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三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飛向月球。其中一位宇航員停留在月球軌道上,另外兩位宇航員成功登陸月球。最終,三位宇航員乘坐飛船安全回到地球上,完成了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wù)。 三位宇航員從月球回到地球上后,他們可以若無其事地站著,還能健步如飛。相比之下,我國的三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回到地球上后,需要坐在椅子上,然后被抬著走。既然宇航員都是從太空中回來,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難道當年的阿波羅登月是騙局嗎? 雖然阿波羅登月計劃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世紀,但對于當年的載人登月仍然存在一些質(zhì)疑聲,除了上述的例子,還包括旗子在沒有空氣的月球上看起來在飄揚,月球上的黑暗天空看不到星星,月球上沒有發(fā)射塔架卻能發(fā)射火箭。下面,我們先來看看當年究竟是怎么登月的。 阿波羅飛船由兩部分構(gòu)成,名為“哥倫比亞號”的指令/服務(wù)艙,以及名為“鷹號”的登月艙。作為至今還是最強大的運轉(zhuǎn)火箭,起飛重量高達3000噸的土星5號,可以把阿波羅飛船以及三名宇航員送到月球軌道。 到達月球軌道后,經(jīng)過一系列調(diào)整,開始進行登月。兩位宇航員進入登月艙,另一位宇航員留在指令/服務(wù)艙。登月艙不斷減速,高度不斷降低,逐漸靠近月球表面。最終反推火箭啟動,登月艙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隨后,兩位宇航員相繼走下登月艙的舷梯,成功踏上了另一顆星球的表面,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宇航員拿出旗子,插到月表上,并且拍攝了照片。但就是這樣的景象,讓人們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月球上沒有空氣,也就不會有空氣流動而產(chǎn)生風(fēng)。然而,旗子看起來在迎風(fēng)飄揚。這個原因是旗桿上有橫向支撐桿,所以旗子可以被撐起來。旗子的面料是普通的尼龍,在飛行時經(jīng)過折疊后,展開就會產(chǎn)生褶皺。當宇航員在裝旗子時,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月球上,受到晃動的旗子,完全停下來需要更長的時間。 我國的嫦娥五號在去月球上采樣時,帶了一面國旗去展示。這面五星紅旗用高性能芳綸纖維制成,四邊都有支撐,所以旗子看起來很平整。在充滿輻射的月球表面上,這種特殊的面料可以讓五星紅旗長時間保持鮮艷的顏色,而當年阿波羅登月的旗子可能早就褪成白色。 無論是阿波羅載人登月拍攝的照片,還是我國嫦娥三號、四號或者五號在月球上拍攝到的照片,都可以看到月球的天空是黑的,沒有任何的星星。這倒不是因為在月球上的白天看不到星星,而是因為相機拍攝的問題。 月球上不存在大氣,太陽光照射過來不會被散射到各個方向,天空無法被照亮,所以天空是黑的。宇宙中的星星發(fā)出的微弱星光不會被太陽光遮蔽,所以在月球上的白天也能直接看到星星。 星星之所以沒有出現(xiàn)在照片中,是因為星光實在太過微弱。月表被太陽光照得非常明亮,相機為了讓月表處于正確的曝光,只能控制進光量,所以暗淡的星光就無法顯示出來。如果要顯示出星星,月表部分就要處于過曝光的狀態(tài)。 在完成月面任務(wù)后,兩位宇航員回到登月艙中。登月艙分為上升級和下降級,在著陸月球時,下降級的反推火箭在工作。在離開月球時,下降級可以作為臨時發(fā)射塔架,上升級啟動反推火箭,把宇航員帶離月球。 因為月球的引力較小,而且又沒有空氣,不需要太大的推力,登月艙上升級就能飛離月表,并與在月球軌道上的指令/服務(wù)艙對接。然后,登月艙分離,三位宇航員乘坐指令/服務(wù)艙啟程飛向地球。最后,服務(wù)艙也被分離,指令艙帶著三位宇航員在海上降落。 三位宇航員回到地球上后,還能活蹦亂跳,與神舟十二號的三位航天員截然不同。這是因為阿波羅11號宇航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只有8天,而神舟航天員在太空中待了長達3個月,長時間的太空飛行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影響。 在地球表面,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人體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套機制來適應(yīng)重力環(huán)境。但到了太空中,人體處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中,骨骼和肌肉不需要對抗引力,漸漸地就會退化。 另外,在太空中,人體內(nèi)的血液也會處于失重的狀態(tài),血液會進行重新分布。一旦在太空中待了很長時間后再回到地球上,心血管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出問題,心臟不能把足夠多的血液泵到下肢和腦部,這就是立位耐力變差,所以站不起來是很正常的,強行站立嚴重的可能會導(dǎo)致昏厥。 如果未來人類要飛向更加深邃的宇宙,長時間生活在太空中,就需要解決失重的問題。一種方法是旋轉(zhuǎn)太空飛船,讓宇航員感受到足夠強的離心效應(yīng),產(chǎn)生相當于1g的人工重力。還有一種方法是讓宇宙飛船不斷加速,產(chǎn)生1g的加速度,這樣也能模擬出地球表面的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