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邁入11月,接下來就是不斷的降溫,《黃帝內經》囑咐我們“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因為從這時候開始,自然界萬物收斂,人也該潛心閉藏,斂陽護陰。十月初的時候百草君就建議大家開始“100天養(yǎng)陰計劃”,有沒趕上計劃的人,別急,今天好好講講如何補一身陰精,滋潤一冬。 在中醫(yī)的理論中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是初始之本,血、津液都屬于精,陰者,其性屬靜,又可成形,是人體潛伏在內的精微物質,又稱“陰精”。如果說陽氣是體內的太陽,可以溫煦體內任何寒冷、濕冷的角落,那么“陰”即是體內起到滋潤和濡養(yǎng)功能的精華,它可以柔潤五臟,潤澤皮毛、肌肉,充養(yǎng)骨髓和腦髓,潤滑關節(jié)、眼、口、鼻等,灌溉五臟六腑。人就像一株植物,既需要光線(陽)的溫煦,又需要甘霖(陰)的灌溉,才能達到健康平衡的狀態(tài)。秋冬天的特點就是陰冷,很多人就不理解:為什么《內經》還要我們養(yǎng)陰呢?這事要追溯到夏天,一年四季中人在夏天流的汗水最多,汗是咱們身體里寶貴的津液,也歸為陰,過了炎熱的夏天,人體已經流失了大量的陰血津液,因此入秋的時候普遍出現陰虛陽燥的表現,比如口干、口渴、喝水也解不了渴,手腳心熱,心煩失眠……所以秋冬要及時補充陰精。另一方面,秋冬是自然界陰氣逐漸增長的季節(jié),陰氣收斂陽氣以藏于地下,儲存斂藏,等來年開春陽氣升發(fā)的時候,儲存了足夠的營養(yǎng)和能量,就不會出現后備能量虧空透支的情況。而秋冬之際,顧護陰精可以利用天人合一的優(yōu)勢,達到最好的效果。秋冬開始大補,牛羊等溫熱滋補之品可以使燥邪更盛,損傷陰津,會使人出現牙齦腫痛、喉嚨痛、鼻子里有血、口氣熱臭、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上火表現。此時適宜用清熱之法,涼血清胃,保護陰精不受傷害,中成藥有清胃散等等。養(yǎng)陰的藥材很多,但有三味出類拔萃,能補一身陰精,滋養(yǎng)五臟六腑。麥冬的根須中鑲嵌著紡錘,這里專門儲存滿滿的營養(yǎng)和水液,滋潤多汁,中醫(yī)借用這個特點,視麥冬為補陰良藥,可以生津潤肺、清心、補胃陰。一個生津養(yǎng)胃、潤燥止咳的經典名方“沙參麥冬湯”,就用了麥冬。梨子是非常常見的水果,在中醫(yī)眼里,卻也是滋陰養(yǎng)陰最厲害的一味藥,秋梨質脆多汁,清甜爽口,而且它的津液可以轉化為人體陰津,滋養(yǎng)五臟六腑。古人每到秋冬,也會受燥盛陰虛的侵擾,帝王都難幸免,所以御醫(yī)以秋梨煎煮成膏滋,生津潤燥,緩解秋燥癥,還可滋補養(yǎng)陰,此后“秋梨膏”代代流傳,成為秋冬養(yǎng)陰第一方,造福后世。方子經典但價格實惠,所以受到老百姓的喜愛。它是中華九大仙草之一,《本草求真》記載它:“入脾,除虛熱”。石斛味甘微寒,甘味入脾,能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它所清的熱完全是一種虛熱,是以陰虛,熱盛為特點的。傳說韓愈當年被貶到潮州府時,因為水土不服而染虛熱之癥,感覺身體疲乏,頭暈眼花,失眠,小便黃赤,越來越嚴重,眼看著快不行了,吃了當地的草本植物石斛后,神奇地痊愈了,可見石斛除熱補陰之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