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一個縣令寫的小楷,這字越看越美,堪稱一場視覺盛宴! 當代書法界有很多人寫“丑書”,當然在這些“丑書”當中,有一些作品是極為精彩的,但對于沒有美學基礎的人是無法欣賞的,還有一些真正的“丑怪”之書,沒有一點的傳統(tǒng)技法支撐,從而流于“江湖體”。 而在瀚如煙海的書法分類當中,有一類書法滿足了雅俗共賞的需要。這一類書法的特點是既有傳統(tǒng)古法的技術支撐,也不失當代人對于審美的追求。 清朝有一位在廣東當縣令的官員,楷書寫得極好,他曾經給自己的好友寫過一件“草堂記”,那是為了恭賀友人的新居落成之喜,此作被當時的人刻成了碑,百年以后此碑出土,碑上書法完好無損,并且成為了讓當代人極為傾慕的楷書。 清代的書法在整個書法史上并不算有名,但文人群體的整體書法水平可以說遠勝于當代書林,那個時代書法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書卷氣息”濃厚,能夠寫一筆好字的人一般讀書都不差,而讀書極好并且能夠考取功名的人,其書法往往更為精湛。 在清代“舉人”或者是“進士”才有機會當“縣令”,而在楷書規(guī)范程度作為考量重要標準的選拔體系當中,每一個官員的書法都必定是不差的。 此作叫做徐元禮。 他流傳下來的這件書法叫作《吳氏重修草堂記》。若不是這件無意之間流傳下來的書法,我們便很難記住這位籍籍無名的“縣太爺”。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這件徐元禮的《吳氏重修草堂記》融合了魏碑與唐代的技術,將魏碑寫得不那么“峭拔”,也將唐楷寫得不那么拘謹。是真正打破了唐楷的桎梏,把楷書寫活了。 當代學習楷書朋友,有一個重大的彎路,那就是將楷書“寫死了”,點畫刻板,用筆呆滯,狀如算子,而真正高明的楷書是靈動的,是活的,是能夠打通與行書之間的界線的。 清代的楷書名家一般都有著深厚的唐楷基礎,到了晚清時期,書壇開始崇尚“碑學”,在鄧石如、趙之謙、吳讓之等人的影響之下,書法人開始關注魏碑楷書,這個時候的魏碑楷書開始出現(xiàn)與唐楷的融合。 這個時候的書法往往是融合了唐楷與魏碑楷書的優(yōu)點,并且被一些高級文人書寫出來,呈現(xiàn)出來了一種別樣的意趣,對于當代學楷書的朋友大有意趣。 而今,我們將這件徐元禮的《吳氏重修草堂記》原作進行了重新的整理和編修,以供大家學習臨摹。 欲購此徐元禮《吳氏重修草堂記》,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