遙遠又清晰,感覺很不真實。 2021年11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