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橋煙柳,畫廊曲折,畫閣凌空,畫舫凌波,畫眉在哪里快活?西湖不僅柔滑清潤,香甜溫軟,而且還堅硬挺拔,風骨卓然。 偷得西湖半日閑 作者:風流 照影西湖,不可心急。那上好的龍井,必得慢慢細品才是。喝啤酒的辦法,只能唐突了它。但因事來此,忙里偷閑,很難安坐下來。然而,一端起那多少人端了千年的杯盞,便覺暗香氤氳,意蘊自生,心自然靜了下來。 綠柳拂堤 山青水綠,眉峰眼波 綠柳拂堤,香樟落蔭,誰再重復蘇軾的句子就是俗人?!拔逡弧毙¢L假的人峰剛剛流走,西湖依舊山青水綠,眉峰眼波。斷橋仍在,許仙攜傘走錯了路,白娘子化作了鏡頭里的哪一個?云影徘徊,亭臺浮動,觸目盡是湖水般的女子。軒窗前,誰在靜坐品茗,樹影里,誰又獨立憑欄。取景框里,石兄偏要照幾個進來。畫橋煙柳,畫廊曲折,畫閣凌空,畫舫凌波,畫眉在哪里快活?西湖不僅柔滑清潤,香甜溫軟,而且還堅硬挺拔,風骨卓然。柳如是的那塊寫經硯,還靜靜地躺在浙江省博物館的玉器展柜里。歲月將它沖刷得更為溫潤,光潔,無暇。隔世知音歷代不絕,今天又來了一位。金石之聲仍回響在孤山西麓的西泠印社。樓閣相接,亭廊相連,白墻青瓦,圓潭尖塔,掩于竹林芭蕉,長藤短枝,疏影橫斜。園林之美,美在人文?!耙晕臅眩c古為徒”,非獨為文人樂事?!坝^樂”,樂觀,左讀右讀,都行。 取景框里,石兄偏要照幾個進來 畫橋煙柳 畫廊曲折 畫閣凌空 畫舫凌波 西泠印社 圓潭尖塔 亭廊相連 “觀樂”,樂觀,左讀右讀,都行 秋瑾墓前,巾幗塑像拄劍而立,目視遠方,英氣逼人,我獨去留影。年輕的游客悄悄指問,一位老者緩步而來,喃喃自語:“這是一位英雄??!”而西泠橋畔,蘇小小墓旁,拍照者眾。生前熱鬧,身后亦不寂寞。秋風秋雨愁煞何人?美人遲暮,英雄末路,殊途同歸于西湖。忠臣良將岳飛、于謙,綠林好漢武松,革命黨人徐錫麟,都臨湖而棲。時間緊張,不能一一去憑吊了。西湖水清,盛滿后人淚水;西湖巨杯,捧酒堪慰冤魂。 巾幗塑像拄劍而立 滿目香樟花開成錐,指向龍井問茶。獅峰山上,十八棵御茶天價難買,古為貢品,今為極品,都與常人無緣,頗似家鄉(xiāng)正宗的肥桃。東坡的墨寶倒不吝嗇,“老龍井”邊盡可觀瞻子瞻的手筆。茶緣高掛廊下,宋梅閑在一邊,紅葉,黃葉,綠葉,染了陽光,印在石階上。蒼翠里,白膚金發(fā)碧眼的幾位青年也成一景。九溪源頭尚未疊瀑,但見碧潭。龍井茶鼻祖辯才法師與東坡相談正歡,風流至此,靜聽一回如何?“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倍U茶一味,放下放下,古往今來,世間有誰真放得下?看墻那邊喝茶的一群,竹林雖幽,能否洗得掉那顆世俗的心?又想起湖邊秋越茶館里閑話的老人。 香樟花開成錐 龍井問茶 十八棵御茶 十八棵御茶 老龍井 茶緣高掛廊下 紅葉,黃葉,綠葉,染了陽光,印在石階上 白膚金發(fā)碧眼的幾位 九溪源頭尚未疊瀑 辯才法師與東坡相談正歡 墻那邊喝茶的一群 秋越茶館里閑話的老人 青青茶園一幅畫 “青青茶園一幅畫”,不見宋祖英的小背簍,裝模作樣地偷采一回龍井,也算過了一把癮。阿巧茶莊,婆婆、媳婦、女兒都出來了,吃飯并不要緊,先看先品龍井。婆婆茶,媳婦茶,女兒茶,一一亮相。媳婦略似湯燦,女兒圓潤善談,皆得西湖滋潤。六十多歲的阿巧自然黑些了,也皺了面,但一再強調,她是老板的娘。她出入相隨,察言觀色,盯得相當緊?!皽珷N”有事去了,女兒坐在飯桌旁,看好了一位“唐伯虎”,也就想做一回“秋香”。秋香閱人已多,粗通文化,說話倒也不外行。奈何老媽在旁,總不盡興。看手相面的老婦前后來了兩位,不管你愿不愿意,先說一通。一家企業(yè)正在此處培訓,統(tǒng)一的制服,吃飯分為兩桌,年長且有家屬的一桌顯然是領導,飯后有幾位坐車先行,另一桌竟然提前列隊道旁,敬禮相送。半軍事化管理井然有序。一對騎車上來的青年男女獨自一桌,已經吃喝許久,飯后女的結賬。原來是日本人,跟老板早就混熟了。 過了一把癮 汽笛聲催,繞湖匆匆。蘇堤來不及走走了,“一鶴軒”主人空懷一鶴,放鶴亭任林逋老先生逍遙去,湖心亭也只能停于心湖了。還有許多美妙的名字,刻在石上,掛在檐下,浮在水面,隱在林間,都暫且先放在這里。好在這張畫誰也偷不走,拿不去,抹不掉。 2012年5月11日于“一鶴軒” 作者簡介: 風流,原名馮昌紅,后改為馮偉,男,漢族,山東肥城人,肥城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工作室主任科員。文史學者、業(yè)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陽東軍寨村。1988年7月畢業(yè)于泰安師專中文系并參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由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語文教師轉任鄉(xiāng)(鎮(zhèn))黨委宣傳干事、黨委秘書、黨政辦公室主任,后調市優(yōu)化辦(糾風辦),再調市政協(xié)。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系中國先秦史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泰安市政協(xié)文史委特邀研究員,泰安市重點社科課題負責人,肥城地方志特約研究員。個人業(yè)績入編《中國散文家大辭典》《肥城年鑒(2018)》《邊院文化》和新編《邊院鎮(zhèn)志》以及肥城市情網等,在新浪網建有個人博客(風流的博客)。齋名泰山西麓一鶴軒。 文學創(chuàng)作以散文為主,兼及詩詞,作品散見于《時代文學》《山東文學》《散文百家》《青年文學》《泰安日報》《泰山學院報》等,入多部文選。出版散文集《清且漣猗》《甲午書簡》。2017年1月,《甲午書簡》榮獲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藝獎“第三屆泰安市文學藝術獎”三等獎。 主要學術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歷史文化。主編、合編(副主編)、參編和策劃文學、歷史、文化、教育、黨建、史志等各類圖書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將出2部);創(chuàng)辦左丘明研究唯一專門雜志《左丘明文化》(省內部刊號),主編(執(zhí)行)8期;在省級和泰安市級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消息與通訊百余篇。多次榮獲省市以上文學獎、新聞獎、社科獎。2016年4月家庭榮獲第二屆全國“書香之家”稱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