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guī)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div> 誠然,愛情是婚姻的靈魂,是夫妻相守的基本保障,沒有了愛情的婚姻猶如死灰,毫無生氣可言。 然而,很多人把婚姻過成了一潭死水,夫妻之間再沒有了激情,甚至連基本的吸引力也不見遺跡。 因此,有網友調侃說,夫妻過著過著就成了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兄弟。 也有人稱自己和愛人的關系,從愛情變成了親情,兩人已經把彼此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這種說法更像是一種無奈,夫妻之間,記得不要把對方視作親人,若能看懂這個道理,你便是好命之人。 愛情和親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愛情產生在兩個沒血緣關系的人之間,他們由于種種原因,互生好感,互相愛慕,最終走到一起,成為夫妻。 而親人是天生有著血緣關系的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父系、母系家族的其他親人等等。 血緣之親,是生來就注定的,我們無法選擇,也無力改變,無論我們和親人之間相處如何,這種血親的關系始終不會改變。 而愛情的產生,是我們的主觀意愿,是我們主動的選擇,當我們遇到了自己所愛之人,希望以婚姻的形式將我們的愛情合法化,以此來長相廝守。 由此看來,聯結親人之間關系的是血緣,而維系婚姻的要素是愛情。 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絕不可混為一談,我們可以和親人做朋友,但是不可以把愛人當親人。 因為,親人作朋友,有利于關系的發(fā)展和穩(wěn)固,而把愛情當親情,則是一種退步,不利于婚姻的健康存在。 錯把愛情當親情,容易讓婚姻變得平淡 01)、眾所周知,男女雙方一旦走進婚姻這座城,便同時賦予了兩人責任和義務,而愿意承擔這份責任和義務的原動力,永遠是愛情的存在和支持。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把家庭、婚姻打理得井井有條,看上去日子過得舒心、愜意,夫妻之間也少有矛盾,只是再也找不到戀愛的感覺。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人的主觀意愿導致的結果,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把愛人當作親人來對待,當然夫妻之間的感情就趨于平淡。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曾提出愛情三角理論,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激情是指男女雙方情緒上的互相吸引;親密是指在愛情關系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承諾指維持關系的決定期許或擔保。 02)、這三個條件像三條直線連接,構成了一個三角形,邊長越大且盡量相等,中間面積則越大,當滿足這兩個條件時,便構成了比較完滿的愛情。 也就是說,婚姻關系中愛情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沒有愛情作為基礎保障,夫妻間的關系很難穩(wěn)定,而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若是把愛情當作親情,不但會失去愛情本質的東西,也會讓彼此之間的感情變得平淡。 要知道,沒有激情的平淡日子仿佛是漂浮的浮萍,沒有根,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曾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一生都需要愛情,當夫妻中的任何一方,厭倦了這種平淡的生活,便渴望婚姻外的感情,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我們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 愛情永遠是婚姻的主題 曾有人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而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的確如此,婚姻是愛情的合法保障,更是人們對愛情忠貞的態(tài)度,也是對這份愛的長久承諾。 而愛情是婚姻的必備條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沒有生命力的,隨時都會枯萎,只看條件結婚,不談愛情基礎,那跟動物有何區(qū)別。 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就在于人是有感情的,是有情感需求的,婚姻也不僅限于搭伙過日子和延續(xù)香火。 這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夫妻沒有子女,男女雙方依然恩愛相守的原因,因為他們之間有愛情,有感情,他們甘愿與對方默默相守,直到老去。 作為成年人,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關于婚姻和愛情的問題,不能將二者概念混淆,這樣的話,有可能既成了不親人,也做不成夫妻。 如果,你覺得日子過得平淡了,就時?;匚兑幌略浀膽賽蹠r光,重溫戀愛時那份美好,便有了對愛情的向往,守住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
|
來自: 安喜的空間 > 《歷史人文社會心理》