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物 隋唐時期(581-907)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階段。國都長安成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繁華的都市,中國與世界廣泛交往。這一時期陜西文物反映出隋唐文化通過兼收并蓄、創(chuàng)新發(fā)展,達(dá)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陶羊|元(1271-1368) 陶雞|隋(581-618) 彩繪陶子母豬|隋 巔峰盛世—— 手工業(yè) 隋唐手工業(yè)是中國古代手工制造業(yè)的一個高峰。官營、私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市場的擴(kuò)大和需求的加劇,使手工制造業(yè)較前代有了顯著的提高,產(chǎn)量有了明顯的增加。大量的絲綢、金銀器、三彩器、瓷器和銅鏡展現(xiàn)了絲織印染、金屬鑄造和陶瓷燒制等高超的技術(shù)水平。 ▼唐代瓷器生產(chǎn)地 ▼唐代中外交通路線圖 ▼玄焋取經(jīng)路線圖 錦紈巧麗—絲綢 唐朝絲綢品種繁多,有織錦、綾、刺繡、紗、羅、縠(hu2)、綺、織成、緙(ke4)絲等。絲綢產(chǎn)量大、質(zhì)量高,并隨著海、陸絲綢之路大量輸往西方。由于大量級收外來文化,其織物的結(jié)構(gòu)、紋樣、用料、用色乃至工藝技術(shù)都有了突破性的進(jìn)步,達(dá)到了中國古代絲綢生產(chǎn)的頂峰。 ▼隋唐服飾 ▼唐女子化妝與發(fā)髻式樣 ▼畫眉樣式、各式花鈿與點(diǎn)唇樣式 斑斕瑰異——唐三彩 Corgeous Tri-colored Wares 唐三彩是以黃、綠、藍(lán)、褐、紫等顏色為主要釉色經(jīng)焙燒而成的陶制品。在燒制過程中由于助溶齊鉛釉的流動,各色呈現(xiàn)出濃淡層次或者交流融合,形成錯綜復(fù)雜、絢麗多彩的色釉,俗稱“唐三彩”。唐三彩的出現(xiàn)、發(fā)展與唐代厚葬風(fēng)氣有直接光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陳設(shè)。 ▼三彩燒制工序與成份 唐代金銀器按用途可以分為飲食器、雜器、藥具等幾大類。器型多種多樣,紋飾以鳥獸、花草、人物故事為主。制作手法有模沖、鈑金、范鑄、切銷、拋光、鉚接、鎏金、鏨刻等,許多器物都是運(yùn)用多種工藝制作而成的。早期金銀器具有濃厚的波斯薩珊風(fēng)格,之后從器型到紋飾都逐漸中國化。 ▼隋唐銅鏡分期表 唐代貨幣 唐代貨幣以園形方孔銅錢為主。金銀也具貨幣職能,常鑄成餅形或鋌(Ding4,玉笏)狀,主要用于供奉和納稅。 ▼唐代貨幣 ▼銀餅 唐瓷器 ▼秘色盤|Secret Celadon Dish 五曲花瓣口,胎體較薄,釉色均勻凝潤,光潔如玉。外壁存留繪有宮女的包裝紙印痕,此器發(fā)現(xiàn)于法門寺地宮,為唐皇室供奉,其發(fā)現(xiàn)揭開了千古之謎—秘色瓷的神密面紗,精美的質(zhì)量,絕妙的燒造技術(shù),堪稱古瓷之珍。 秘色瓷是浙江越窯燒制的一種青瓷,釉色青碧、晶瑩潤澤,好似湖面般清澈碧綠,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中的詩句“九秋風(fēng)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秘色瓷所呈現(xiàn)出的悅目色澤。至于“秘色”二字的含意,目前有幾種解釋,一種認(rèn)為它專為皇宮燒制,釉色配方和燒造工藝對民間保密,取其秘而不宣之意,故稱秘色瓷。再有將“秘”解釋為中秋,引申為入貢,“色”為品類、種類,“秘色瓷”就是指進(jìn)貢的品類。 ▼青瓷四系罐 Celadon Pot with Four Ear Handles ▼素胎黑花缽 White Roughcast Almsbowl with Black-glazed Flowers
▼絞胎三足罐 Roughcast -mixed Pot ▼白瓷注子 White Porcelain Pitcher ▼長沙窯黃釉人物壺 唐彩陶器 ▼ 三彩天王俑|彩繪天王俑|彩繪描金天王俑|彩繪天王俑 ▼ 彩繪鎮(zhèn)墓獸 - 三彩鎮(zhèn)墓獸 Painted/Tri-colared Figure of Tomb Guardian ▼彩繪生肖俑 Painted Pottery Figures of Zodiac Animals ▼ 綠釉香熏 - Green-Glazed Censer 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北塬出土|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 石香熏 Stone Censer ▼ 彩繪象座塔式罐 唐 西安市西郊出土 Painted Stupa-shaped Pot with Elephant Pedestal ▼ 白石阿彌陀佛造像|White stone statue of Amitabha ▼彩繪陶臥駝 Painted Pottery Crouching Camel ▼彩繪陶馬 Painted Pottery Horse ▼彩繪陶馬 ▼彩繪胡人騎馬帶犬狩獵俑|唐大足元年(701) ▼絞胎騎馬狩獵俑|唐神龍二年 ▼彩繪胡人騎馬桶 ▼彩繪牽駝俑與駝/三彩胡人牽馬俑與馬/彩繪騎臥駝俑 ▼彩繪雙環(huán)髻女舞俑 ▼彩繪女俑 Painted Female Figure ▼ 彩繪陶說唱俑 Painted Pottery Entertainment Figures 唐開元二十七年(739) 西安市西郊伸失十囊墓出土 ▼ 彩繪陶說唱俑 ▼彩繪貼金鎧甲男騎俑 Painted and Gold Mounted Male Horse Rider ▼彩繪帷帽女騎俑與彩繪釉陶笠帽女騎俑 ▼彩繪貼金武官俑與彩繪貼金文官俑 ▼彩繪貼金文官俑 唐仕女像 ▼彩繪女立俑 Painted pottery Femal Figure ▼彩繪持鏡女立俑 ▼ 三彩女立俑 西安市郊三橋出土 Tri-colored Pottery Femal Standing Figure ▼ 三彩女立俑 西安市郊中堡村出土 Tri-colored Pottery Femal Standing Figure ▼三彩男裝女俑 西安市郊區(qū)出土 Tri-colored Female Figure with Male Garment
唐三彩 ▼三彩注盆|唐大足元年(701)|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三彩堆花雙耳扁壺|西安市長安區(qū)魏寨鄉(xiāng)出土 Tri-colored Pot with Design of Applied Flowers ▼三彩四孝塔式罐
▼三彩西瓜 ▼ 三彩馬 ▼ 三彩馬 ▼ 三彩粉盒 ▼三彩建筑模型(復(fù)制品) 唐 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長方形兩進(jìn)院落。中軸線上的建筑有大門、四角攢尖亭、懸山式前堂、假山水池、八角亭和歇山式后寢。兩側(cè)是進(jìn)深較淺的廊房。中軸線對稱布局,雕梁畫棟、制作精美,是研究唐代民居建筑的極好模板。 隋唐銅器與金銀器 ▼仁壽鏡 隋 永壽縣出土 Bronze Mirror with Inscriptions "Ren Shou" ▼ 天馬鸞鳳紋銅鏡 Bronze Mirror with Designs of Hevenly Horse and Phonixes ▼ 四神十二生肖紋銅鏡 隋 (581-618) 西安市東郊郭家灘出土 Mirror with Design of Twelve Zodiac Animals and Four Divinities ▼四鸞銜綬紋金銀平脫鏡 唐 西安市東郊韓森寨出土 Mirror with Lacquered Back Inlaid with Four Phoenixes Holding Ribbons in Their Mouths ▼鎏金折枝花紋五曲銀碟|法門寺地宮出土 ▼銀長杯 Silver Long Cup ▼鎏金鏨花三足銀壺 Gilded Silver Three-feet Pot with Engraved Design ▼春秋人物紋三足銀罐|唐(618-907) ▼銀瓿 Silver Pot|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光明紅砂銀盒 唐 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Silver Box with Cinnabar and Characters "Guang Ming Sha" ▼鎏金銀鎖|唐(618-907) 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鎏金刻花銅羊鎮(zhèn) ▼鎏金鐵心鈾龍 唐 西安市南郊草場坡出土 Gilded Bronze Dragon with Iron Core ▼金頭飾 唐武德四年(621) Gold Hair Ornament 西安市咸陽國際機(jī)場賀若氏墓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唐墓畫 ▼唐墓分布圖 ▼章懷太子墓壁畫 Murals from Tomb of Prince Zhang Huai 章懷太子墓位于陜西省乾縣乾陵鄉(xiāng)。章懷太子李賢(654-684)是唐高宗第六子,武則天所生。生前受封潞王、沛王、雍王并于上元二年(675)立為太子,奉令監(jiān)國。文明元年(684),武則天逼其自盡于巴州。神龍二年(706)中宗以雍王身份將其遷回乾陵陪葬。景云二年(711),睿宗追謚其章懷太子,并重開墓室,與妃房氏合葬。該墓發(fā)掘于1971年。地下全長71米,由墓道、四過洞、四天井、六小龕、甬道及前后墓室組成。出土600多件隨葬品及50多組壁畫。壁畫分兩次繪制(神龍二年首次繪制,景云二年將甬道以后重新繪制),內(nèi)容取材于墓主生前的生活場景,有出行圖、儀仗圖、馬球圖、客使圖和眾多侍男侍女圖等,表現(xiàn)了李賢生前奢豪的生活以及太子監(jiān)國時期的威儀。畫面構(gòu)圖完美,場面宏大,造型生動,線條流利遒勁,顏色絢麗,是古代美術(shù)史上的杰作。 ▼雙層壁畫 這幅侍女與侏儒圖是唐景云二年追謚墓主章懷太子時重新繪制的。在揭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背面也有壁畫痕跡,修復(fù)后發(fā)現(xiàn)為兩位侍女形象,據(jù)分析當(dāng)是唐神龍二年墓主以雍王身份初次下葬時所繪壁畫印痕,為迄今罕見的雙層壁畫。 ▼武惠妃墓壁畫 Murals from Tomb of Imperial Concubine Wu Hui Fei 武惠妃墓即唐玄宗貞順皇后敬陵,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大兆鄉(xiāng)龐留村西側(cè)。武惠妃(699-737)是女皇武則天的侄孫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開元十二年(724),唐玄宗廢王皇后,封寵愛的武氏為惠妃,宮中禮遇等同皇后。開元二十五年(737)武惠妃病逝,玄宗極其悲傷,追封其為貞順皇后,葬于敬陵。此五幅壁畫繪制精美,堪稱代表了盛唐壁畫的最高水平。曾于2005年被盜往境外,后經(jīng)公安機(jī)會和文物部門艱辛追索,于2010年回歸祖國并入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高髻侍女圖 原繪于武惠妃墓甬道東壁,高119.9-125.3厘米,寬59.5-65厘米。圖中侍女體態(tài)豐腴,頭梳蓬松輕垂的高髻,兩鬒抱面,濃眉細(xì)目,直鼻小口。上身內(nèi)著暗黃色長袖襦衫,外著淡青色束胸曳地長裙,肩繞淡清色披帛,足穿尖并沒有履。雙手或持云頭形如意或捧包袱。神情恬靜端莊,雍容華貴。從裝扮與所持物件看,其身份應(yīng)為內(nèi)官中的尚服之屬。 ▼紅衣男裝侍女圖 原繪于武惠妃墓墓室南壁甬道口西側(cè),高119.9.3厘米,寬79.1厘米。圖中繪兩名并肩侍立,女扮男裝侍女,均面龐圓潤,體態(tài)豐腴,肅穆靜立,目視前方。戴黑色幞頭,羅巾束額,黛眉修長,兩頰紅潤,身著紅色圓領(lǐng)闊袖長袍,腰系黑色革帶,足空線鞋。左側(cè)侍女雙手隱于袖中,持一柄云頭開如意,右側(cè)侍女雙手捧一黑色圓。此兩侍女穿著男裝,為唐宮廷中所稱之“裹頭內(nèi)人”,即宮廷中服侍帝后的貼身近侍。從所持物件看,其身分應(yīng)為內(nèi)官中的尚服之屬。繪畫線條流暢,色彩鮮明,人物塑造栩栩如生,為典型的盛唐風(fēng)格。 ▼韓休墓壁畫 Murals from Tomb of Han Xiu 韓休(672-740),字良士,唐京兆長安(今西安)人,玄宗朝名相。其子韓滉為唐朝著名畫家,所繪《五牛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2014年,陜西歷史博物館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對西安市長安區(qū)大兆鄉(xiāng)韓休與夫人柳氏的合葬墓進(jìn)行搶救性發(fā)掘。墓葬雖遭盜擾,但甬道與墓室中的壁畫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墓室內(nèi)繪有精美的樂舞圖、山水圖、朱雀、玄武、屏風(fēng)畫等。 ▼高士圖 原繪于唐韓休墓墓室西壁,高205.6-211.8厘米,寬71.6-75.7厘米。該墓墓室西壁共有六幅“高士圖”,呈六扇屏風(fēng)式布局。其構(gòu)圖相同,均于紅褐色邊框內(nèi)部繪一棵挺栽大樹,下部繪一位男士,身著闊袖黃袍,足穿云頭履,或執(zhí)如意,或拱手而立,開象飄逸灑脫。表現(xiàn)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所流行的高士題材。其技法與東晉顧愷之的繪畫風(fēng)格相似,線長起伏圓潤流暢,賦色則清淡典雅。 ▼山水圖 原繪于韓休墓墓室北壁,高193厘米,寬214厘米。畫中四周繪峭山勢,上部中間繪太陽,下部山間繪兩座亭子。近處一亭,圓形基臺,圓形頂。遠(yuǎn)處一亭,圓形基臺,廡殿式頂。兩亭之間隔一湍流溪水。山水畫之獨(dú)立成科始于魏晉,成于隋唐,然在唐代壁畫中多為敘事性圖像的附庸和點(diǎn)綴,極少純粹以山水、亭閣作為畫面的主體。這幅壁畫因獨(dú)幅而獨(dú)特的山水景象描繪,使其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樂舞圖 原繪于韓休墓墓室東壁,高227厘米,寬395厘米。此圖以墨線勾勒輪廓,藤黃涂色為主,輔以朱紅、翠綠等色,由男女舞者、男女樂隊(duì)、說唱和指揮四部分共16人組成。畫面左端前方為第一部分:一女子站立,應(yīng)為說唱伎。前有一男子,戴幞頭,穿黃色圓領(lǐng)袍,腰束革帶,右手持桿,左手揚(yáng)起,似為樂隊(duì)指揮,男子腋下隱約脅一孩童,張手作前撲狀,應(yīng)是初稿所繪。第二部分在男子后方,有女伎四人坐于方毯之上。前者彈箜篌,其后三人一吹笙、一拍板、一撫琴。畫面中間為第三部分,男女舞伎分別立于飾花圓毯上作舞蹈狀。第四部分為七位男子,位于飾花方毯之上,前方一人右手揚(yáng)起,其后一排坐三人,右起為首者彈箜篌,第二人彈琵琶,第三人吹排簫,第二排三人,右起為首者擊鈸,第二人吹篳篥,第三人拱手站立。整個樂舞場景置于室外,氣氛熱烈,內(nèi)容應(yīng)為胡漢交融的“胡部新聲”或西涼樂,是迄今所見唐墓壁畫樂舞圖中的精品。 ▼ 朱雀圖 原繪于韓休墓墓室南壁,198(高)*218(寬)厘米。畫面以墨線勾勒,藤黃涂色,祥云補(bǔ)白。朱雀頭戴羽冠,軀體健壯,曲頸挺胸,瞠目張口,展翅翹尾,呈側(cè)身疾走狀。朱雀與玄武、青龍、白虎作為代表南、北、東、西的方位四神,在唐墓壁畫中出現(xiàn)較多,青龍、白虎繪于墓道東西兩壁,朱雀、玄武繪于墓室內(nèi)南北兩壁上。 ▼唐代墓磚壁畫 Murals on Tang Tomb Bricks 2011年6月陜西歷史博物館征集。在墓磚上直接繪制,雖然形象單一,保存狀況較差,但卻代表了唐代墓室壁畫的一種獨(dú)特表現(xiàn)形式。畫中的侍女,均面部清瘦,丹鳳眼、小嘴,身材苗條,身著低胸襦衫,外套半臂,下著條紋長裙。雙手或持或抱不同物件,繪制年代應(yīng)為初唐時期。 ▼航天城唐墓壁畫 Tang-tomb Murals from Aerospace City 西安南郊航天城唐墓壁畫,曾被盜,破案后于2013年入藏陜西歷史博物館。 ▼舞蹈人物圖 高94厘米,寬45厘米。圖中舞女年少,梳雙丫髻,身姿苗條,著淡黃色長袖胡服,面飾彩妝,雖翩翩起舞,但神情略帶憂傷,形象塑造生動傳神。 ▼披帛侍女圖 高94厘米,寬47厘米。圖中侍女頭梳高髻,面飾彩妝,衣長裙,披長巾,雙臂抱攏,身姿俏麗,神情恬靜。發(fā)髻、面容及衣紋的線條勾勒細(xì)膩嫻熟,表現(xiàn)出畫師高超的人物繪畫技巧。 ▼ 樂舞圖|1952年西安市東郊唐蘇思勖墓出土 ▼高士圖|唐 ▼彩繪釉陶樂舞俑|唐|1971年陜西禮泉縣唐鄭仁秦墓出土 ▼三彩載樂駱駝俑|唐|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 彩繪女立俑|唐|西安市西郊唐墓出土(左) ▼ 銀方盒|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右)
五代文物 ▼耀州窯青釉提梁倒注壺|五代(907-960)彬縣出土 壺蓋與器身連為一體,鳳凰作提梁,獅子當(dāng)流腹部刻纏枝牡丹花,梅花形注水口設(shè)于壺底中央,壺內(nèi)有漏注與水相隔,注水時將壺倒置,待盛滿后,將壺放正,滴水不漏,造 形大氣,設(shè)計(jì)獨(dú)特,紋飾精美,釉色瑩潤,是耀州窯的代表作品。 Celadon Bottom-filled-in Kettle with a Loop Hangdle ▼白釉“官”字款五瓣碟與白釉“官”字款三瓣碟|五代 相關(guān)鏈接: 尋古|旅攝|詩書|江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